自7月28日以來,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北京八月映像影視有限公司、抖音文化(廈門)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制作的文化傳承題材網絡微短劇《我是名角兒》在抖音平臺播出。該劇講述了從小跟著母親學習唱念做打的北京女孩金豆,因給流行歌手演唱京劇副歌而意外“走紅”,后在戀人與好友的幫助下,回歸京劇舞臺,與病愈的父親一道,實現京劇傳承與發展的故事。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不僅僅是一段傳奇故事,也是一個文化載體。它要有靈魂,不單單是小人物的家長里短、生活無常,還要有文化精髓。”該劇制片人霍宗慧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說道,《我是名角兒》將京劇經典與現代劇情相結合,以網絡微短劇為載體,使受眾在短期內能夠迅速觸及京劇魅力,以高效的傳播方式為普通人展現出京劇傳承的意義。
以新形式推動文化傳承
作為一部以京劇傳承為故事核心的網絡微短劇,《我是名角兒》可以說是經典內容與全新形式的有機結合。對此,該片導演王宥皓表示,“傳統文化藝術要發展,必須要有創新,通過和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可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和傳承工作,使京劇走進現代、走進青年人的視野中,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和認可。”
我國微短劇受眾規模正不斷擴大,近半年內看過3分鐘以內微短劇/微綜藝/泡面番的用戶占比已超過50%。在快手上,2022年,微短劇日活用戶已超過2.6億,其中超半數的受眾有追劇習慣,日均觀看超過10集。
“微短劇快速發展并形成規模是市場規律使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節約時間、高效娛樂的新需求。”在王宥皓看來,微短劇這一新的文藝形式繼承了電影、電視劇等傳統媒介的傳播特征,《我是名角兒》正是通過這一新形式,試圖探索中華文化遺產的新傳播路徑。
以新內容彰顯北京特色
在風格特色上,《我是名角兒》彰顯了濃郁的北京特色。故事主角是出生于京劇世家的北京大妞金豆,主場景設置在北京胡同,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展現了老北京胡同文化、北京特色美食與京劇藝術的融合魅力;另一方面,于情節中表現胡同里老一輩藝術家對國粹京劇的堅守與弘揚,以及新一輩傳承者們的守正創新,以北京胡同為紐帶反映了京劇藝術的時代傳承。
“‘北京胡同’這樣一個場域設計,很好地連接了老一輩以及新一輩。這樣一來,故事的深度與廣度都增加了。”王宥皓表示,實際上不僅是北京,從全國范圍來說,傳承傳統文化都是帶有青春色彩的時代故事。
交流中記者了解到,為了營造更為純正的北京味與京劇味,導演和劇組美術道具組下了一番苦功夫,大到實景中的四合院及戲曲舞臺,小到水杯、暖壺、冰箱、彩電等,不同的年代對應不同的道具、服裝,考究的細節打磨營造了真實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底蘊。
以新手法表現京劇魅力
《我是名角兒》還是一部對傳統戲劇文化有創新表達的作品,以“京劇+流行音樂”的混搭模式,將國粹和當下國潮之風相結合,展現了一代年輕人對國粹京劇藝術的繼承和弘揚,呈現了當代奮斗青年鍥而不舍、努力拼搏的寶貴品質與精神面貌。
劇中,金豆重現了《穆桂英掛帥》這一經典唱段。為了能給受眾呈現經典劇目,金豆日復一日勤加練習,克服障礙。一出《穆桂英掛帥》,英姿颯爽,氣勢如虹。盡管同樣的唱段會有不同的演繹,但不變的是一代代傳承人為了展現京劇魅力,敢于堅守,敢于突破的精神。
對于這一片段,霍宗慧印象尤為深刻。“可以說,京劇唱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唱出了中國文化的昂揚不屈。我堅信京劇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她表示,這也正是自己選擇這部劇的初衷,“如何用當代人的視角來詮釋傳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隨著時代變遷,受眾的需求也會有所變化,選擇這部戲是因為它能夠承擔起宣傳傳統文化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