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2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文化絲路——港澳藝團甘肅行”在甘肅省舉行,來自香港和澳門4個團體的35位藝術家走訪了甘肅省5個地區,通過舉辦演出、快閃和交流活動,進一步推動港澳與內地的交流互鑒,加深三地人民之間的情誼,也為港澳和內地的文旅合作開拓了新平臺。
7月7日晚,隨著清脆的竹笛聲在甘肅大劇院的舞臺上吹響,廣東著名傳統樂曲《旱天雷》拉開了活動演出的序幕,宣告著“文化絲路——港澳藝團甘肅行”活動正式開啟。
作為此次甘肅之行的首場演出,來自港澳兩地的香港粵樂集結號、香港樂樂國樂團、澳門東融西匯大樂隊和澳門風雅頌協會將一首首精心挑選的曲目帶到舞臺上,不僅演奏了觀眾耳熟能詳的傳統國樂曲目《春江花月夜》《賽馬》,還帶來了《步步高》《娛樂升平》等廣東樂曲,以及富有澳門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創曲目《善——媽閣廟》,讓甘肅的觀眾欣賞到風格迥異的音樂。
“這次活動意義非凡,不僅加深了我們對祖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了解,也在交流中激發了藝術創作的靈感。”回顧這次甘肅之行,澳門風雅頌協會團長梁仁昭感觸良多。這是近年來來自港澳的多個藝術團體首次共同到內地開展演出與交流活動,每一位參與甘肅之行的藝術家都十分珍惜。
因此,在準備此行的演出曲目時,各個團體進行了仔細考量。最終,他們選擇在富有港澳特色曲目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內地觀眾喜聞樂見的樂曲,并借助傳統藝術演奏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得到了觀眾的熱烈反饋。擔任本次演出藝術總監的中央民族樂團原團長席強表示,民族音樂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通過民族器樂的表演形式,讓大眾和港澳音樂家進行深度交流,喚起大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同保護和傳承意識。
港澳藝術家們的真誠與努力得到了內地觀眾的認可。香港樂樂國樂團項目協調主任蕭秀慧告訴記者,在活動開始前,團內樂手黃曉晴就因拉秦腔的主奏樂器——板胡在西北地區出名,在當地擁有30多萬粉絲。借著這次機會,他們一起演出了《秦腔牌子曲》,吸引了很多觀眾前來觀看。“巡演至張掖時,還有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專程從山丹趕來,就為了將親筆寫下的書法作品‘秦韻’二字贈與黃曉晴。”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兩地人民因傳統音樂而相互吸引,相互奔赴,讓蕭秀慧深受感動。
演出之余,部分藝團還到西北師范大學與蘭州第十四中學進行交流,與學生們同臺獻藝,暢談音樂藝術。演出過程中,蘭州第十四中學演出的古箏獨奏《晨興》、馬頭琴獨奏《敖特爾青年》和琵琶獨奏《十面埋伏》給梁仁昭留下了深刻記憶。“甘肅為推動學生文藝發展下了很大功夫,孩子們的演奏水平在同齡人里都是佼佼者。”澳門東融西匯大樂隊團長潘君保表示,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師生代表的演出水平之高也讓他印象深刻,期望將來能有學術交流合作的機會。
6天以來,港澳的藝術家們在巡演中到蘭州中山橋、敦煌莫高窟和鳴沙山等景區,欣賞西北地區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與歷史悠久的輝煌建筑。“大家都知道絲綢之路,也都了解過絲綢之路的歷史,而只有親自站在這里,才能真切感受到這些古跡和風景攝人心魂的壯美以及它們所蘊涵的燦爛文化。”香港粵樂集結號團長楊偉杰感嘆。
活動結束后,港澳藝術家們很是不舍。“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各不相同,而這些不同正是珍貴之處。”潘君保說,希望以后還能參加這樣的活動,感受祖國的歷史文化,加深同內地人民的溝通與合作。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將快閃活動的舉辦地點設在玉門關、莫高窟和月牙泉等地處河西走廊的經典景區,以這種形式向港澳宣傳本地文旅資源。”活動承辦方、甘肅大劇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于東介紹。據了解,甘肅大劇院是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直營劇院,雙方長期合作運營。今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借此機會,雙方加深合作,邀請港澳藝團赴甘肅省演出,以此引入優質資源,促進港澳與內地交流合作,并將甘肅的文化和旅游資源推介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