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廣告傳媒>

    廣告傳媒

    博物館數字化敘事路徑探尋

    2023-07-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陳謙    編輯:謝佳曄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數字化敘事在文化領域的應用范圍和類型不斷擴展。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不斷加大博物館數字化敘事,能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全新的審視角度和解讀方式。

    依托數字技術,活化館藏文物

    近年來,博物館在智慧化、智能化的邁進過程中,除了繼續加強對內容的重視之外,也開始更加重視“鏈接”,運用網絡化、系統化、數字化的鏈接手段,通過科技賦能讓文物活化有了新表達,數字化敘事在公共服務、展覽體驗、藏品保護、文化傳播等方面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今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江西主會場活動中,九江市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成果頗受關注,滄海遺珍——“九江文物圖集”、燦若繁星——“長江文化地圖”、飛花令——“詩話潯陽”等展覽內容成為活動現場的焦點,令觀眾耳目一新,充分展現了九江市博物館積極推進數字化應用建設的優秀成果。作為地方博物館的積極探索與嘗試,傳統服務與智慧創新讓文物“活”了起來,具有長江特質的文化資源在內容互嵌基礎上,創新轉化為符合人們文化體驗需要的新模式,不僅連接過去與現在,也展現出更強大的感染力與魅力。

    聚焦內容研究,拓寬敘事路徑

    九江市博物館通過創新數字化展陳,運用大數據挖掘九江歷史、人文、文物數據,以故事的方式、藝術的再現、文物的展示,融合實時交互、短視頻等多重數字科技,讓觀眾在互動中感受九江文物背后的故事,體驗文物的藝術性,增強了觀眾與文物的情感交流,拉近了文物與觀眾的距離。滄海遺珍——“九江文物圖集”是一款大屏多人互動體驗展示,將九江市博物館的精品文物進行數字化,陳列在長逾6米的拼接屏幕中,支持按時代分類查看、查閱文物詳情、3D旋轉縮放互動以及點贊排行等功能;燦若繁星——“長江文化地圖”則是在展示可移動文物的基礎上,將九江地區的不可移動文物和重要考古遺址進行數字化展示,通過宏觀展示長江流域各地區子文化圈,更為全面地展現九江的地域文化。飛花令——“詩話潯陽”是在1.6萬余首與九江相關的詩詞中,用大數據篩選出高頻出現且契合九江文化肌理的山、水、江等關鍵詞,以此為主題設置題目,邀請觀眾在一定時間內完整填出含有約定關鍵字的詩句,領略潯陽詩詞的魅力。

    增強互動體驗,延伸輻射半徑

    九江市博物館不斷提高場館智慧管理服務能力,致力建設智慧管理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服務設施智能化、數據資源融合化、管理高效化、安防協同化的智慧文化場館,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體驗感,發揮博物館這所大學校的社會教育功能,不斷提升博物館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游客集齊16張參觀紀念券后,就可以用手機掃碼“指尖文物”,一件件一級文物的三維影像即可呈現在手機端,精美的文物細節可以供游客任意角度瀏覽,同時還有詳細的文物講解……如今,在九江市博物館,多種數字化應用極大地提升了觀展的趣味性、互動性。

    “桃源劇場”是一款可360度環拍實景的智能互動拍攝空間,內容靈感來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在此全景沉浸式空間里,通過線下造景和線上光影結合的方式,為觀眾打造了一個別有洞天的世外桃源。觀眾可利用設備自助完成視頻的拍攝,結合智能算法、自動變速,最終可掃碼帶走專屬于個人的桃源記憶。

    此外,九江市博物館內還設有“3D裸眼文物秀”,觀眾不需要任何輔助設備即可獲得具有空間、深度的逼真立體影像,同時通過互動屏的形式切換了解更多文物;“數字化文物展柜”則是在不影響展柜內文物的狀態下,游客通過附著在展柜玻璃上不到1毫米厚的電子屏幕,即可360度觀看文物。

    優化文化供給,提升服務水平

    為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建設高質量發展,九江市博物館不斷優化展陳,擴大高質量文化內容供給,策劃優質品牌活動,力爭將博物館打造成豐富多彩的城市人文空間,滿足九江群眾對美好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充分發揮好文博展示的主流陣地作用。

    九江市博物館通過策劃舉辦“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黨旗輝映”等紅色展覽,開辦“潯城少年說”紅色講座,講好《贛北紅色記憶》紅色故事等活動,弘揚主旋律,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好紅色文化,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通過“黨建+服務提升”“黨建+文化品牌”建設,打造“九派博觀”展陳品牌、“九派博悅”社教品牌、“九派博雅”鑒賞品牌、“九派博思”研學品牌,以特色鮮明的品牌服務,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精神需求。近年來,九江市博物館成功打造了社教活動品牌課程“青花學社”,課程依托豐富的館藏文化資源,實現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對象的多元化。累計舉辦相關活動百余場次,參與人數約20萬。“青花學社”系列課程被評選為江西省“第一批全省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精品課程”。九江市博物館還相繼與中小學校、中等專科院校、高校等12所學校簽訂了館校合作協議。通過完善教育服務設施、開辟中小學教育服務區,為學生研學實踐提供陣地,年均開展館校活動50余次。

    傳統文化碰撞數字文明,既是文化層面的相遇,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選擇。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希望和挑戰中,加強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只有不斷強化博物館數字敘事能力,以文明對話構建互鑒包容的美好世界,數字技術才能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和博物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斷賦能。

    (作者系九江市博物館館長、江西省影視家協會副主席)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