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看來,文娛產業的核心是內容和體驗,AI算法和模型技術等數字技術的持續突破,加速了文娛產業的生產、消費、商業模式的線上化發展,而數字技術帶來的沉浸式體驗感,讓文娛落地場景以及商業模式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此外,數字技術的革新降低了文娛產業創作的技術門檻,也促使更多文娛消費者轉化成內容創作者,大大拓寬了文娛產業新邊界。
AI應用浪潮持續推進
今年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火爆出圈,業內認為,隨著大模型技術與AIGC快速融合發展,生成式AI正在重塑數字內容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
7月18日,微軟在其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了Office 365 Copilot定價,定價為每個用戶30美元/月,適用于企業端的Microsoft 365 E3、E5、商業標準版和商業高級版客戶。同日,Meta在官網發布類ChatGPT開源大語言模型Llama 2,而允許商業化則是Llama 2相對一代產品最大的亮點,這也意味著任何企業、個人開發者都能將其用在商業用途。
在垂類模型方面,近日國內垂直領域大模型也接連發布,例如7月17日攜程發布旅游業首個垂直大模型“攜程問道”、7月19日閱文集團發布“閱文妙筆大模型”。
對此,有市場機構認為,來自大廠的技術共享有望進一步推進AI應用浪潮。
亦有內容行業上市公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應用實踐愈加成熟,基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智能化應用越來越多,目前AI技術已從輔助內容創作工具逐漸走向創作主體。
技術賦能內容創作
伴隨著生成式AI技術加快應用,也引起了業內對技術和內容創作之間的討論。
在業內看來,技術與內容不是二元并行的關系,而是深度交融、互相影響的關系。技術的發展帶來諸多創新內容呈現形式、內容生產模式、內容傳播機制,而內容的發展同樣激活了新技術的創新應用。
“數字技術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攝取、生成、存儲和處理各種文化元素的能力,極大提高了內容生產和運行效率,也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天地在線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AIGC技術的進步,用戶對于內容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消費者不會僅滿足于視覺和聽覺的體驗刺激,他們更加需要的是更具有價值感的服務體驗。
藍色光標方面也認為,AI技術與內容的結合,可以打開更具有想象力空間。融合Al工具能夠生產出更好的創意內容,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一定是結合人的經驗和AI產品去釋放生產力的過程。
“生成式AI的爆發,正在更進一步解放天賦,突破營銷效率的邊界”,藍色光標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生成式AI讓內容創作變得更容易,譬如將生成式AI的創意能力與數字人巧妙結合在一起,讓內容生成的速度和質量都明顯提高,目前藍色光標體系內借助AI工具實現組織作業水準和效率的賦能,基本可以提升30%以上。
此外,在市場人士看來,生成式AI的發展與迭代所帶來的自動化以及多模態的內容生成能夠深度賦能內容產業,不斷帶來內容創作模式的升級,降低成本、提高內容生產效率。以漫畫產業為例,其美術成本在整個動漫的創作中占據極高的占比,原畫、動畫制作、CG場景、攝影等項目占比近40%,而在AIGC技術的革新下有望逐漸被替代,長期來看,AIGC有望放大IP價值,將豐富漫畫內容生態。
文娛產業“煥”新機
在數字技術加持下,文娛產業正煥發出嶄新的生機。
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年來,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產業結構隨著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推進發生重大變化,數字文化消費逐漸成為消費主流,而5G、8K、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解鎖新興的文化消費場景,并涌現一批新的文娛消費業態,其沉浸式的文娛體驗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
“人們借助數字技術將各類社會關系遷移到線上的數字空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文化消費新潮流,”上述業內人士談到,此外文娛行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也在不斷加深,例如文化旅游、體育產業等,正創造出更多跨界合作和創新的機會。
“新興信息技術也正帶來旅游業的‘蝶變’”,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黎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文旅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并非僅是應時之舉,更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例如數字新媒體技術、音樂可視化技術、MR混合現實技術、實時動作捕捉技術等新興的技術手段,都可以應用于文旅場景,其融合運用將給文旅市場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
伴隨著數據積累增加、算力等技術升級到位,也有企業認為,未來AI的賦能將逐漸覆蓋企業運作的各個層面,未來每個行業都會因此而創新和變革,每個行業都會跟AI發生關系,并尋求其產業在新時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