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影視動漫>

    影視動漫

    群雄混戰暑期檔,觀眾需要啥樣電影

    2023-07-26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邱娟

    暑期檔票房如火如荼。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7月24日21時,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破110億元,《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分列暑期檔票房前三。與此同時,2023年7月總票房(含預售)突破69.67億元,超2018年7月總票房69.66億元的成績,刷新中國影史7月票房紀錄。

    上周末,暑期檔迎來一次中外大片的激烈對決,映前不被看好的進口片《芭比》逆風翻盤,一度拿下豆瓣8.9高分,成為目前暑期檔評分最高電影;而“想看”熱度曾大幅領先的開心麻花喜劇《超能一家人》開局爆冷,評分一度跌至4.0,很有可能是今年暑期檔甚至全年的最差影片。

    有影評人說,群雄混戰的暑期檔中,每成就一部影片,就顯現一批觀影主力。從兩部影片得失中,也可看出當下觀眾真正需要什么。

    《芭比》滬上排片逆襲

    7月21日,首日上映的《超能一家人》不出意外獲得全國電影票房日冠,開心麻花出品+合家歡喜劇+沈騰,曾被市場驗證是賣座的標配,何況該片上映前,影片“想看”人數就超過百萬。

    然而,就在當日,不少上海影院經理驚訝地發現,賣得最好的片子并非《超能一家人》,而是同一天上映,映前幾乎不見宣發,預告片被不少觀眾鑒定為“爛片”的《芭比》。盡管《芭比》首日排片僅為2.4%,但豆瓣開分8.8,甚至一度漲到8.9,口碑迅速在社交媒體發酵。

    記者7月22日在徐家匯一家影院發現,下午場的《芭比》幾乎滿座。影院并沒有該片相關海報、周邊物料投放,但不少觀眾特地穿了粉色或帶有芭比元素的服裝來觀影。全場笑聲不斷,直到片尾字幕放完,約半數觀眾還坐在座位上不舍得離場。

    上映首日,《超能一家人》排片占比達36.9%。隨著《超能一家人》《芭比》分別開分4.4和8.8,短短一日,已經“攻守之勢異也”。7月22日,上海市中心一家影城幾乎把重要場次都排給了《芭比》,而《超能一家人》僅排了夜間場次。一家影院經理告訴記者,排片時更多參考的是本地排片占比和票房占比數據,如果后者高于前者,證明影片有更高的性價比,可以上調排片。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7月21日,《芭比》在上海的排片占比為5.3%,票房占比達到8.4%;《超能一家人》的兩項數據則為33.0%、25.4%。截至7月25日16時30分,《芭比》在上海的排片占比已經達到15.1%,遠高于《超能一家人》的8.3%。從全國來看,兩者的排片也分別調整為9.7%和10.9%。

    IP改編離不開深刻洞察

    盡管《芭比》和《超能一家人》題材和觀感完全不同,但二者都為喜劇、奇幻類型,并且背后都倚靠著知名IP。

    《芭比》能在國內贏得高口碑,未必是好萊塢模式仍有用武之地,更大程度上在于它找到了IP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和《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等今年上映的高分IP改編電影一樣,影片原汁原味呈現了芭比娃娃的世界,有幾乎從玩具中等比例放大的芭比樂園,粉色系為主、充滿塑料感的房屋、汽車、救援用具等,由瑪格特·羅比等人飾演的“芭比”也復刻了芭比娃娃的經典造型和穿搭。

    影片在主打還原的同時,賦予這些“還原”更多意義。看了電影會發現,芭比樂園里高還原的童話場景是為了和現實世界形成對比,服務影片中的重要戲劇矛盾。肯與芭比大戰時,將芭比的衣服一件件從空中拋下,半空中還會來一個服裝特寫和簡介,在植入IP元素的同時,也增加了影片笑點。電影里還有滿滿的流行文化和生活中的梗,并不難懂。比如開場畫面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主線以戲劇手法模仿了《楚門的世界》,談論男女觀眾在觀影偏好上的差異時,舉的例子是扎克·施耐德剪輯版《正義聯盟》和《教父》。電影里有關身材和容貌焦慮等話題的思考,以及對不同性別、代際的思維差異和相處方式的探討,讓不少人覺得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大銀幕“嘴替”。

    反觀《超能一家人》,除了演員班底,以及在某個場景里非常刻意地植入開心麻花的演出海報外,其余幾乎沒有什么IP元素的體現。影片改編自俄羅斯電影《超能力家庭》,主角改成居住在俄羅斯的中國人,反派不知為何也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而且,原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隱身、漂浮等超能力,在改編版本中形同虛設,使故事邏輯顯得有些牽強。

    作為一個沒有故事性的玩具IP,《芭比》在電影改編中抓住了重要的一點:好的IP改編應該與時俱進,尋找IP價值中能引起當下共鳴的點,這背后離不開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洞察。主打家庭情感的《超能一家人》卻缺乏現實生活氣息,“一家人就是相互拖累的”這一落腳點,更是難以讓人產生共鳴。

    觀眾需要更強的觀影動機

    暑期檔的得失也許證明了兩點:一方面,靠市場剛需躺贏的時代已經結束。當視聽轟炸已司空見慣時,觀眾越來越在意劇本邏輯,細節要經得起推敲。觀眾想看的是經過精密計算的《獨行月球》里的“袋鼠拉車”,而不是《超能一家人》里臨時把火車改造為雪橇,只講畫面不講邏輯的視覺奇觀。

    另一方面,對商業片而言,關起門來寫劇本的時代結束了。當社交話題屬性成為電影宣發的要點,需要在制作時就帶著對生活的深入思考,在創作中回應當下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芭比》自然不用說,傳統文化題材的《長安三萬里》亦能靠小觀眾在電影院里背詩刷屏。要讓觀眾回歸影院,需要更強的觀影動機。喜劇片固然自帶熱銷屬性,但不妨思考一下,除了要逗笑觀眾,作品的價值意義和創作追求是什么。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