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夏音樂會成為“音樂之城”哈爾濱的亮麗名片。(本版圖片均為資料片)
世界著名指揮大師祖賓·梅塔執棒哈夏音樂會。
馬迭爾陽臺音樂表演。
哈爾濱日報特派記者 封嬌北京報道
7月24日,在第36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北京新聞發布會上,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黃小駒,哈爾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蘭峰,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王洪新就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產業博覽會、全國交響樂事業發展、哈爾濱“音樂之城”建設、2023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和國際手風琴比賽、新時代聲樂領軍人才高級研修班、本屆哈夏音樂會群眾文化活動新亮點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哈爾濱是聯合國命名的“音樂之城”,哈夏音樂會有60多年歷史,歷經35屆發展。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將首次以政府名義舉辦“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產業博覽會”,請問有怎樣的考慮?
王洪新: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導和支持下,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哈爾濱音樂文化的國際地位、哈夏音樂會的世界影響力和哈爾濱東北亞橋頭堡的戰略位置,借成功申辦2025年亞冬會的喜悅和向北開放核心區位優勢,傾力打造特色鮮明、成果顯著、博專交互、影響廣泛的音樂文化產業盛會,為本屆哈夏音樂會成功舉辦增添新亮點,為哈爾濱打造成為國際知名音樂之城提供新動能。
哈爾濱音博會是東北地區首個展示音樂全產業鏈的官方貿易交流活動,起點高、陣容強、范圍廣,以促進產業發展、繁榮音樂文化市場為宗旨,結合哈市剛剛獲批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自貿區、綜保區政策及服務優勢,為國內外企業搭建立足東北亞面對全世界的戰略性發展平臺。
本次博覽會以“相聚音樂盛會,共襄產業未來”為主題,由文旅部產業局指導,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中國舞臺美術學會、中國錄音師協會等單位聯合組織辦會,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游局等單位協辦。音博會展覽總面積1.2萬平方米,設置了演藝設備器材、中西樂器、音樂創作及版權、音樂創意產品、燈光秀、國外音樂文化等8個展區。
屆時將邀請2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產業基地參展參會,邀請300位國家級和省級相關部門、行業協會、重點企業代表以及俄羅斯、韓國、中東、中亞等國家和地區嘉賓共赴盛會。同期舉辦20場樂器品牌推廣會、品牌音響試聽會、燈光秀場等推介活動。中外采購商近萬人共聚展會,打造中國北方音樂文化產業第一交流交易大會,創新引領哈爾濱“音樂之城”建設,為哈夏音樂會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借此機會,向國內外樂器、燈光、音響、音樂文化服務企業發出誠摯邀請,希望大家廣結音樂之緣,共赴音樂盛會之約,來哈爾濱參加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產業博覽會!讓我們共同推動音樂產業在這里迸發出巨大力量!
問:本屆哈夏音樂會首次推出全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展演,能否介紹一下文化和旅游部近年來在推動交響樂事業發展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黃小駒: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視交響樂事業發展。
創作方面。在中宣部的支持下,文化和旅游部自2018年起實施“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從全國范圍內遴選優秀交響樂、民族管弦樂作品,組織具有權威性、代表性的業界專家進行跟蹤指導,不斷提升入選作品的藝術質量。近5年來陸續扶持了37部交響樂作品。同時,從中遴選出《我的祖國》《燈塔》等作為重點扶持作品,給予專項經費支持演出單位開展巡演,進一步發揮優秀交響樂作品的導向和示范作用。
平臺方面。除本屆全國優秀交響樂作品展演外,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還與中宣部文藝局、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了“時代交響——全國優秀樂團邀請展演”,從全國邀請了7個交響樂團和4個民族管弦樂團,共演出22場。其中不僅有“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的扶持作品,也有各樂團近年來新創作的交響樂作品,集中展示了新時代以來交響樂藝術的最新成果。
人才方面。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于2018年組織舉辦了中國交響音樂創作高級研修班,16名一線中青年作曲家參加培訓。研修班通過集中學習、研討交流、采風創作等方式,不僅提升了學員的藝術水平,使他們成為目前交響樂創作的中堅力量,而且也推出了一批優秀交響樂作品。
今后,我們還將在實施創作扶持工程、搭建展示平臺、培養創作人才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推動優秀交響樂作品和人才不斷涌現,促進交響樂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問:2010年,哈爾濱被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授予“音樂之城”榮譽稱號,成為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請介紹一下哈爾濱市在“音樂之城”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
蘭峰:長期以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高度重視“音樂之城”建設,積極推動“哈夏”創新發展,用音樂培根鑄魂,以文化興城強市,讓世界在音樂中聽見哈爾濱。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傳承百年音樂文化。我們把“音樂之城”建設納入城市建設整體規劃,高起點建設、精細化布局,先后建成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等文化新地標,高標準打造哈爾濱音樂博物館、群力音樂主題公園、哈爾濱老會堂音樂廳等音樂文化場所,幾十座各具藝術特色、彰顯文化氣息的文化館、藝術館、展覽館遍布街區,這些音樂文化設施和場館讓整個城市充滿著濃郁的音樂氣息。
二是加強政策扶持,推動音樂文化發展。我們出臺《哈爾濱市支持高端演出項目高端時尚表演項目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創新設立哈爾濱市文化旅游體育銀企合作發展資金,大力支持音樂藝術等文化產業發展。目前,已有6個新創音樂劇目使用資金近3000萬元。我們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交響樂團、芭蕾舞團,向全球廣發“英雄帖”,吸引優秀音樂藝術人才。目前,擔任哈爾濱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國際華人指揮大師、世界知名大獎得主湯沐海先生,以及聲部首席、副首席的演奏家們全部畢業于國內外名校,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外留學歸來的演奏家已成為樂團的中流砥柱,為“音樂之城”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是加強普及教育,營造濃厚音樂氛圍。我們廣泛開展音樂普及教育,讓音樂成為哈爾濱人民的生活習慣。2016年,經批準哈爾濱音樂學院成立,每年培養本碩博專業音樂人才300人左右,赴俄音樂學院進修生20人左右,已成為中俄音樂教育和藝術交流合作的“橋頭堡”。在全市各所學校開設小提琴、薩克斯、葫蘆絲等特色音樂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受到普遍歡迎,百部鋼琴、千架古箏學生表演成為“哈夏”的經典演出。群眾性音樂活動蓬勃開展,哈爾濱音樂廳“愛上交響樂”周末廣播音樂會、中央大街陽臺音樂會、太平國際機場小型音樂會、商場管弦四重奏、小劇場沉浸式演出、居民社區好歌大家唱,音樂成為裝點美麗冰城的亮麗風景線。今年,我市首開國內先河,提交市人大審議,將每年8月6日設立為“哈爾濱城市音樂日”,進一步提升哈爾濱浪漫“音樂之城”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讓“世界音樂之城”永葆青春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問:2023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和國際手風琴比賽,這兩場重量級的國際音樂賽事齊聚“哈夏”,能否介紹一下這兩場比賽的情況?
王洪新:音樂是哈爾濱市永恒的城市名片,也是哈爾濱與世界和諧溝通的國際語言。剛才您提到的兩場國際音樂賽事,也是本屆哈夏音樂會的一個特色和亮點。
勛菲爾德弦樂比賽以其堅持高規格、國際化比賽標準和專業權威性的廣泛影響力,在2017年被認證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的“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成員,是繼意大利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波蘭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等知名賽事后的又一國際知名比賽。2020年,勛菲爾德弦樂比賽永久落戶哈爾濱;2021年,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成功當選“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董事會成員,成為首個進入該聯盟董事會的中國成員單位。2023哈爾濱勛菲爾德弦樂比賽分為小提琴、大提琴及室內樂3個組別,共設置包括開閉幕式及評委音樂會等在內的5場音樂會,同時設有評委大師班及高峰論壇等活動。
哈爾濱國際手風琴藝術周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國際性音樂盛典,2010年4月,被列入哈夏音樂會系列重要活動之一,連續5屆成功舉辦。哈爾濱國際手風琴藝術周完美地體現了哈夏音樂會“專業化、國際化、群眾化”的辦節方針,讓哈爾濱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手風琴藝術的又一個中心。本屆國際手風琴藝術周在國際手風琴聯盟的全程參與和大力支持下,將這項活動的權威性、專業性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音樂是最早融入哈爾濱這座城市的符號,并成為溝通東西方文化的獨特橋梁。我們希望通過持續舉辦高水準的國際賽事,讓音樂與藝術同行,為哈爾濱的發展增添一道獨具魅力的亮麗風景。
問:本屆聲樂展演之后將舉辦“新時代聲樂領軍人才高級研修班”,能否進一步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有關情況?
黃小駒: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藝術創作規劃關于文藝領軍人才建設的相關要求,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聲樂領域更好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推出人才。
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聲樂展演期間,為讓參演人員進一步提升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我們首次嘗試實行“導師制”。在展演開始前一周左右,邀請具有代表性的聲樂藝術家,指導參演人員與交響樂團和流行樂隊進行排練。2021年第十四屆全國聲樂展演期間,我們實施了“全國聲樂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先面向全國選拔優秀聲樂人才,然后組織業界知名專家、藝術家,以“師帶徒”的方式,在展演舉辦4個月前就開始進行指導,有效提升了學員的專業水平。
今年,在總結前兩屆展演經驗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優化了聲樂人才培養方式。一是將錄像遴選改為由各地、各單位推薦符合條件的聲樂演員按組別直接到哈爾濱參加現場展演;二是優中選優,選拔優秀聲樂人才在展演后參加“新時代聲樂領軍人才高級研修班”;三是進一步延長優秀聲樂人才的培養周期,對入選高級研修班的人員進行全方位培訓,不斷提升其藝術修養和演唱水平,推動其成長為引領我國聲樂藝術發展的領軍人才。
問:本屆哈夏音樂會中一個重要板塊就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請問本屆哈夏音樂會與往屆相比,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方面有哪些新的亮點?
王洪新:第36屆哈夏音樂會的群眾文化活動以“人民的節日、精彩的哈夏”為主題,把握“群眾性、藝術性、參與性、廣泛性”原則,注重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惠及群眾,精心設計策劃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富有時代感和生命力的各類群眾文化活動。特點亮點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是堅持示范帶動與廣泛參與相結合。打造市民音樂嘉年華、群眾合唱歌會、舞動哈夏、中央大街弦樂音樂會等地方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將活動中蘊含的音樂文化、地域風情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積極為群眾搭建展示舞臺,引導各地開展特色群文活動,努力形成出門即舞臺、處處聞歌聲的生動局面。全市擬組織活動3000余場,預計參演人員超2萬人,受眾超百萬人,使“哈夏”真正成為城市的慶典、人民的節日。
二是推動部門聯動與上下互動相結合。充分調動相關部門和單位積極性,注重群文內容品質和形式創新,組織開展“身在最北方 巾幗心向黨”文藝演出、“相約師大 唱響哈夏”音樂會、哈爾濱朝鮮族民俗文化節、街頭音樂節等活動,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將分散的各類群眾文化活動本土化、有序化、規模化、品牌化,努力形成全市參與的大“哈夏”格局。
三是注重傳統受眾與青年群體相兼顧。舉辦哈爾濱螞蟻音樂節,集聚國內30余支新銳先鋒樂隊及原創音樂人,開展多場涵蓋電子音樂、說唱音樂、搖滾音樂、先鋒音樂、民謠音樂等沉浸式音樂演出;組織23所在哈高校舉辦哈爾濱大學生音樂節,打造屬于哈爾濱青年人特有的音樂品牌,充分展現哈爾濱青年文化自信和時尚魅力。
四是突出音樂文化與現代文旅相融合。組織開展全國DJ哈夏行,邀請全國30余家知名音樂(文藝)廣播媒體人、主持人、哈爾濱籍音樂人齊聚哈爾濱,以“直播連線、現場報道、短視頻拍攝”等形式吸引全國受眾線上體驗哈爾濱的音樂藝術、文旅風情、冰雪運動等,傳播“哈夏”文化,講好冰城故事,將“哈夏”宣傳推廣到全國,助力“哈夏”成功破圈,引領城市品牌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