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鮮亮底色,是光明、勇氣、熱血和希望的象征。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創造形成了蘊含著厚重歷史文化內涵和崇高民族精神品質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化代代相傳,為中華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黨和政府一直高度肯定紅色文化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用好紅色文化勢在必行。新時代,我們必須明確好、把握好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的時代意義,結合當代社會的發展特點捋清思路、明確計劃,在具體實踐中穩步推進紅色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弘揚與深入人心。
一、傳承發展和弘揚紅色文化的時代意義
紅色文化具有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強大的精神思想力量,在新時代傳承發展和弘揚紅色文化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在新時代傳承發展和弘揚紅色文化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彰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本色的有效舉措。一方面,紅色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根同源,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也是民族優秀文化思想的發展弘揚,紅色文化的當代傳承能有效促進國民對傳統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對民族文化的堅定信心;另一方面,紅色文化是在黨和人民群眾開展中國革命偉大斗爭的歷史背景下凝聚形成、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得到繼承和發展的文化思想精粹,其中所彰顯的堅定的愛國信仰、民族意志、團結精神等,在任何時代都能發揮引領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作用。
其次,在新時代傳承發展和弘揚紅色文化是進一步推動實現國家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穩步發展的動力和保障。大力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對革命歷史、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方針等進行宣傳普及,能夠促進當下民眾對黨和政府大政方針的理解和認同,從而自覺遵紀守法、服務社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家長治久安營造和諧穩定的環境。同時,對紅色文化中蘊含和彰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進行宣傳普及,也有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和民族文化復興,最終有效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
此外,在新時代傳承和踐行紅色文化是筑牢國民尤其是青少年理想信念之基、提高國民思想政治素養和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舉措。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和渠道之一就是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當代青少年而言,了解紅色歷史的艱辛和偉大、學習革命前輩的偉大精神和崇高理想,有助于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紅色文化傳承不息的具體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表現力、傳播力、影響力,生動傳播紅色文化”。紅色文化要在新時代延續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發揮其至關重要的時代價值,就必須立足當下我國的社會文化和教育實際,理清思路,明確方式手段,在實踐中扎實有效地探索和優化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路徑。
首先,要在已有基礎上繼續拓展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范圍,努力實現全民紅色文化教育熏陶。除了大中小學生和黨員干部,還要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的受眾范圍,為更多民眾提供接觸和學習紅色文化的機會。學校的紅色文化教育,不能僅限于思政課堂和政治學科教學,還應當努力實現紅色文化在各階段、各類型、各學科教育教學中的全過程參與體現。黨員干部不僅要自覺加強紅色文化的學習踐行,還應當以身作則,主動面向社會介紹詮釋紅色文化的內涵價值。各種企業組織和社會團體也應當將紅色文化學習作為工作培訓和日常學習的重要內容。
其次,利用當下先進、創新的教育和傳播手段,豐富紅色文化教育和傳承的實踐方法。一來,要充分利用便捷、多元的多媒體形式和新媒體平臺等開展紅色文化傳播,比如支持紅色主題電影、微視頻、紀錄片的放映傳播,在各類短視頻平臺和公眾號上生動講述革命歷史故事,能夠有效推動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更好闡釋、深入人心。同時,相關機構單位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支持革命遺址的保護建設,推動紅色旅游發展,用好紅色文化遺產這一重要載體,向人們傳遞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
此外,紅色文化要在當下更好地傳承發展,必須做到內容內涵的與時俱進,在保持基礎與核心內容不變的前提下,實現紅色文化的時代化和現代化。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必須適應現代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和需求,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如根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情況詮釋和豐富紅色文化,將新時期黨的先進思想理念和奮斗經驗融入紅色文化等,從而保證紅色文化具有經久不衰、傳承不息的蓬勃生命力。
紅色文化所蘊含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英勇不屈的革命斗爭歷史、崇高的英雄人文情懷等,成為新時代國家建設發展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紅色文化歷久彌新,在任何時代都能發揮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功能,社會各界都應注重傳承發展和弘揚紅色文化,助力和踐行紅色文化的當代傳承。
(作者系中共吉安市委黨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