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頭條新聞>

    頭條新聞

    共同守護,內地與港澳深化文化遺產交流合作

    2023-07-21    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 張 影    編輯:黃麗

    中國內地與港澳歷史文化一脈相承,近年來,在守護文物安全、文化遺產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入。

    7月10日至14日,由國家文物局與香港海關共同主辦、陜西省文物局承辦的首屆內地與港澳防止文物非法販運能力建設研修班在西安舉辦。來自中國內地與港澳地區的60位學員,通過課堂講解交流、現場觀摩和參訪活動等方式,提升保護國家文物安全的能力。

    研修班首度匯聚香港海關、香港發展局、香港文化體育及旅游局、香港警務處、澳門海關、澳門治安警察局、澳門司法警察局、澳門文化局8個港澳文物與執法部門參加。研修班為期5天,為學員講授和分享我國文物資源、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文物市場和進出口監管、防范和打擊文物非法販運以及文物鑒定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并通過文物實物觀摩、鑒別實操和專家講解、參訪全國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和西安主要博物館等方式,幫助學員提升對祖國文物的認知和防止文物非法販運的能力。

    據了解,為應對文物犯罪挑戰,更好防止我國文物經由港澳地區非法販運至國際市場,內地與港澳相關部門開展了信息分享、涉案文物鑒定和移交、公眾宣傳教育等合作。尤其在2018年,在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國家文物局在香港舉辦了7場打擊文物非法販運主題講座,香港海關、警方、拍賣行、藏家、公眾等800人次聆聽講座,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礎上,國家文物局與香港海關達成一致意見,合作舉辦本次研修班。

    “通過此次培訓,學員們可以了解國家對文物保護、防范和打擊文物犯罪的相關法律規定,加深對文物保護的理解,交流防范和打擊文物非法販運的工作經驗,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澳門海關關長黃文忠說。

    此次研修班的學員中有30人來自香港海關。“他們都是通過內部遴選、面試的方式挑選出來的,對國家的文化歷史很有興趣,對打擊非法販運國家文物的工作充滿熱忱。”香港海關關長何珮珊希望研修班學員完成課程后,對文物的鑒定、內地相關法律,還有對打擊非法販運國家文物的執法策略有所提升,從而加強香港海關打擊非法販運文物的整體執法能力。

    近年來,中國內地與港澳不斷深化文化遺產交流合作。國家文物局與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自2011年分別簽署《關于深化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協議》后,在此框架下多次開展交流合作。后于2017年簽署《關于文化遺產領域交流與合作更緊密安排協議書》,繼續深化合作。

    在“海上絲綢之路”保護申遺工作中將中國港澳地區納入其中,發揮港澳積極作用。目前,香港、澳門均已加入海絲保護申遺城市聯盟。2019年,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國家文物局與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在澳門共同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并簽署《關于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申報世界遺產的協議》。2022年,國家文物局與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在澳門共同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

    2019年11月,“內地、香港與澳門歷史建筑活化再利用研討會”在澳門開幕。2022年11月,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物建筑高峰論壇在香港舉辦,香港、澳門、廣東三地簽署大灣區文化遺產合作備忘錄。這些文化遺產專業交流活動,不斷探索文物保護利用新路徑。

    內地與香港文博界通過展覽密切交流,中華文明的厚重與鮮活激蕩人心,在香港民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2022年6月,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成開館并舉辦故宮博物院系列展覽。同年11月,國家文物局與香港發展局合作舉辦的“血濃于水:香港歷史建筑中的家國情”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辦,展覽聚焦香港紅色資源,成為在香港開展知史愛國教育的新方式。

    與此同步,青少年教育交流促進人心相通,增強文化認同。從2017年至今,“港澳中學生文化遺產暑期課堂”已成功舉辦四屆,活動邀請內地、香港、澳門百余名中學生在內地開展古跡遺址考察、博物館主題參訪、考古工地實踐,讓港澳青少年走近中國文化遺產、了解家國歷史、堅定愛國信念。

    7月10日,在陜西考古博物館,一群香港青年化身文物修復師,親身體驗兵馬俑復制品的修復過程。這是香港海關“青年發展計劃”中的一項活動。國家文物局與香港海關拓展合作,將香港海關“青年發展計劃”帶入西安、敦煌,帶領香港青年參訪絲綢之路古跡,參與互動體驗。“讓香港青年用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去認識國家的文化歷史和成就,培養香港青年對國家的歸屬感和國民身份認同。” 何珮珊說。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