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海風運動公園里,作為代言人的卡通唐偶少女“荔娜”和荔枝IP玩偶“荔荔安”正帶領深圳市民品嘗新鮮荔枝、體驗傳統木工、觀看皮影戲、選購文創產品……近日,以“老傳統+新創意”為亮點的創意市集——“枝間生活節”為深圳市民增添了一處感受城市文化與商業融合氛圍的好去處。
隨著城市經濟體系的重構和消費能力的升級,以創意設計為核心打造的IP給傳統文化賦予新內涵與時代趣味,也為消費市場注入新鮮活力。盛夏,正是荔枝成熟時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荔枝象征著甜蜜與美意。如今,荔枝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其諧音“勵志”恰與深圳奮斗之城的精神內核相契合。每逢蟬鳴荔香時節,深圳市民都會邀請海內外親朋好友光臨荔園嘗鮮,即摘即吃。
“本次活動特選取‘嶺南水果之首’荔枝作為IP形象,以唐宮仕女圖為創意原型,將荔枝水果轉化為荔枝唐偶‘荔娜’。我們為荔枝畫上了萌萌的大眼睛,設計出小精靈‘荔荔安’。將荔枝在傳統文化中的獨特性及美好寓意以生動的卡通形象展示出來,以便進一步向青少年推介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同時也借此深度開發以城市為單位的IP矩陣、打造城市文化及文創產品的城市文化聚落,形成文化消費賦能城市發展的新動力。”活動策劃方深圳心藝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武姍姍說。
“好鮮好甜的荔枝!”活動現場,游客不斷發出陣陣贊嘆聲。游客品嘗的正是深圳天美荔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產品。“當今消費者對于水果的顏值要求很高,因此我們建立了自有外觀選果標準,挑選出的荔枝外觀均呈深紅色或暗紅色,表面光滑、有光澤,形狀以圓球形或短圓柱形為主,較為有彈性。”公司總經理謝永紅介紹,除了顏值,新鮮也是產品的一大亮點。“荔枝離開樹枝后鮮度仍然不減的背后是公司全供應鏈鎖鮮技術與自主研發的采后保鮮包裝技術。我們已專注荔枝產業鏈經營24年,在清洗、分揀、預冷等環節層層把關,讓消費者享受到最新鮮美味的荔枝。”
傳統工藝通過融合現代創意和設計,與生活實際和時尚需求相結合,打造出了新的消費場景。刨、鋸子、鑿、斧子,在枝間生活節現場一處手工體驗專區,深圳市龍崗區代表性非遺項目古建筑木藝代表性傳承人丁全通過展示梅花鎖、雙十字籠等榫卯產品,讓廣大市民直觀了解中國古建筑木藝的傳統技藝及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除了出售產品,市集還能讓消費者實地體驗。”丁全告訴記者。深圳市民萬梅一家四口在現場體驗良久,她告訴記者:“我們一家人都了解到了斗拱鎖的有趣之處,看似簡單,卻極富科學性、自然性與藝術感,凝結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不愧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益智玩具。我們買了好幾個產品,準備讓孩子回家接著鉆研。”
作為我國民俗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戲也在不斷緊跟社會發展,以“老”手藝來講述時代“新”故事。由深圳金絲猴潮俗皮影劇社表演的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兒童皮影戲中,被香蕉皮滑倒的小學生、不聽話的小狗,時不時逗得全場觀眾捧腹大笑。第五代深圳皮影戲傳承人羅亞斌說:“我們這次帶來的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融合了垃圾分類、綠色環保等理念,推出了很多老少皆宜的演出劇目,很適合深圳人的年齡結構與知識結構。”
“這里演出的皮影戲不是對寓言故事單純地模仿還原,而是結合了當下的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編,讓人眼前一亮。過幾天,我還準備約幾個朋友再來觀看。”深圳市民楊寅璐說。
近年來文玩市場持續升溫,各式文玩品類成為大眾的“寵兒”。在“微波小攤”上,各種手串吸引游客紛紛購買。“手串不僅是作為一種時尚潮流而存在,更是對我國千百年來祈福文化的傳承。”攤主張子涵介紹。中國民協民間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悅成表示,近年來,文化創意行業的快速崛起,逐漸成為拉動當地消費增長的新引擎。文創產品的多樣化和高品質逐漸影響和重塑著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與需求,引導消費者更加注重購買符合自己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和審美標準的文創產品。 (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