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AI時代的文化創新”主題展區科技感爆棚,吸引眾多市民在此打卡。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 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聞坤
可以是新聞主播,也可以是帶貨博主,可以是專屬的家庭醫生,也可是城區形象代言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字人的外貌、行為、語言和智能也在快速提升,應用場景進一步豐富,衍生出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AI數字人融入文化產業會發生什么?從另一個角度看, 數字人為文博會增光添彩,而文博會也正加速數字人應用落地,給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新聞主播“扎堆”文博會
“這是數字人嗎?跟真人一樣,簡直太像了!”“已經分不出數字人和真人了!”第十九屆文博會9號數字文化館深圳報業集團展館,深圳特區報的“AI數字人主播”李娜亮相,真實的外形,清晰的口播,引起了現場觀眾的關注。
目前,AI數字人主播主要應用于深圳特區報《飛閱深圳》欄目中,為觀眾提供高質量的新聞播報服務。與真人主播相比,數字人主播可以大大降低運營成本,不需要額外支出播報場地、化妝師、服裝等費用,也減少了人力物力。
從文博會展館到展臺、直播間,再到臺前幕后的新聞媒體,數字人隨處可見。
本屆文博會,可能是數字新聞主播密度最高的展會。上海廣電數字人主播出差到文博會,繼續擔任“出鏡記者”報道文博會盛況;湖南衛視數字主持人“小漾”以民族服飾出鏡,向靠近的觀眾打招呼“嗨,我是小漾!”,對湖南文化產業的成果娓娓道來;北京廣播電視臺則打造4K超高清AI真人數字人“時間小妮”,動作和語言流暢度都與真人無異。
“AI主播親切又真實,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在互動區,不少市民和這些主持人來個親密互動、打卡拍照,近距離感受到了創新科技帶來的魅力。
數字人直播C位出道
頭戴雉尾頭飾,腳蹬粉底皂靴,文博會吉祥物“小水滴”以京劇武生形象出位,吸引了眾多年輕觀眾的目光。
在“數字中國”主題展區,通過AI技術,吉祥物小水滴化身成戴著時尚耳機、穿著藍色衣服、一頭柔順藍發的可愛小女孩“虛擬人小水滴”,為觀眾打開文化數字化大門,送上一場精彩的裸眼3D立體秀。
在龍崗展臺,“龍崗數字文化官”——龍宛宛在文博會期間正式上線。龍宛宛的服裝是將深圳紅立方、客家傳統服飾、龍崗非遺文化舞麒麟作為主要元素,搭配了牡丹的符號設計而成。
數字人以城市、品牌代言人和虛擬員工等人格化的形式,可滿足不同場景需求。
在大屏中,龍宛宛在甘坑古鎮、鶴湖新居、星河·雙子塔停機坪中不斷穿梭游歷,成為龍崗的講解員、產品體驗官、城區形象代言人和公益活動主持人。歷史與未來的碰撞,在她的身上承載了對龍崗數字創意產業和龍崗文化“駕八龍乘云而上”的美好希冀。
在文博會,可以看到很多商家在展位旁擺放手機直播帶貨,其中數字人更是不少。
“直播行業是當下最火的行業之一,很多企業都在做直播。在直播中,數字人也是非常普遍。”一位來自云南的客商說,商家想自己搭一個真人直播間,即使是最普通的那種,也需要支付主播的工資和場地租金,幾天下來價格不菲。 而AI數字人就劃算多了,不拿工資和賣貨分成。
據介紹,本屆文博會利用AI大力推行數字人直播。運用最新的AI技術手段,通過3D建模、動畫技術等手段打造出具有立體感和真實感的數字形象,通過深圳來畫科技等國內知名AI公司技術賦能,在文博會期間通過AI制作100個左右的短視頻在全網分發;為深圳報業集團和文博會制作小水滴和20個左右的真人數字人,真人主播和數字人主播將在全網進行9(小時)×5(天)不間斷直播,為文博會在全網帶來億級播放量及話題量。
數字人應用不斷開拓
“基于真人錄制形象,通過Al深度學習訓練的真人數字替身,僅需錄制5-10分鐘視頻和音頻作為訓練素材,就可以高精度還原真人外形、嘴型、表情、動作等。”來畫科技銷售管理劉龍熙告訴記者,如今數字人應用不斷開拓,包括電商帶貨、本地生活、文旅宣傳、助力鄉村振興、知識博主、IP宣傳等行業,節省90%成本可助力線上營銷推廣,擴大直播影響力。
專家認為,今年以來,數字人在諸多應用場景大放光彩,在數字化營銷、文娛等領域應用廣泛,如文博會這樣的爆點事件將推動數字人產業被用戶不斷加深認知,數字人形態、技術及應用受到大量關注,虛擬分身數字人在虛擬空間中處于爆發前期。此外,未來1-2年技術門檻和成本將快速下降,會出現更開放的創作者生態、更豐富的UGC(用戶原創內容)和商業模式,UGC將成為數字人的增量空間,同時也是數字人在C端應用的主要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