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頭條新聞>

    頭條新聞

    文博會這些年

    2023-05-31    來源:晶報    編輯:黃麗

    自2004年創辦以來,文博會在展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成果、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深圳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讓我們走進文博會的前世今生,一起來探尋這場展會與時代、世界、國家以及城市的關系

    2004年11月18日,首屆文博會盛大開幕。

    第十四屆文博會參展商在門前廣場交流。

    第十六屆文博會首次舉辦云上文博會。

    文/晶報記者 李躍

    首屆文博會入選當年“中國文化十件大事”之一

    第二屆第一次完全由股份公司運作

    第三屆參展人數第一次破百萬

    第四屆第一次迎來“香港館”

    第五屆臺灣展團第一次亮相文博會

    第六屆第一次實現組團“滿堂紅”

    第七屆第一次實行“1+N”辦展模式

    第八屆第一次在澳門舉辦“文博會精品展”

    第九屆主展館展商數量第一次突破2000個

    第十屆分會場數量第一次突破50個

    第十一屆第一次設立“一帶一路國際館”

    第十二屆實質性成交額第一次突破2000億元

    第十三屆海外采購商人數第一次突破20000名

    第十四屆海外采購商覆蓋國家和地區第一次突破100個

    第十五屆第一次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館

    第十六屆第一次辦“云上文博”

    第十七屆第一次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首次設立“互聯網館”

    第十八屆第一次亮相的文化產品和項目多達全館四成以上

    第十九屆文博會首次設立數字中國展區

    ……

    初夏的深圳,陽光熱烈。

    再過幾天,6月7日至11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在深圳啟幕。有中國文化第一展之稱的文博會,將在陽光下再次向世界綻放。

    倏忽19年。自2004年創辦以來,文博會在展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成果、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深圳文化產業快速發展。2022年,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達2600億元,占全市GDP達到8%,文化企業數量超10萬家,從業人員逾100萬人,總體發展水平處于全國前列。

    這樣的數字,濃縮成了一部屬于文博會的時間簡史。讓我們順著它的指引,走進文博會的前世今生,一起來探尋這場展會與時代、世界、國家以及城市的關系。

    為什么是深圳

    現在,請將時針撥回到2004年。

    那一年的11月18日至22日,由國家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廣東省政府主辦,深圳市政府承辦,深圳廣電集團、深圳報業集團協辦的首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深圳成功舉辦。這是我國國內舉辦的第一個綜合性、國際性的文化產業博覽盛會,700多家企業參展,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采購商2800多人參加。7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中合同成交額和意向成交額達到356.9億元。

    很多人不知道,首屆文博會舉辦前一個月,在規格上實現了“三級跳”:從最初的原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原廣東省文化廳、原廣東省廣電廳、原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和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到原文化部與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三方主辦,到開幕前再次調整為由原文化部、原國家廣電總局、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廣東省政府共同主辦,深圳市政府承辦。這樣的開端,意味著深圳文博會一出世就注定卓爾不凡。

    事實上,據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葉建強回憶,“剛開始辦文博會時,可謂是‘摸著石頭過河’。”當時國內大型展會大都由政府一手操辦,但深圳的血管里涌動著先天性的市場經濟血液,文博會一開始就是政府主導,辦展交給市場。許多人對“政府辦會、企業辦展”這一模式,是持懷疑、觀望態度的。

    但一屆又一屆拾級而上的文博會,證明了這種擔憂是多余的。

    僅僅兩年過去,2006年11月9日,UFI(國際展覽聯盟)在北京舉行的第73屆年會上,國際展覽聯盟主席湯姆·拜爾宣布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成為UFI認證展會,其承辦單位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成為UFI會員。文博會僅舉辦兩屆就獲得UFI認可,說明其規模、質量、國際影響及品牌建設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那么,為什么是深圳?

    稍稍回顧一下便不難發現,因為文化,時間的鐵軌在深圳出現了多個交集。

    文博會舉辦的前一年即2003年,深圳就在全國率先確立了“文化立市”的戰略目標,提出將文化產業培育成繼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業和金融業之后的第四大支柱產業,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一個“立”字,文化的時代價值、戰略意義、全局影響盡融其中。

    2003年,深圳全市新聞出版、文化旅游、廣播影視等骨干文化產業實現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為4.73%,但這與發達國家及實施文化立市戰略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要實現深圳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顯然不能僅僅依托原有的主體產業的有限擴展,而必須尋找新的支撐點和突破口,瞄準會展業無疑是十分正確的選擇——會展業具有強大的關聯帶動功能。國際會展業的產業帶動系數為1∶10,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為1,則所帶動的住宿、餐飲、運輸、通訊、旅游、貿易等相關收入將達到10。對文博會來說,其連帶作用不僅僅體現在直接的經濟效益上,還體現在巨大的文化效益上。

    文博會應運而生。

    還需要留意到,2004年不僅是文博會元年,從城市層面看,深圳確立了建設“兩城一都”的戰略目標,即建設“圖書館之城”、“鋼琴之城”和“設計之都”;從國家層面看,開始振興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從世界層面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那一年開始推廣創意城市。

    一方面,因為深圳是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是面向世界、有利于中華文化圈對外輻射的改革開放之城,是有強大包容和吸納能力的移民之城,所以文博會選擇了深圳;另一方面,從這樣的一個個時間節點里可以看出,文博會的出生與我國的時代背景和深圳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風云際會,與世界同頻共振。與其說這是一種時間上的巧合,不如說,它體現了深圳的一種文化自覺。

    孕育文化品牌的孵化器

    “晚上八點的火車,第二天早上六點到的深圳。可能因為年輕,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咣當顛簸也睡得很熟。”2004年,24歲的繆仁好滿懷期待從上海奔赴首屆文博會,為自己的文化用品制造工廠尋找發展機遇。時隔多年,繆仁好已成為上海好勵文旅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

    這是媒體在最近的一篇報道中披露出來的一個細節。

    這些年來,文博會究竟培育了多少家文化企業,或者說,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恐怕是一個很難精確統計的數字。如今,深圳的創意產業已具可觀規模,積蓄了一定的原創力量,科技與創意的深度結合更是創下了諸多成功的經典案例。

    文博會始終專注為文化企業提供優質展示舞臺。在深圳,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黃金珠寶、文化裝備研發制造等諸多行業領域都涌現出一批全國知名文化企業。游戲領域有騰訊、創夢天地、中手游等多家龍頭企業,動漫領域騰訊動漫、華強動漫和環球數碼實力較強,裕同科技、勁嘉、雅昌等多家印刷企業入選“全國印刷企業百強”,其中裕同科技連續多年獲評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第一名。此外,黃金珠寶以羅湖水貝為集聚區,占全國市場份額超過60%,有周大福、金雅福、周大生等龍頭企業。深圳的文化裝備研發制造領域則有兆馳股份、康冠科技、冠旭電子、韶音科技等一大批龍頭企業。

    文博會已不僅僅是各地文化產業成就的展示臺,還是文化品牌的孵化器。

    深圳是一個創新型城市,這些年來,文博會自身也因不斷創新而迭代。以分會場為例,2004年,大芬油畫村作為首屆文博會的唯一分會場,一舉成名,并憑借文博會的影響力逐漸發展壯大。從第二屆文博會開始,分會場逐年遞增:6個、17個、24個、30個、35個、40個、43個、54個……一直到今年全市各區共有64個分會場,此外還有云上文博會展覽平臺即文博會官網和微信小程序“文博會+”。19年來,分會場無論從數量還是種類、無論從模式創新還是辦展質量,都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蝶變。

    不止于此,19年來,文博會還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第一次”。首屆文博會入選當年“中國文化十件大事”之一,第二屆第一次完全由股份公司運作,第三屆參展人數第一次破百萬,第四屆第一次迎來“香港館”,第五屆臺灣展團第一次亮相文博會、第六屆第一次實現組團“滿堂紅”,第七屆第一次實行“1+N”辦展模式,第八屆第一次在澳門舉辦“文博會精品展”,第九屆主展館展商數量第一次突破2000個,第十屆分會場數量第一次突破50個,第十一屆第一次設立“一帶一路國際館”,第十二屆實質性成交額第一次突破2000億元,第十三屆海外采購商人數第一次突破20000名,第十四屆海外采購商覆蓋國家和地區第一次突破100個,第十五屆第一次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館,第十六屆第一次辦“云上文博”,第十七屆第一次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首次設立“互聯網館”,第十八屆第一次亮相的文化產品和項目多達全館四成以上……今年的第十九屆文博會更是創新亮點紛呈,包括創新舉辦文化產業招商大會、首次設立數字中國展區等,19年來,文博會不斷迭代升級,抬級而上。

    讓世界發現一個韻味深長的人文中國

    熙熙攘攘的會場,一套來自道光年間、規格不一的四盒木活字字模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一個叫吳漢涌的湖湘漢子,正在表演一門叫反字直刻的祖傳絕活,即,制作字模時,不需要提前在字坯上打墨稿,而是直接按刀法雕刻。一把小銼刀、幾粒小字模,就讓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小的、從容的世界里。

    這是出現在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的一個場景。作為湖南瀏陽“益興堂”木活字印刷坊第五代傳承人,也是目前唯一能熟練掌握反字直刻技藝的傳承人,他讓活字印刷這項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從典籍中走出,與人們的現實生活對接。

    讓古老的中華文化“活”起來并走出去,正是文博會的價值與使命之一。作為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平臺,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檢閱臺、風向標,文博會從誕生那一刻起,就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著力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放大器”。

    可以說,文博會的發展歷程就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歷程。通過文博會這個文化頻道,世界看到了一個厚重與靈動兼具、更為生氣蓬勃、韻味深長的人文中國。

    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文化產品與服務對外輸出的空間十分廣闊。資料顯示,日本動漫產品出口額一度超過其鋼鐵行業,美國則連續多年占據全球電影票房首位,以其卓越的全球營銷能力不斷刷新海外電影票房紀錄。

    在文博會之前,我國文化產品更多的是以觀賞性的藝術品呈現在各個展會上和觀眾面前,是文博會讓文化產品從展會的玻璃柜臺后面進入了交易領域。“引進來”之外,文博會更是成為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電影、動漫、網絡游戲等產品和服務進入國際市場。

    這樣一種“走出去”,也有一個遞進的過程。剛起步的文博會,主要進行以一般文化產品為主的“器物文化”輸出,比如大芬村的油畫產品使“大芬現象”成為一個引人矚目的文化話題。從第二屆開始,文博會便自覺重視“內容文化”的走出去。比如,第二屆文博會上,《大鬧天宮》中的卡通形象“悟空”,即借助文博會的“筋斗云”,從紙上“變身”為各種衍生產品,登陸歐美、日本等國際市場,成為動漫行業的耀眼新星。

    再比如,華強文化科技集團的原創動畫片目前輸出到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主題公園出口到南非、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先后向美國、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輸出70多套環幕4D立體影院系統。環球數碼的動畫片也出口到了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出口創匯額十分可觀。

    去年的文博會上,福建德化的“富貴紅”瓷器,簽下6000萬美元的訂購大單,邁出了走向世界的一步;甘肅蘭州歌舞劇院出品的《大夢敦煌》,漂洋過海走向世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遠播國外。

    與此同時,文博會還開始注重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更強的文化輻射力。深圳創作的大型合唱交響樂《人文頌》在第九屆文博會開幕時首次奏響,又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巴黎演出,讓世界了解中華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態度,就是以交響樂創意詮釋儒家文化核心價值,推動中華文化價值觀念“走出去”的典型例證。

    引人關注的是,本屆文博會將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為契機,恢復設立線下“一帶一路·國際展區”,突出國際化水平提升。

    這是文博會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呼應。2015年,深圳文博會首設“絲綢之路館”。經過多年發展,該展館已升級為“一帶一路·國際館”,參展國家和地區從首設的15個,增加至2019年來自50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家海外機構參展。

    遠古的絲綢之路,承載著文化交流的紐帶,連接著來自東方和西方的貨品與風物,創造了人類文明交流的傳奇與佳話。探索“一帶一路”下的文化融合、傳承與創新,正是文博會所自覺承擔的新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舉辦的一屆重要展會,本屆文博會在推動文化“走出去”方面應當能給人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應該看到,文化“走出去”不只具有貿易、經濟指標等層面的意義,這些年來,走出國門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提升當代中國的文化形象。文化產品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蘊含著巨大的無可替代的文化附加值。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換回來的不只是訂單,更有世界對一個古老大國文化創意的嘆服與尊重。

    說到創意,文化“走出去”的背后,是創意的“浮上來”。文博會就是一個讓創意起飛的跑道,這個跑道越長,創意的視野就越遼闊。接下來,如何吸引更多企業、資本和人才進入文化產業,創造更多風靡全球的文化品牌;如何對我們的傳統文化進行再發現、再打磨、再創造,加速文化產品從思想到產品、從產品到商品的流轉,加速文化、文化產業、產品、品牌等“文化故事”的傳播,值得期待。

    ……

    我想起,2022年5月17日,在杭州舉辦的世界文化大會“可持續城市的挑戰:文化如何產生影響”論壇上,一位與會嘉賓說道:“城市要從1.0時代跨向2.0時代,就需要文化對其重新塑造。”

    從這個角度看,19年來,文博會不僅被城市與時代所塑造,也在無形中塑造了城市與時代。而且,文博會也在塑造處于城市與時代中的我們自己。

    馬上進入文博會時間。讓我們愉快地接受這樣一種文化的浸潤與塑造。

    本版刊載所有內容,版權或許可使用權均屬晶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復制或改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如需轉載或使用,請聯系晶報官方微信公號jingbaosz獲得授權。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