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夜城的夜間演藝、曲池水岸的活力夜跑、芙蓉唐市的人間煙火,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以“醉美長安夜”為主題的夜游活動讓游客盡享不夜長安城;在山東青島太興里老街,市民游客與露營觀影、演藝秀、視覺光影秀、創意藝術展等進行美妙邂逅……今年“五一”期間,各地通過豐富文旅融合新業態,搭建新場景,推出新玩法、新體驗,激發游客的消費熱情。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文化和旅游行業復蘇勢頭強勁。
在需求為王、體驗至上的時代,游客更喜愛具有沉浸感、體驗感的景點,一系列成功的文旅產品證明以文化為藍本,古今融合,是目前文旅發展的“大招”。
在浙江建德嚴州古城,一場盛大的宋韻水上婚禮表演吸引人們駐足觀禮。新郎新娘穿戴宋代婚服分別站在兩船的船頭,喜船緩緩靠岸,舉行“高宗賜婚”,相繼完成扇遮禮、拜堂禮、結發禮、合巹禮……以“主題化”“場景化”“沉浸式”為重點,嚴州古城打造宋韻文化沉浸式街區,先后推出“知府巡街”“知府迎賓”“宋韻歌舞”等宋韻主題的旅游演藝吸引著各地游客。“隨著星巴克、狀元樓、嚴州31道等知名業態入駐,經過多輪業態調整,嚴州古城將為游客帶來視覺、聽覺、味覺的奇特新體驗。”嚴州古城文旅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沉浸式、互動式的文旅新業態、新場景,不僅可以滿足游客對“詩和遠方”的美好向往,還能推動一些景區實現文化傳播和提振消費的同頻共振。美團平臺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新潮玩樂相關的訂單量較春節假期增長超過200%。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時間更久,在一個地方進行深度體驗;游客越來越重視文化體驗,對非遺、沉浸式演出等文化元素更感興趣。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與其他元素融合的趨勢凸顯,“旅游+X”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五一”期間,江西撫州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開展了文藝惠民演出、民俗文化展演、“國潮音樂潮玩紀——首屆電音美食節”和“游園驚夢”實景演出、“一路有戲”街區演藝等眾多互動性、體驗性強的活動吸引游客,豐富夜游、夜市、夜秀、夜賞業態留住游客。據統計,“五一”假期,撫州共接待游客133.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2.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21%、15.98%。節日期間,僅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的日均接待游客就達2萬人次,街區商戶日均營業額達50萬元。
為期3天的煙臺·黃渤海迷笛音樂節不僅讓“仙境海岸、鮮美煙臺”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也讓更多的人被青春的力量和多樣化的文化體驗感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迷笛音樂節期間,黃渤海新區接待游客約3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15億元。
豐富文旅融合新業態,將文化、旅游、商業、娛樂等元素有機融合、創新發展,讓游客擁有更豐富有趣的文旅體驗。飛豬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包含演出、玩樂、電競、餐飲等體驗元素在內的“酒店+X”套餐類商品備受青睞;同樣地,包含漢服、旅拍、展覽等體驗元素在內的“景區/樂園+X”商品也受熱捧,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0倍。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預測,2023年國內旅游人數將達到45.5億人次,實現收入約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3%、89%。業內專家表示,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呈現恢復增長態勢,消費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消費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消費提質升級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加大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可以帶動相關服務產業和消費市場全面復蘇,助力消費升級。 (斐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