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如何“潮”起來,這背后的邏輯指向創新消費領域場景,數字化是其中關鍵抓手。市人大日前召開城市數字化轉型專題調研暨代表建議督辦會,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現場回應市人大代表建議,要深刻把握中華老字號發展創新的內涵:“傳承文化精神不變,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以‘潮’作為發展目標。”
座談中,代表們對數字賦能消費的話題頗為關注。市市場監管局對“構建在線新經濟消費維權體系發展新模式”的代表建議予以回復,表示要進一步強化消費維權制度保障、開展放心消費電商平臺創建。
數字賦能消費場景挖潛大產業
在位于楊浦區的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體驗館,代表們在“數字化非遺”體驗前駐足,在屏幕上古樸典雅的青花瓷下簽上一行電子簽名,一張專屬明信片就此產生。
這是數字賦能消費的生動場景。市人大代表朱光此前曾建議,設立數字文創實驗室,加強老字號與民營企業合作,從品牌形象、經營機制和政策支持方面推動老字號年輕化。
對此,市商務委方面表示,將充分利用“全球新品首發季”“上海伴手禮測評”“紅色文創大賽”等活動和平臺,引導老字號成為“上海潮牌”。市文創辦支持相關企業打造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與老字號合作開展數字營銷、研發文創產品。市商務委設立老字號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推出新品新店,實施數字化轉型,市經信委、市文創辦通過品牌、文創資金等給與支持。
有代表進一步建議,老字號在城市數字化轉型方面大有可為:國風國潮國貨日益走進年輕人的日常,“這是一個百億元級產業,是一個值得推進的大工程。”
在線消費探索投訴分級管理機制
消費場景日新月異,要潮流也離不開監管。
眼下,在線類消費糾紛增加,構建在線新經濟消費維權體系愈發重要。市市場監管局回復代表建議:推廣線上維權平臺。立足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實現微信、支付寶等App投訴端口的廣覆蓋,拓展糾紛在線解決機制,推動在線協商和解。消費維權制度方面,根據相關法規積極推廣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托調解等第三方爭議解決機制,試點政府購買服務;積極推動消費維權聯絡點(站)建設,實現向電商平臺延伸。
此外,市市場監管局在開展放心消費電商平臺創建以及全域試點投訴信息公示方面有所作為,比如對于代表關注的《在線消費維權信用評價標準》,市市場監管局近期在探索投訴的分級管理機制,“我們將繼續鼓勵、支持該標準落實,也建議標準起草單位會同相關行業協會,將相關標準升級為團體標準,由團體成員約定采用或供市場自愿選用,擴大標準適用面。”
市經濟信息化委表示,全市層面,今年市人大代表共提交涉及城市數字化轉型專題的建議有2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