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哈爾濱>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5位工藝美術大師“冰城論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聯展”亮相創博會

    2023-05-09    來源:哈爾濱日報    編輯:黃麗

    image.png

    現場展示的梁佩陽端硯作品。記者 韓偉攝

    ■記者 王鴻凌

    端硯雕刻、北京玉雕、珍貝藝術、松鈉柴器、蕭山花邊……展覽面積2900多平方米、數千件展品集體亮相。在創博會開展期間,舉辦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聯展”。此次聯展共征集以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為主的來自國內9個省市的40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60余件代表作品以及21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企業帶著數千件展品參展,作品類別涵蓋雕塑、藝術陶瓷、刺繡、漆器、金屬工藝、工藝畫等。凸顯了“工美智造·品質生活”的主題特色。現場5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攜代表作展品齊聚一堂,與觀展群眾交流。

    王 建

    傳承傳統北京宮廷玉器藝術

    “雖然是第一次來哈爾濱,但很熟悉,我媽媽就是在哈爾濱長大的。”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技師、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印璽制作技藝傳承人王建出生于北京的玉器世家,從事玉石雕刻工作30余年,擅長人物、器皿設計制作。

    “看,這個是《九龍浴佛》,這件產品精雕細琢足足3年之久。”王建指著圖冊上的作品告訴記者,這個展品榮獲中國玉器“百花獎”特等獎、北京市“珍品”榮譽稱號。“這次很高興能來哈爾濱參展,希望可以更好地將皇家玉雕、宮廷技藝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宮廷藝術。”此次來參展,她還特意將2008年北京奧運會參與設計的金鑲玉獎牌放在了“C位”,引來諸多參觀者駐足觀賞拍照。

    王建作品繼承北京宮廷玉器端莊大氣的精髓。她主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憑著豐富的經驗監制設計了眾多國家重點玉雕工程。自2009年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指定,由王建主持故宮博物院”乾隆花園”內部裝飾、陳設玉器的修復工作。

    梁佩陽

    端硯世家致力創新雕刻技法

    大大小小數百件端硯展品,由近10米長的卡車行駛4天開進哈爾濱,搬上創博會的展臺。

    中國制硯藝術大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副會長、全國文房四寶質量鑒定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肇慶市端硯協會副會長、端硯鑒定專家、肇慶市大德利端硯廠廠長梁佩陽是梁氏硯雕世家傳人,從小就隨師輩到硯坑采石,鑒別端硯,致力端硯藝術創新。在傳統端硯工藝雕龍刻鳳的基礎上,致力創新設計和雕刻技法,設計融入古詩詞意境,雕刻著重山水文人硯,使端硯不僅成為書法實用品,更成為藝術作品。

    “這件展品叫‘九天攬日’,我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雕刻完成。”記者在梁大師的指引下,看到一方壯觀、唯美的端硯作品。自然流暢的刀法、行云流水的祥云、栩栩如生的游龍……每一件展品都有不同的文化、寓意,讓人嘆為觀止。

    梁佩陽說,此次來參加展會主要想在東北推廣、宣傳硯文化。他不僅自身從事數十年,還拜師帶徒,言傳身教,使端硯事業后繼有人。同時注重向外宣傳端硯知識,弘揚傳統文化;在提高技藝發展經營和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貢獻力量。近幾年先后參加全國、省、市端硯作品評獎,均取得優異成績。2008年6月被授予“中國收藏喜愛的硯雕藝術大師”。 2008年12月結業于北京清華大學高級藝術研修班。

    近年來由他設計、參與雕刻的作品獲金獎十多個,銀獎、銅獎幾十個。其中有:《平步青云硯》《霸王試劍石硯》《雙龍硯》《近水樓臺硯》《春江花月夜硯》《碩果累累硯》《志比天高硯》《和諧硯》《春色硯》《貴妃出浴硯》《三顧茅廬硯》。《錦繡山河欣欣向榮硯》被公安部收藏。

    金 吉

    弘揚貝雕工藝為東北振興作貢獻

    在展區的正中央,象征著祥瑞的兩頭綠色麒麟吸引了許多游客駐足拍照。這件展品正是遼寧大連圣運工藝品有限公司工藝美術師(貝雕)金吉和父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金阿山)共同制作完成的。該作品還在第十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獲金獎和國際艾琳獎。

    淺色的部位是用渤海貝、綠色的部位是用澳洲鮑魚殼制作而成的,其中還用珍珠來點綴,這件用了一年半才制作成的《麒麟》栩栩如生、熠熠生輝。除此之外,金吉還帶來了以長城為主題的屏風展品《錦繡中華》,整幅作品用了扇貝殼、珍珠貝、鮑魚殼等20多種貝殼制作而成,色彩鮮明、層次豐富。

    “咱們都是東北老鄉,這次來哈爾濱宣傳貝雕文化非常榮幸,希望通過展示貝雕工藝,為東北振興作貢獻。”金大師出生于大連,1988年進入大連旅游工藝品總廠,從此跟隨父親金阿山從事貝雕事業,至今已30年。近年來隨其父親在貝雕的新工藝新技術開發方面推出了“珍貝藝術”新理念。2017年金吉被授予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邱 含

    現代科技改良發揚藝術柴窯工藝

    200多件大小不等、來自景德鎮的陶器,線條流暢、獨具一格。和普通瓷器不同,這次的展品都是來自于柴窯燒制的。現場1:1的柴窯“拔地而起“,讓參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景德鎮陶瓷藝術家邱含,2012年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1984年畢業于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現任《陶瓷研究》雜志社副社長、副主編,江西省工藝美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委,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高嶺陶瓷學會副理事長。

    邱含擅長以山水題材為內容的青花釉里紅和現代民間青花裝飾,并多次應邀赴國外參加陶瓷名作展,進行陶瓷技藝交流。記者在現場看到邱含的作品,來自于傳統、來自于生活、來自于心靈。他借用中國畫和民間青花寫意技法,不拘泥于形式和成規,于法度中求變化,于常理中寓新意,信筆揮灑而不逾規矩,顯示出一種自由、瀟灑的氣度。

    “這次是我們展覽的第三站,希望哈爾濱的市民能對柴窯文化有所認可、有所了解,更期待將柴窯藝術推向全國各地。”邱含的青花釉里紅,器型線條流暢,青花飄逸明快,筆簡意深,釉里紅紅潤如玉,綴綠見翠,獨具一格。

    趙建忠

    致力蕭山花邊傳統技藝和現代工藝相結合

    桐廬縣人大常委會常委、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合會執行會長、浙江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抽紗刺繡傳統工藝專業委員會主任、杭州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深圳市工美文化創意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浙江大學客座教授的趙建忠從1972年進入蕭山花邊總廠,一直從事著蕭山花邊的設計及創作工作。

    從業40多年來,他致力于研發蕭山花邊傳統技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新產品,在創新發展自身技藝的同時,還不斷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

    藝術作品《九龍騰飛》獲第二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印象龍》獲第46屆全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交易會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純手工萬縷絲雕繡床置》獲首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