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曉
數字時代,影視藝術在數字技術助推下正經歷前所未有之大變革,三維動畫、VR等數字技術在影視藝術各環節的應用,促使其在生產創作方式、表現手法及傳播等不同層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推動影視藝術在數字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相關從業人員應結合數字時代觀眾審美需求和影視產業市場需求持續創新。
數字時代影視藝術的發展現狀
影視藝術是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的統稱,是現代科學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自首部影視作品誕生時起,影視藝術便注定與時代發展、技術變革緊密結合。時至今日,每一次科學技術的發展都為影視藝術發展注入新鮮活力,不斷引領著影視藝術的高位創新。
在電影藝術領域,數字技術革新了電影藝術的創作思路和創作方式,可有效提升電影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數字時代下,創作人員既可利用三維動畫技術創設逼真的虛擬影視場景,也可利用影像生成、處理和合成技術完成影視藝術創作。比如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創作人員借助3D特效技術為觀眾打造出具有重工業質感的太空空間和超現實的地球奇觀,極大地提升了影視作品的視覺觀賞性;而《阿凡達》等電影中,創作人員借助實時合成技術生成影像。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電影藝術在數字技術推動下逐漸進入數字電影時代,涌現出大批高質量數字電影作品,贏得市場和受眾的廣泛認可。以《刺殺小說家》《獨行月球》等為代表,這些電影在虛擬空間設計、三維動畫設計等領域已到達或者接近國際先進水準,不斷推動中國電影藝術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在電視藝術領域,數字技術的應用為電視藝術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既能夠推動電視節目內容形態的創新,也可以增強受眾的互動體驗和現場感,進而促進電視藝術的嬗變和革新。一段時間以來,作為傳統媒體,電視藝術也不同程度地受到網絡技術的沖擊,出現收視率下滑等現象。在此形勢下,電視人不斷尋求電視藝術在數字時代的突圍方法,試圖利用數字技術助推電視藝術行業的新發展,推動電視藝術在數字時代實現轉型升級。近年來,電視藝術領域涌現出許多精品佳作,彰顯出電視藝術在數字時代的巨大吸引力和強勁創新力。比如,紀錄片《港珠澳大橋》創作團隊采用數字技術、建模技術高度還原橋面、橋塔細節,為觀眾建構出超現實的宏大場景,不僅賦予紀錄片在視覺感知層面的逼真度,而且增強了用戶的現場感和沉浸感。此外,VR、AR、數字孿生等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電視綜藝節目的制作中,既可打破傳統舞臺的時空限制,也可為節目參與者和觀眾之間建立起情感關系連接,進而增強觀眾的沉浸式交互體驗。比如綜藝節目《你好,星期六》創作團隊借助擴展現實技術將觀眾置身于虛擬的空軍訓練基地,并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實現觀眾與虛擬人物小漾、虛擬舞臺之間的互動。
數字時代影視藝術的創新方向
數字時代背景下,數字技術的運用在革新影視藝術制作工藝和發行方式的基礎上,可豐富視聽語言、造就全新的影視時空,開辟影視產業新天地,促進影視藝術的高質量發展。但與此同時,部分電影也存在過度依賴數字技術、盲目追求視覺奇觀的問題,因此而忽視了影視作品的人文內涵和美學價值。為推動影視藝術在數字時代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相關從業人員既要依托數字技術改進影視藝術創作,也應注重挖掘影視藝術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價值,避免其陷入“純數字化”的誤區,這既是數字時代影視藝術的創新方向,也是全面提升影視藝術制作水準的重要舉措。
(一)數字時代的影視藝術應注重挖掘人文內涵
相關從業人員應在數字技術之外挖掘影視藝術蘊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內涵,進而拓展影視作品的深度和廣度。縱觀影視藝術發展史,每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都離不開人文價值的挖掘和表達。缺乏人文價值的作品就好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經不起市場和觀眾的考驗。數字時代下,數字技術的運用可顯著提升影視制作效率、豐富影視作品視聽語言,使影視藝術擺脫技術條件制約獲得進步。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數字技術只是服務于影視藝術的工具,一旦濫用便可能消解影視藝術蘊含的深厚思想。因此,在數字時代,影視藝術要想獲得長足發展還需兼具影視視覺效果和人文內涵,既要借助數字技術拓展影視藝術表現空間,為觀眾打造視覺精彩、呈現精致的畫面,也要注重挖掘影視作品背后的人文故事和人文精神,創作出富含社會正能量的優秀作品,以獲得觀眾情感認同。比如,電影《長津湖》創作團隊在展現抗美援朝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時,一方面借助三維動畫等多種數字技術將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天寒地凍的戰爭環境再現于銀幕上,為觀眾呈現出極具視覺沖擊的畫面;另一方面通過深入解讀歷史事件、傳遞英雄精神,彰顯影片蘊含的英雄主義和家國情懷,由此實現數字技術和人文內涵的有效結合。
(二)數字時代的影視藝術應注重融入優秀傳統文化
數字時代,影視藝術從業人員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充分挖掘與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借助數字技術開拓影視藝術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不僅可為影視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資源,也能顯著提升影視作品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因此,無論在什么時代,中國符號和中國特色始終是影視藝術創作的亮點。
不過,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一些影視作品也存在過度追求宏大的場景和震撼的視覺效果,而忽視傳統文化元素呈現的現象。筆者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西方工業化影視創作的盲目崇拜,認為只有大場面、大制作、高科技的影視作品才能俘獲人心。二是部分影視作品創作團隊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一味迎合觀眾的娛樂化審美,而忽視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表達。筆者認為,中國影視藝術若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并借助數字技術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使其蘊含的文化價值通過豐富的影視作品照進現實、走近大眾。
(三)數字時代的影視藝術應注重國際化傳播
影視藝術的國際化傳播既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中國影視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抓手。為此,借助現代化數字技術手段推動影視藝術實現國際化傳播也是當前我國影視產業發展的重點。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持續加快和數字媒介環境的深度變革,影視藝術國際傳播的競爭愈加激烈。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影視作品走向國際市場。尤其是在數字技術助力下,諸多優質的中國影視作品得以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虛擬現實體驗等方式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比如,近年來,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電視劇在奈飛、Youtube等海外網絡平臺熱播,開拓了多個國家的影視市場。這些電視劇播出期間,電視劇制作方也會在各種網絡社交平臺上持續更新話題和拍攝花絮,與海外觀眾交流互動,進一步提升了中國電視劇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認可度。除了數字化傳播平臺之外,影視藝術從業人員還可通過創建數字影視虛擬人物或虛擬偶像的方式打破地域間的傳播壁壘,建構影視藝術國際化傳播的數字新載體,使其成為影視藝術國際化傳播的代言人,進一步助力中國影視藝術的國際化傳播。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數字技術影響,影視藝術也不例外。數字技術在影視藝術領域的全方位應用不僅改變了影視創作手段和傳播手段,而且為影視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為此,影視藝術從業人員應以數字技術為依托,充分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價值,并樹立國際傳播理念,進而實現影視藝術在數字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