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2023.4.27-28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話劇《過海》
時間:2023.04.27-04.28
場館:廈門市|閩南大戲院-大劇場
場次時間均為演出當地時間
場次
2023/4/2719:30:00
2023/4/2819:30:00
票檔
80元
180元優惠2張僅售300元
280元
劇目介紹
故事開始于解放前夕。
家住福建沿海的吳天桂世代信仰媽祖,喜愛海上走船。為了娶回演戲的玉蓮,以家里那條僅有的帆船與戲班交換,娶回玉蓮。為了贖回船只,他又冒險給人“替壯丁”。逃壯丁路上,命懸一旦,幸為林阿偉所救。林阿偉是個臺灣青年,來大陸學木雕工藝。兩人都信仰媽祖,對話投機,結為兄弟。
解放了,吳天桂分到土地,但因為那條船歸公,玉蓮又不會農活,心有郁郁。這天林阿偉來了,原來數月前國民黨軍隊撤退臺灣,他還來不及趕回臺灣,兩岸大門就關了。現在他一心想回臺與妻小團圓,讓吳天桂十分糾結。經過一番周折,為了報恩,也想過個更適合自己夫妻的生活,他作出魯莽的決定——舉家帶著林阿偉,駕船私渡去臺灣管轄的烏丘嶼。
魯莽的代價是沉重的。渡海中,帆船被國民黨軍隊擊沉,吳天桂一人游水上了烏丘嶼。他在臺灣歷盡流離顛沛之苦,其間找到阿偉妻子翠蘭及其兒子,目睹她母子的孤苦凄慘,又聯想到自己妻小,痛不欲生。最終因為身上帶有那尊媽祖像,與宜蘭媽祖廟結緣,并得到該廟董事會的資助,讓他重新獲得生的希望。
林阿偉和已經懷孕的玉蓮被大陸船只所救,經審查后先后無罪釋放。玉蓮守著活寡,獨自撫養女兒,還身背投敵犯家屬的包袱。因為生活艱難,她恨阿偉,更恨丈夫天桂。而林阿偉負疚不已,常常來幫忙玉蓮。孤男寡女來往,難免引起人們的非議。最終在大家的撮合下,兩人組成扭曲的家庭。
大海波涌,不舍晝夜。三十多年后,大陸實行改革開放,率先打開兩岸民眾來往的大門,而臺灣還處在大門欲開還閉的狀態。消息一日幾報,玉蓮和阿偉怕見親人又盼見親人。吳天桂不敢把玉蓮和阿偉結合一事,告知一心盼望丈夫歸來的翠蘭,最終還是被翠蘭知道。
天桂與媽祖信眾一起,以“媽祖回娘家”的名義,沖破臺灣當局的重重封鎖,駕船過海,回到久別的家。面對人事已非,天桂震怒不已。阿偉無言以對,玉蓮卻是悲憤交加。明白原委后大家只能哭泣。其實這時玉蓮和阿偉已經離婚,大家以為天桂和玉蓮的復合水到渠成,天桂卻告知阿偉,他的臺灣妻子翠蘭刺瞎雙眼。大家震驚之時,卻發現玉蓮也已經悄然離去。
玉蓮當然不會走遠,吳天桂知道那是難言之痛,這輩子自己也許永遠還不了對她的虧欠。阿偉也一樣,兩人回憶一生,百感交集。天桂還要去趟臺灣,臨別天桂吩咐阿偉,幫他定購一只船。他說,有了船,媽祖一定會重新附在身上,讓自己渾身充滿力量。他即使老了,還要親送阿偉回臺灣,甚至送自己全家一起去看看翠蘭,走走親戚。
因為他們堅信,兩岸門開了,再也關不上了,這是人心所向。
價值和意義
敘述兩岸隔絕下,普通百姓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故事,表現閩臺族群獨特的生存環境和文化傳統,展現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塑造了吳天桂、林阿偉、玉蓮、勁頭英以及福順等一批富有生活氣息、個性鮮明的人物,通過這些人物的獨特命運,揭示人性的不完善又充滿善良、向上之美。同時,也希望自然傳達出兩岸和平乃至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的嚴肅的社會主題。
本劇還希冀從語言、故事到表演上,為話劇民族化、地方化作出探索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