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哈爾濱>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看龍江古籍如何“活”起來 “火”起來

    2023-02-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董云平    編輯:黃麗

    “在這個古籍修復技藝展上,不僅看到了珍貴的古籍,了解了古籍修復技藝,還親身體驗了傳拓、雕版印刷等技藝,感受到了古籍這項傳統文化的魅力”,在近日由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黑龍江省圖書館承辦的“妙手匠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籍修復技藝展示”活動現場,觀眾秦嵐拿著剛剛拓印出的“古籍”興奮不已……

    “古籍修復這項技藝,在哪里能學到呢,我好想嘗試一下?”另一位觀眾饒有興致地向工作人員詢問。

    當昔日藏在“深閨”中的古籍,經過修復“熠熠生輝”地走進大眾視野;當神秘的古籍修復技藝,以現場展示的方式亮相在大眾眼前,帶來的是這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益“活”起來,“火”起來。

    15年,龍江古籍,保護傳承漸入佳境。

    妙手匠心 百部古籍重放異彩

    14日10時,春光明媚,省圖書館505古籍修復室里靜謐溫暖。

    身著白大褂的古籍修復師胡光耀,正在對一冊清刻本《嵊縣志》做修復。他小心翼翼地將一葉古籍正面朝下放到桌上,然后拿起一張修復紙,對照書口破損的形狀,慢慢地進行“手裁”。

    “這個書口破損形狀不規則,得按照這個形狀先‘裁’好大小適宜的紙,然后放到破損處,用漿糊粘好。修復紙的顏色要略淺于原書的顏色,證明此處曾經過修復。這道工序叫‘溜邊口’”。胡光耀邊講解著,邊小心而認真地粘貼著,宛如面對著一件異常珍貴的瓷器。

    左手邊一葉葉的《嵊縣志》泛著淡淡的黃色,散發著歷史的氣息。雖然現在看來依然破損嚴重,但較之出庫前已大有改觀。在此之前,它們經歷了冷凍、建檔、拆書皮撤書捻等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工作。

    “古籍修復的原則是最少干預,修舊如舊,所以你看這個部位雖然文字缺失了,但我們也僅僅是補好破損部位,而不再把字添上去。這一葉雖然字數不多,但完全修復好也得需要好幾個小時。古籍修復是個慢功夫,需要耐心、細心、精心。”

    42歲的胡光耀做“古籍郎中”已15年。在匠心打磨中,已對這項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頗感自豪。每當一冊古籍經由他手,從一碰即碎的腐蝕狀態,蝶變成一本散發著歷史氣息的干凈清爽的古籍,他就特別有成就感。另一張“手術臺”旁,50多歲的古籍修復師趙啟東也在專心修復中。他說,古籍修復的幾道工序,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每個步驟都有名堂,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經驗的積累。

    就在這間修復室里,15年來,經由古籍修復師手中,《金史》《來瞿唐先生易注》《八旗文經》《大吉羊室遺稿》《文獻通考》《韻補》《資治通鑒》等百余部珍貴古籍,在這里被撫平“傷痕”,重新煥發光彩。

    數字化+影印出版 讓古籍“觸手可得”

    走進省圖書館古籍閱覽室,工作人員楊帆正在對清康熙刻后印本《佩文韻府》進行數字化掃描。

    “這部掃描儀掃過的古籍不計其數”,古籍特藏部主任袁澍宇說,古籍修復是一種原生性的古籍保護措施,而古籍數字化和影印出版則是古籍再生性保護的兩種重要手段,代表著古籍整理未來的方向。

    袁澍宇發給記者一個網址鏈接,打開后,黑龍江省古籍保護中心建立的黑龍江省古籍數據庫立刻呈現在眼前。“將館藏古籍制成書目數據和全文數據,通過網絡等介質保存和傳播,就是為了達到對古籍長期保護和有效利用的目的。”袁澍宇說。

    據了解,掛牌在黑龍江省圖書館的黑龍江省古籍保護中心,曾在2018年、2019年連續參加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古籍數字資源聯合在線發布活動。在國家的統籌下,和全國許多省、市各級公共圖書館共同實現了古籍數字資源的網絡共享和無障礙服務。

    目前,黑龍江省圖書館已完成了百余部三萬余拍黑龍江省古籍方志數字化;自2019年開始,黑龍江省圖書館不斷挖掘館藏珍貴資源,服務大眾,陸續影印仿制《璦琿縣志》《黑龍江外記》《政和五禮新儀》等館藏珍本,高仿復制了唐寫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等古籍,在有效保護原件的同時,使得館藏善本珍貴文獻得以化身千百,嘉惠學林。

    展覽展示 讓古籍走進公眾生活

    連日來,“妙手匠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籍修復技藝展示”活動,吸引了眾多觀眾紛至沓來。展示活動現場,大家對展出的古籍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跟隨古籍修復師學習拓印,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樂在其中。此項活動是省圖書館在古籍保護宣傳和中華傳統文化推廣活動的一個縮影。

    省圖書館館長殷峰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在廣大社會公眾中進行古籍保護理念的普及和宣傳推廣,讓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讓珍貴古籍走進公眾,全省古籍各收藏單位做了大量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古籍宣傳推廣工作。

    以館藏資源為中心,各古籍保護單位開辦各種展覽,如“蕓閣菁華 歷史的記憶——黑龍江省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善本展”、“冊府千華——黑龍江省藏珍貴古籍特展”等大型主題展覽;“文明之光——古籍修復技藝展”,“古籍修復技藝進校園”等。

    創辦古籍公開課、古籍講座,撰寫有關古籍保護和館藏珍貴古籍材料印刷宣傳單發放給讀者,并設計古籍保護知識問答題請讀者參與互動,如“紙韻書香、館藏擷珍——館藏珍品解讀”活動;積極開展民間古籍鑒定活動,哈爾濱市圖書館現已接待民間古籍鑒定百余人次,登記并鑒定民間古籍幾百種;建立龍江書院,為國學、國藝、國服、龍江歷史、龍江技藝等開辟陣地宣傳,通過圖書館+書院的模式,積極面向大眾開展中華傳統經典傳習和誦讀活動,2019年黑龍江省圖書館被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授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基地”。

    此外,利用古籍文創產品,讓古代典籍進入民眾生活。如齊齊哈爾市圖書館開發了《龍沙劍傳奇》復制本,黑龍江省圖書館開發了以《石竹齋畫譜》中的蘭譜為底本的手提袋、絲巾,以鈐印本為底本的線裝筆記本等。

    “活”起來“火”起來 龍江古籍大有可為

    “黑龍江現存的歷代紙本文獻、碑刻文獻、金文文獻等,類型多樣,數量豐富”。談起龍江古籍,殷峰很是自豪。

    他說,我們擁有一批獨具地域特色的古籍,如宋元佳塹;齊齊哈爾市圖書館所藏的流人鄉賢文獻也是奇葩獨樹。珍貴典籍中版本較精,除唐、宋、元本外,還包括明代內府刻本與藩府刻本,明私刻自刻本,套印本、活字本、稿抄本、鈐印本等,以及對文化傳承有重要意義的手稿等。黑龍江省圖書館藏唐寫本《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哈爾濱市圖書館藏宋刻本《資治通鑒綱目》,齊齊哈爾市圖書館藏獨具特色的清順治滿漢合璧刻本《新刻滿漢字詩經》,哈爾濱師范大學藏明萬歷四十八年閔齊伋刻三色套印本《楚辭》,黑龍江大學圖書館藏莫繩孫抄并批校本《郘亭知見傳本書目》等珍貴善本。此外,還有個人收藏的蒙古文古籍《譬喻之海》。

    讓龍江古籍“活”起來,“火”起來。據悉,2023年,省古籍保護中心將繼續深入挖掘古籍文化內涵,指導省內各級公共圖書館舉辦古籍專題展覽、古籍知識講座、經典誦讀、互動體驗等活動;組織省內古籍收藏單位舉辦傳統“曬書節”活動;結合全民閱讀活動推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活動;鼓勵省內符合條件的古籍存藏單位發揮古籍資源豐富的優勢,開發一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古籍類文化創意產品,使古籍走入群眾,融入生活。

    “15年來的古籍保護工作,有力地推動了黑龍江省古籍普查、研究、修復、展覽、數字化、出版等工作,促進了各古籍收藏單位館藏古籍的資源建設、服務與宣傳推廣,造就了一批業務精、能吃苦的專業隊伍。今后我們將繼續在古籍保護領域深耕厚植,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典籍保護好、管理好、研究好、利用好。”殷峰說。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