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黑龍江省文博系統捷報頻傳:黑龍江省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接連榮獲國家部委表彰獎勵,東北烈士紀念館榮獲“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黑龍江省博物館榮獲“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稱號,東北烈士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劉強敏榮獲“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博物館,是城市歷史文化的名片。在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高品質”“多元化”的今天,黑土地上的兩座龍頭文博館又是如何贏得青睞獲得國家級殊榮的呢?
挖掘文物故事傳承黑土精神
“全省備案博物館數量218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46家,博物館總數和等級館總數在東北三省領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省博物館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發展勢頭強勁。博物館既是獨一無二的知識寶庫,也是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還是人們了解歷史、認識現實、傳承文脈的文化殿堂。作為弘揚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黑龍江省博物館和東北烈士紀念館,充分發揮“龍頭館”和“排頭兵”的作用,不斷深入挖掘文物故事、歷史底蘊、黑土精神,持續推出種類豐富、特色鮮明的社教活動。
黑龍江省博物館策劃推出的以自然科學為主題的“環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挑戰活動”“相約龍博系列科普課程”,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祭孔大典”“開蒙禮”“傳統佳節主題活動”等特色活動,社會參與度高,傳承性好,受到群眾好評。
東北烈士紀念館先后推出的《黑土英魂——東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烈士事跡陳列》《抗戰十四年——東北抗日聯軍歷史陳列》等20余個主題展覽,打造黨史學習教育主陣地,為省內外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良好平臺和優質服務。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全年接待觀眾213萬人次,其中場館接待參觀86萬人次、線上參觀75萬人次、專題巡展接待觀眾52萬人次。
云端創新模式讓館藏更親民
開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傳播新模式,讓文物不再“高冷”,讓館藏更加“親民”。黑龍江省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創新推出形式新穎內容含金量足的云展,讓觀眾在線感受不一樣的博物館文化。
疫情期間,黑龍江省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以“傳歷史記憶展黑土風采”為主題,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等內容,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重要時間節點,推出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云端展覽展示和主題活動。
黑龍江省博物館將祭孔活動由線下轉為線上直播進行,多個官方平臺同步播出,并參與到“全球云祭孔”活動中,在線總觀看量達萬余人次;還推出“賞文聽物云探龍博”“龍博鑒賞”和“民博館藏文物講解”等系列展覽活動。
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9個全景數字展覽,觀眾通過云展廳觀賞展覽。“國旗、國徽、國歌專題展”入選國家文物局推送第五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薦項目。“東北烈士紀念館‘云+’系列——疫情條件下紅色資源的展示與宣傳”推介為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清明節期間精心策劃推出“清明·致敬英烈”網絡主題活動,打造清明節祭掃云平臺。活動期間為英烈網上獻花達2.9萬余人次,網絡留言超4萬條,營造了濃郁的線上致敬英烈氛圍。
從簡單“復制”到爆點頻現,從浸入式觀展到互動體驗,兩大文博展館順勢而為,云端開啟傳播新模式,在質和量上都取得創新性突破,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觀展體驗,贏得了越來越多觀眾的青睞。
“三項行動”打造專業傳播使者
培養專業型人才,以適應和滿足博物館飛速發展的需求。近年來,省文旅廳開展“博物館館長、博物館講解員、可移動文物專業技術”博物館三年提升行動,旨在加強全省博物館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全省博物館整體運行水平,更好地發揮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的陣地作用,促進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加強省內館際間交流合作。
黑龍江省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派出講解員,積極參加省文旅廳舉辦的博物館講解員三年提升行動。通過講解員培訓和講解比賽,在語言表達、講解禮儀和文物歷史內涵等方面全面提升講解員專業素質能力。兩館講解員在省文旅廳主辦的“全省博物館講解大賽”中獲得十佳講解員榮譽稱號,在“全省旅游技能大賽”中榮獲佳績。
開展博物館館長三年提升行動,由省直博物館介紹先進工作經驗、交流心得體會。可移動文物專業技術提升行動,通過省外專家、技術人才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業務交流、動手能力實操,加強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不斷提升兩館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和水平。
與此同時,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文物保護能力和數字化水平,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對接國家政策,向上爭取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改善展廳文物庫房的保存環境,實現文物信息資源數字化工作和數字化傳播建設,提高可移動文物保護能力和水平。
“這些國家級榮譽的獲得,是對我省這兩座龍頭館創新展覽內容、創新傳播模式,用數字科技助推智慧博物館建設,讓文物真正活起來的贊譽和肯定。在參觀博物館已成為社會新風尚的今天,我們要進一步挖掘藏品的文化內涵,繼續創新傳播模式,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在觸摸歷史中延續文脈。”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