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天然的樺樹皮,經過手工修形與油彩的搭配,雪鄉的“雪蘑菇”躍然出現在毛衣鏈和鑰匙扣上;采用特殊針法的靺鞨繡,隨著針尖的游走,制成的錢包、圍巾等裝飾品極具傳統特色,卻又不失時尚之美;將中央大街、防洪紀念塔等黑龍江經典旅游景區和地標建筑作為主題的冰箱貼和雪糕創意十足……
前不久,一條漠河小伙康健采用非遺技藝面塑的鄂倫春版黑龍江旅游吉祥物爽爽虎短視頻在社交平臺發布,受到不少年輕人的喜愛。網友評論中不乏贊美之詞:“高手在民間!”“有創意,好可愛!”……這些龍江元素滿滿的文創及旅游商品緣何俘獲游客的心?我省將如何利用旅游商品引領消費熱點?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A
與非遺技藝擦出火花
龍江旅游吉祥物“花式”圈粉
七彩面團,在漠河市非遺傳承人康健手中通過捏、搓、劃、壓、撥、切等技法,一個活潑可愛的爽爽虎面塑作品便在他的手上躍然而出。“做爽爽虎這個作品,靈感來自于省文旅廳的視頻號上發布的‘爽爽虎的龍江旅游公開課’創意短視頻。”康健告訴記者,爽爽虎不僅是家鄉旅游的“標志”,還是地方形象IP,代表了地方的精神和文化,于是他嘗試著用面塑進行創作。“我在爽爽虎原有形象的基礎上,添加了大興安嶺地區鄂倫春族的民俗文化元素,比如它頭戴鹿角帽,身著鄂倫春族特色服裝、靴子”。
霸氣外露的古典武將、栩栩如生的鹿獅虎豹、惟妙惟肖的仕女兒童……走進康健的工作室,涉及黨史教育、傳統名著、歷史人物等多種題材的面塑作品陳列其間,兼備北方豪放與南方婉約之雙重特征,無一不展示著蓬勃的朝氣。特別是他歷時一年零四個月完成的面塑作品“水滸108將群像”,人物表情細微逼真,靈動的衣角、精美的兵器等細節無不展示著面塑技藝的魅力和制作者的精湛技術。憑借這一作品,康健也在前不久舉行的大興安嶺第六屆工藝品大賽暨旅游紀念品大賽上,獲得工藝品類一等獎。
連續參加3屆《金手指獎》泥面塑大賽,2次摘得全國金獎,康健通過自己的創意與巧手,為非遺文化注入時代氣息,讓非遺元素融入文創及旅游商品。康健說,讓面塑這一古老技藝在傳承和創新中與時代共振,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學生所了解、熟識、熱愛,是他今后努力的方向與目標。“接下來,我還打算做一系列與爽爽虎相關的文創和旅游商品,目前正在策劃制作身著滑雪服以及腳踩冰刀的爽爽虎面塑作品,希望在冬季旅游旺季來臨之前完成。”
B
盡顯誠意
“黑龍江禮物”凸顯龍江特色
如何利用旅游商品,講好龍江故事?由省文旅廳指導,黑龍江省旅投集團文化公司全新規劃的黑龍江省旅游商品旗艦品牌——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產業重點項目“黑龍江禮物”,或許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據省旅投集團文化公司執行董事馬野萍介紹,“黑龍江禮物”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著力打造凸顯黑龍江地域特色、民俗風情、文化內涵的旅游商品和文創產品,旨在全面升級黑龍江旅游商品品牌形象,為每一位消費者帶來高品質的消費體驗,向全世界傳遞黑龍江獨特的生態、綠色、閑適、自然的生活方式。“項目已在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鶴崗、黑河、七臺河、雙鴨山、伊春、雞西、綏化等11個地市進行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的征集和遴選工作。目前涵蓋地方特色商品、傳統工藝品、文化創意商品、非遺老字號商品等4大類、16小類、千余種商品。品牌采取認證制,授權企業使用‘黑龍江禮物’商標。”
從“黑龍江禮物”甄選的這些琳瑯滿目的優質商品中,源于黑土地的黑藨茶、芳香怡人的閱龍香、以及萌趣靈動的冰雪精鈴……一件件融合龍江元素、盡顯誠意與品質,或好吃或實用的旅游商品,正不斷豐富“黑龍江禮物”的內涵。
“我們正積極打造線上和線下雙渠道導流新型店鋪,對‘黑龍江禮物’進行品牌展示和商品銷售。目前,線上營銷平臺正逐步上線,線下將在全省核心景區、商圈、交通樞紐等人流、客流密集地點開設形象展示店或開設展示區域,哈爾濱機場店、火車站店、中央大街和索菲亞店正在籌劃中,爭取今年上線。”馬野萍說,“黑龍江禮物”正式對外推出后,還將整合省內外旅游商品資源,建立旅游商品上下游產業供應鏈,構建旅游文創IP孵化系統、研發中心和直播基地,以“禮”為媒,講好龍江故事。持續推進黑龍江旅游商品的特色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促進文旅新消費。同時,還將與高校共建黑龍江禮物產業學院,培育更多人才吸引更多創意。
C
內外兼修
激發龍江旅游商品新活力
從省市級再到國家級,每年的旅游商品比賽中,都會有優質的“龍江制造”脫穎而出。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全省各地文旅部門在深度挖掘本土特色的同時,在創意設計上內外兼修,激發旅游商品煥發新活力。
記者從省文旅廳了解到,我省在創意設計產業方面加緊布局,提出以魚皮畫、麥秸畫、剪紙、烏魚繡、靺鞨繡、樺樹皮畫等非遺產品為重點,提升創意設計水平,提高產業化配套能力,打造新文創產品品牌。以北紅瑪瑙、北沉香、蘆葦畫、布雕等為重點,引入龍頭企業和設計大師,推動提高創意設計能力和工藝水平,推動產品品牌化、高端化。同時,出臺的《黑龍江省旅游商品創意提升工作方案》,提出發展一批貼近生活、質優物美、體現龍江特色的旅游商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龍頭企業,建設一批旅游商品集散地、特色購物街區和專業店(柜),加快構建全產業鏈條,促進我省旅游商品提檔升級。
饒河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劉艷明說,饒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積極整理、挖掘赫哲族的傳統手工藝遺產,各級代表性傳承人不斷推陳出新,創造了魚皮粘貼畫、樺樹皮粘貼畫等新型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饒河縣非遺中心還組織傳承人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定期舉辦赫哲族“樺樹皮制作技藝”、“魚皮制作技藝”文創設計大賽,參加國內外各種文化交流活動。目前通過赫哲族“樺樹皮制作技藝”、“魚皮制作技藝”,五個工藝品作坊年均收入10萬元以上。
“漠河地處祖國最北端,以‘北’為品牌是我們旅游產業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在旅游商品和文創產品設計方面,我們計劃在產品中融入冰雪元素和‘北’元素。”漠河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李思瑤告訴記者,目前漠河市正加緊謀劃,擬推出一“鹿”向北手機殼等特色旅游商品,迷你形狀的神州北極小路標,起點與終點都是漠河的“火車票”等。此外,漠河還將聚焦新場景、新業態,與黑龍江高校以及省內外優秀創意團隊聯合研發,為旅游商品注入新引擎、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