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哈爾濱>新聞聚焦>

    新聞聚焦

    藝術在線丨黑土禮贊大荒氣派 觀晁楣藝術文獻展

    2022-07-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曉媛    編輯:黃麗

    《地久天長》絲網版畫60×120cm2006年

    《云與影》套色木刻57×67cm1986年

    《北方九月》套色木刻42×62cm1963年

    《第一道腳印》套色木刻30×36cm1960年

    □陳曉媛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黑龍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地久天長——晁楣藝術文獻展》于7月12日至7月24日在黑龍江省文聯臻藝藝術館展出。本次藝術文獻展展出了晁楣先生版畫作品、中國畫作品、書法作品等共50件,以半個世紀的創作時間跨越,生動回望畫家扎根黑土、潛心創作,以刻刀和畫筆禮贊龍江大地的壯美與時代奮進的足音。此外,展覽還展出和陳列了晁楣的木刻原版與刻刀等實物、速寫本及個人日記等文獻史料,從而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晁楣系列作品中厚重的溫度和深情的堅守,同時也折射出北大荒版畫學派和中國當代版畫的一段雄渾激蕩的發展歷程。

    1931年晁楣先生出生于山東菏澤一個書香之家,這一年也恰巧是中國新興版畫開始的時間,也許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他和版畫的不解之緣。作為一名文工團干部,1952年晁楣先生隨所在的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從重慶一路北上,來到黑龍江,參與創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58年又義不容辭地投身于十萬東北拓荒大軍之中。后來雖然晁楣先生返回省城,但他的創作之根一直深系于廣袤的黑土,并不斷從中汲取營養,在版畫創作中不斷追求新的寬度與廣度。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70年間,晁楣先生由風華正茂的青年變為耄耋老人,他早已同北大荒、黑土地建立起難以割舍的血脈親緣,并把青春、汗水、激情都奉獻于此。他的版畫風格幾經嬗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黑土地深深的謳歌與熱愛,他的版畫作品印刻著揮之不去的黑土情結與大荒氣派。晁楣先生的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記錄時代特征與時代精神,注入了自身的獨立思考與人文情懷,為套色版畫的現代轉型做出了非凡貢獻,以其卓越的藝術才華和執著的藝術信仰成為北大荒版畫的領軍人物。

    《第一道腳印》

    《第一道腳印》被視為北大荒版畫的扛鼎之作,如同畫面偌大的雪原上,墾荒者堅實的腳步踏出了一條路,晁楣先生也探索出一條獨有的藝術創作之路。《第一道腳印》采用了這一時期作品慣用的深遠構圖:1/3的天空、2/3的雪原,是對于北大荒廣袤地域的真實再現。點點行行的腳印從左下角延伸至畫面正中心位置,形成具有動感的斜線,與天空中、地面上相對平直的線條,樹木與小枝條的豎線相協調,平衡縱深,加強畫面結構,賦予畫面空間感。畫面以冷色為主,表現出了自然環境的殘酷、開發建設初期條件的艱苦;勘測旗和探查隊員點煙火光的點點亮色,是沉寂荒野中的希望之光、是不滅的理想追求。面對這幅作品時,我們如同面對著未經語言表達出來的墾荒場面,思緒萬千更生動地想象著墾荒歷史。這幅作品既有強烈的敘事性,又飽含抒情意味,閃閃的火光和串串腳印都是艱苦奮斗、勇于拼搏“拓荒精神”的生動體現。尺寸之間自有氣象萬千,刀筆微茫如同劍膽琴心,晁楣先生用獨特的藝術語言表達出了對黑土地上勞動群體的禮贊,粗放的刀法,濃郁的色彩,宏闊的構圖,體現出了英雄主義情懷和巍峨大荒氣派。

    《北方九月》

    《北方九月》具有油畫般的厚重與濃烈,將套色油印版畫推向新的層面。色彩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晁楣先生充分發揮主觀色彩的感染力和沖擊力,以通篇的紅色營造出跌宕起伏、排山倒海的宏大場面,既有對一望無際高粱地的真實概括,又是對熱火朝天勞動場面的渲染,更多的是表現墾荒成果的豐碩喜人。明亮的黃色、黑白的對比,疏解了火紅所帶來的悶熱感,使畫面整體和諧、明快、層次分明,表現出一派喜悅祥和、生機勃勃的豐收景象。畫面采用了較高的視角,為避免水平式構圖產生的平板單調,晁楣先生增加了景深的營造,將紅高粱分為前景、中景和遠景的三組加以表現,前景中的高粱又進行了藝術加工和提純處理,分為三組著重刻畫,增加了整體感和層次感。最前方的幾叢高粱挺立向上,像座座豐碑,抒發了作者對黑土地、對勞動者、對生命的歌頌和贊美。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中一個重要的范疇,中國傳統文化十分注重意境的創造。晁楣先生幼時讀詩識字,研習書畫,傳統文化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版畫作品既有客觀升華的“境”,又有主觀抒發的“情”,是主客觀相熔鑄的產物,是情與景、意與境的完美的融合與統一。新時期之后,晁楣先生的版畫創作在題材上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意境上有了更深層的拓展,“詩意之境”是此時畫家胸中之景的獨特寫照。具體的人物逐漸淡出畫面,黑土物象更加概括精煉,它們扣動著人們的心弦,讓觀者去聆聽、觀察、思考,從自然的生命中獲得審美的共感。這些物象不僅體現了造化之道,更是與心相印,盡顯心源靈性,創構出了新的生命境界。

    《云與影》

    《云與影》畫面極為簡單:云、影、牛三個物象;黑、白、黃三種色彩;悠然自得的三頭牛。畫面里的色彩不是物象客觀的固有色,而是來源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色彩觀。“天玄而地黃”,黑色是宇宙的深邃與凝重;黃色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顏色,居五行之中,我們自稱為炎黃的子孫,黃色是我們的皮膚,是我們的土地,代表著溫暖、輝煌、豐收和希望。黑黃對應,又帶有陰陽互補的哲理意味。“牛”的含義更為豐富:“俯首甘為孺子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牛是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的象征。晁楣先生對自然物象實現了獨特的心靈感悟和表達方式,物我交融,使之超越了物態意義,升華到了精神層面。小絲小縷維系大善大美,他刀筆之下的天地萬物,經歷了主體的審美選擇,使象與心相互契合,物象通過心靈的體驗與情義的融合成為了心象,帶給人們心靈的震撼和回味。

    《地久天長》

    晁楣先生75歲時完成了一件大幅版畫作品《地久天長》。“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宇宙茫茫浩瀚無窮無盡,大地生生不息永續輪回,黃色與黑色又一次交映成趣,奏響著中華民族昂揚奮進的價值理想、精神追求與人文關懷,那皎皎圓月是對蕓蕓眾生的美好祈愿,那翱翔的群鶴是深藏于心的黑土禮贊,那巍峨的長城是民族不屈的脊梁。《地久天長》是晁楣先生版畫藝術的封刀之作,為其近60年的版畫創作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嘆號,更是畫家終其一生所展現的大荒氣派。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