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0日訊(記者成琪)6月11日是我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家圖書館將舉行一系列非遺主題活動。
6月10日,“年華易老,技·憶永存——第四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顧展”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二層大廳開展。展覽通過“認識非遺”“為什么記錄”“工作回顧”“優秀成果展示”和“展望”等章節,系統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的工作歷程和優秀成果。觀眾還可現場掃描二維碼在線觀看記錄工作優秀成果的綜述紀錄片。
6月10日,國家圖書館還在其官網非遺傳承人記錄成果線上展示專區(ich.nlc.cn),發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優秀成果紀錄片。據悉,今年展映的115部紀錄片均為2015年以來,由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驗收完成的8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作項目優秀成果,涉及題材和主體對象豐富多樣、拍攝創意和技術手段新穎特別,其中20部為首次發布。展映以“故事故人”“樂舞多情”“匠心致美”“天人和合”四大單元15個主題,通過傳承人項目實踐、傳承教學和口述歷史等內容立體展示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人生經歷與技藝水平,呈現了非遺之美和非遺保護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同期,2022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講座月”將在線上如約而至,推出的四場主題講座將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邀請來自北京、遼寧、云南、西藏的非遺學者和一線工作者擔任主講人,講述非遺項目與其根植之地的文化共生關系,用鮮活實例展示如何弘揚和“盤活”傳統文化,使其融入現代生活,助力鄉村振興,探討非遺在新時代傳承的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國家圖書館還首次以業界聯動形式,邀請全國182家各級各類圖書館聯合主辦本次展覽展映。活動期間,106家圖書館同步舉辦線下展覽,72家圖書館將組織開展線下放映,讓公眾走進身邊的圖書館,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略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