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

    政策法規

    健全保護傳承制度,提升保護傳承水平推動海南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022-06-09    來源:南海網海南新聞    編輯:趙輝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指出,繼續做強做大有機農產品生產、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搞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完善相關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進一步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法規制度。省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傳承發展好優秀傳統文化、黎苗文化和海洋文化,保護和利用好東坡文化、海瑞廉政文化、“船型屋”等文化遺存,積極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和黎族傳統聚落”世界雙遺產申報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認定、管理和傳承所建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選擇,又是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具體措施。

    2022年5月31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共十八條,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規定》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省八次黨代會精神,遵循上位法,但不重復上位法,采取“小切口”立法形式,圍繞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遺這一主線,堅持立法與非遺保護精準有效銜接,堅持突出海南特色,堅持務實管用,充分吸納和體現近年來我省非遺保護形成的一系列有效經驗和做法,從完善非遺保護體系、加強非遺傳承傳播、促進非遺的合理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有特色、針對性強、可操作的規定,推動解決非遺保護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規定》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一、完善制度,健全非遺保護工作體系

    在上位法的制度框架下,結合我省實際,《規定》進一步完善了非遺保護工作體系:一是彌補上位法僅規定國家級、省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空白,建立了我省市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制度,要求縣級以上旅文部門應當加強對少數民族文化、東坡文化、海瑞廉潔文化等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遺進行調查,并提出列入本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建議。二是總結形成分類保護的實踐經驗,明確根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屬性、特點以及存續狀況,實行分類保護。如對瀕臨消失、活態傳承困難的代表性項目,應當采取優先安排保護經費等措施,實行搶救性保護;對代表性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區域,可以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遺特色村鎮、街區,或者結合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對代表性項目及其所依存的自然和人文生態環境實行區域性整體保護。三是對實踐中存在的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代表性傳承人支持措施不到位問題,規定縣級以上旅文部門對項目保護單位通過補助、獎勵等方式予以支持,對代表性傳承人提供必要的場所、保護補助費用和支持代表性傳承人參與社會性公益活動、支持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專業技術職稱、參與人才認定等具體措施。

    二、多措并舉,提升非遺傳承傳播水平

    傳承傳播是擴大非遺社會影響力,提升非遺可見度,展示非遺保護工作成效,深化非遺保護意識,推動非遺保護工作深入開展的基礎。《規定》突出海南特色,作出以下規定:一是發揮我省華僑華人優勢,鼓勵華僑華人參與非遺傳承、傳播、宣傳和推廣,加強對瓊劇等起源于本省且在境外傳承的非遺的研究、交流和合作,創新合作模式,聯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二是履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公約》,規定采取擴大原材料種植生產基地和傳承體驗設施建設、擴大傳承人群、扶持產業發展等措施,加強對黎錦的保護和傳承。三是加強政府支持傳承力度,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具有海南特色、適宜普及推廣的傳統音樂、舞蹈、戲劇、體育等代表性項目納入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建立完善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非遺館、博物館、傳承體驗中心(所、點)等傳承體驗設施等措施。四是針對我省非遺傳承后繼人才缺乏的問題,明確有關主管部門應當采取組織代表性傳承人等參加相關研習培訓,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設置相關專業和課程,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非遺教育培訓等措施,培養非遺傳承人和后繼人才。

    三、加大支持,促進非遺利用和發展

    合理利用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打造海南特色文化品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手段。《規定》結合自貿港建設,做出以下規定:一是發揮自貿港貿易投資自由便利等政策優勢,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理利用非遺創作開發動漫、游戲、演藝、影視、藝術品、文化創意產品等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拓展國際市場,開展非遺相關產品和服務跨境貿易。二是結合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推動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明確了推進非遺有機融入景區、度假區、公園、酒店、商場等措施。三是推動非遺保護融入鄉村振興國家戰略,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托區域內獨具特色的非遺,支持建設非遺就業工坊、合作社、家庭工場等,推動鄉村地區傳統工藝振興,發展鄉村特色文化體育產業、鄉村旅游。四是支持社會各方主體參與非遺合理利用,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對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在場所提供、宣傳推介、產品銷售、稅收、政府采購等方面給予支持。五是加強非遺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明確有關主管部門應當支持、指導非遺項目保護單位、代表性傳承人、代表性傳承團體(群體)等,將涉及知識產權的傳統手工技藝、生產工具、藝術表現形式等申請專利、注冊商標、申報地理標志和著作權登記。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