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磊
6月11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營造濃厚的非遺保護氛圍,全省各地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非遺宣傳展示體驗活動,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社會自覺保護傳承非遺的意識。今年,省內游線路就加入了不少傳統手工技藝、傳統美食等體驗,這些產品越來越受游客的青睞。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羅磊 通訊員粵文旅宣 穗文旅宣
市場:非遺主題游越來越受歡迎
近年來,人們出游已經不僅要滿足看山看水看美景,還要感受目的地不同的文化與風俗,體驗當地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旅游業也關注到“非遺+旅游”的市場潛力,包含非遺元素的旅游產品和線路在不斷地涌現和優化。在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之下,“非遺+旅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更廣闊的市場前景。與此同時,新的市場機遇也對這一細分領域的產品研發、路線優化和服務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媒體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以傳統節日、民俗、手工技藝、表演藝術、美食等非遺文化的體驗性、文化內涵與旅游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旅游線路都包含非遺內容。
對旅行產品開發者而言,要將不同類型的非遺展示、體驗資源串聯起來整合成有品質的旅游線路或產品,就要對相關非遺項目的內涵和特點進行深入研究。
看點: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創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是“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記者從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中山)暨石岐龍舟文化周6月11日~14日將在中山市舉行。主會場活動集中在中山市喜來登酒店、孫文西路步行街舉行,包括廣東主會場啟動儀式、2022年“非遺購物節”活動等。
在廣州,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將于近日舉行。系列活動以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為主會場,以及全國非遺購物節分會場“我哋廣式——廣州非遺購物節”等。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作為“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展示平臺,將以“行花街”為主題,通過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市”,再現南越王宮御花園歷史場景。街區設置文創展示區、花市打卡區、非遺IP形象互動區等,移步換景,展演結合,立體呈現非遺項目。
結合5G云計算、全3D精細化沙盤、AR/VR、虛擬直播等技術,搭建以北京路騎樓為原型的虛擬公共文化空間……廣州非遺街區將在線上開啟非遺展區、非遺集市等數字體驗,打破地域與空間的限制,助力傳播廣州優秀傳統文化。游客可以通過以數字建模與虛擬引擎為核心技術,了解廣州代表性精品,足不出戶就可以沉浸式賞非遺項目、玩游戲、品美食、逛展覽、看展演。
出游攻略:本地非遺+體驗多
走進博物館,是看非遺、感受其魅力最直接的方式。中國旅游集團旅行服務有限公司粵港澳大區總經理陳瑞東表示,今年暑假,中旅旅行粵港澳大區及所屬廣東港中旅、深圳招商國旅、深圳商旅將根據游客需求及嶺南資源特色,與廣東省博物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越秀區博物館、粵劇博物館、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等廣州市多家博物館聯合推出“走進博物館”系列產品,游客可以直接具象化地了解歷史文化,享受沉浸式體驗。
與此同時,城市地標、文博單位、公共文化機構、藝術界等都主動與非遺跨界合作,將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開展多場主題活動。6月11日-12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和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舉辦的“非遺工匠匯”,實現文博界和非遺界跨界奇遇,帶領觀眾探索廣作傳統工藝所繼承的中西文化交融與工藝結合之美。
此外,還有多場非遺主題展覽將在廣州舉行,包括廣州塔展出的《中華美食薈·粵菜文化——跟著粵菜去旅行》粵菜文化展、廣州圖書館展出的《“余料之外”——廣作家具邊角料新生計劃成果展》等。
提起美食,市民還可以前往云浮,品嘗南藥藥膳,探訪羅定皺紗魚腐非遺傳承人,參觀天谷有機傳統瓦缸的萬缸醬油陣。在珠海斗門,大赤坎村明火叉燒、燒排骨是斗門當地傳統美食,它既傳承了廣東叉燒的風味,又獨創了自身的醬料配方和加工工藝,其特有的醬香和荔枝柴香,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