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天津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編寫啟動會日前在線舉行。非遺系列教材首批共3卷教材。
據了解,2021年10月,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落戶天津大學,標志著我國非遺保護人才培養進入了高層次、專業化的新階段,也標志著我國非遺保護事業從搶救性保護進入科學保護的新階段。
會上,天津大學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編輯委員會正式成立,作家、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擔任編委會主任、系列教材總主編,12位專家擔任編委會委員。首批教材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論》《民間文藝學教程》《傳承人口述史教程》。
據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適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領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學工作,首批3卷教材擬于年內完稿,明年新學期即可在教學中使用講義。“‘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編寫將為非遺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嚴謹明晰的理論體系,可以找到非遺獨特的教育方式,為非遺教育培養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馮驥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