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韻味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藝術設計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創造活動,承擔著延續文化的重要任務。20世紀中期以來,我國藝術設計一直深受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導致我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薄弱和缺位,難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體現傳統審美價值追求的設計產品。但是在現階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現代藝術家開始意識到,藝術設計對于文化傳承和審美表現的重要意義,其代表的不僅是藝術本身,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和精神根基,失去了傳統文化元素支撐的藝術設計如同沒有土壤的鮮花,難以長期生長。優秀設計師大都是立足于傳統文化這一活水源頭之上來完善藝術設計。因此,在現代的藝術設計中,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全新的時尚潮流。
傳統文化元素的豐富意蘊
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向前演進的生命源流,其根本的優秀文化基因,從古至今是一個不斷自我辯證和自我揚棄的歷史進程。在這其中,所謂的傳統不是簡單的“過去式”,是同時蘊含著“現在式”和“未來式”,傳統中所體現的是連接著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這個系統化的時間中的一種“過程”。現代的人和現代的文化不但繼承了歷史,還延續著歷史,但這個延續的過程不只是簡單地學習,更需要創新。傳統這一概念本身不是僵化的,其代表的不是落后的概念,而是人類自身不斷向前推進的展現。因此,對于傳統文化我們不能全盤接受、頑固不化,也不能全盤否定、徹底推翻,而是應該根據時代變化的要求不斷推陳出新。縱然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意蘊豐富,但其中也會存在一些負面的東西,如政治上的君權神授、君主專制;思想上的重農抑商、重人文輕科學等。以現代人的角度來對傳統歷史進行反觀的話,如今,這些觀念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
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在中華民族遭遇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能轉危為安,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決定性作用的正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正面的部分。正如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態度正確認識傳統文化中的內容。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每一個人都長期生活在傳統文化的滋養和氛圍之中,這些理念概念、風俗習慣早已經根植于我們的內心深處,潛移默化地對我們的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并指導著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來沒有中斷過,并且一直在不斷地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迎接新的時代,彰顯出極強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向心力。
傳統文化中的各種元素有著豐富的可視形象,這些形象都是傳統人文思想的象征和載體,體現了中國式的思考和智慧,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價值追求,印證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在修養、操守和品德。這些元素所凝聚成的形象可能存在于大自然中,也有可能在生物中,甚至在生活器具或者建筑中,如火、云、魚、蓮花、扇子、亭臺樓閣等,都是非常形象的視覺傳達語言,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比如“歲寒三友”松、竹、梅是文人墨客自古以來用以言志的代表,其中融入了他們所向往的高尚、和諧,在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生活方式中倡導天人合一、五行協調;再如太極圖則展現了道家哲學思想中陰陽對立、互相轉化的物質觀和世界觀,其中的內斂、平衡、輪回的特征一直被廣泛運用在很多文化形式之中;還有壽星、壽桃、年年有魚、五谷豐登等傳統文化元素中體現了農耕文明背景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背后所體現的正是深刻的傳統思想。這些多元化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豐富的精神世界的表征,這些元素正深度參與著當下的藝術設計,由此可見現代藝術設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運用良多,大致可見以下幾方面:
首先,藝術設計中的傳統哲學元素。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非儒、道、墨三大家莫屬。儒家主張“實用理性”、道家主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這些哲學思想也對現代藝術設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呂堯臣和呂俊杰共同打造的呂氏陰陽太極紫砂壺就是對哲學元素的充分應用,整套壺具中包括兩把壺和五個杯子,造型優雅、意蘊深刻。其中,兩把壺將陰陽太極圖作為設計理念來源,借鑒了傳統的結構方式,將紅色陽壺和黑色陰壺合二為一,展現出“壺中有壺”的結構,將兩個壺的把手設計為抽象的男女人體,代表陰陽相生、生生不息的理念;五個杯子則代表傳統哲學中組成物質的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蘊含了古代哲學家用來解釋世間萬物的五行學說。陰陽太極紫砂壺集結了茶文化、道家思想、陰陽太極等多重思想理念,不但充分利用了哲學元素的基本理念,更深刻地呈現出傳統文化的智慧源泉。
其次,藝術設計中的傳統紋樣元素。紋樣指各種器物之上裝飾圖案的總稱,傳統的紋樣元素包括回紋紋樣、龍鳳紋樣、萬字紋樣、如意頭紋樣等。作為傳統文化的一大組成部分,傳統紋樣元素一直和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息息相關,貫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出不同歷史時期的風俗習慣,也對應了不同時期人們不同的藝術審美觀。如中國聯通公司的標志就是由傳統紋樣元素中的“盤長”演化得來。盤長,也叫做吉祥結,是佛教文化中的代表元素。盤長中的繩結連綿不斷、周而復始,沒有開頭和結尾,這正代表著佛教文化的心物合一、永恒不滅和回環貫徹。正因為盤長這一元素的連綿不斷,人們紛紛將其視為富貴吉祥、家族興旺、世代相傳的美好代表,象征著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結正是對盤長紋樣的繼承。聯通公司的標識從盤長元素中汲取靈感,其回環聯通的線條代表著中國聯通作為電信企業的通暢迅達和長長久久,而標志中兩顆上下相連的心形,則代表了中國聯通通信、通心的企業理念,即永遠和用戶心心相連。這種對傳統紋樣元素的沿用使藝術設計的商業氣息弱化,豐富了其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懷。
最后,藝術設計中的漢字元素。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現在的漢字作為一種文化元素,已經不只是溝通和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成為豐富的設計之源和審美之源。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就是對漢字元素的完美應用。會徽由中國印、拼音“Beijing”“2008”、奧運五環三個部分組成,主體部分為中國印。這一近乎橢圓形的傳統中國印章圖案,選擇了代表吉祥的紅色作為背景色,上面用篆書刻有“京”字,這一“京”字又和“文”字有所相似,寓意著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同時,“京”字還像一個正在向前奔跑的運動員。這一圖案不但表現了運動員不斷奔向終點的努力,還象征著中國人民對世界友人的熱烈歡迎。會徽的設計理念中還富含“天圓地方”的基本理念,展現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充分結合了多種傳統文化元素,向全世界巧妙地展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傳統文化元素是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但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民族風情,更是對民族精神的時代性傳承。而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設計之間更是聯系密切,傳統文化元素和藝術設計的結合已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很多意蘊豐厚的藝術設計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我們更應該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多種設計元素,在更新自身創新理念的同時,促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將傳統文化中深刻的設計思路融入現代藝術設計之中,不斷為中華文化創造新的輝煌。
(作者戴維絲,系景德鎮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