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自己的設計觀——‘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古老的智慧隨著時間流淌,匯入中華文明歷史長河,傳承至今。今天的體育設計,不僅要展現運動的形與神,更需追尋文化的根脈。”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林存真談及冬奧會賽事景觀體系設計時說,“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形象景觀是一個完整的視覺體系。核心元素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核,設計靈感來源于對自然規律的理解與感悟,依托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及美學特征,呈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基因”。
“在冬奧設計里面,會徽、體育圖標都是從文字出發來設計。大家看到了書法,看到了篆刻,看到了繪畫。而我們的吉祥物是動物,火炬是植物生生不息生長的狀態,而核心圖形,是以地球磁場的運動為基礎來創造的,這些連在一起,體現的就是人和自然構建的一個非常和諧的共同體。”林存真說。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會徽源于漢字、書法和冰雪運動形態。用漢字的創意,是因為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當中,漢字是承載最多文化因素的重要基因,而中國書法則是最能代表中國的藝術形式之一。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冬夢”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運用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呈現出新時代的中國新形象、新夢想。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會徽“飛躍”的設計秉承展現舉辦地文化、體現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將中國書法藝術與冬殘奧會體育運動特征結合起來。設計展現了漢字“飛”的動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滑行、沖向勝利的運動員,同時形象化地表達了輪椅等冬殘奧會特殊運動器械形態。
“文字”的方向確定好了,但設計團隊對書法效果卻不甚滿意。“有的圖標覺得可以,有的圖標老覺得力量不夠。”林存真說。有一次,設計團隊想看看圖形在不同色彩上的效果,便在圖形下面放了紅色的底。“忽然有一個啟發,紅色底、白圖形就是印章。”林存真表示,“印章是有力度的,因為刻出它的刀法是很有力度的。”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共30個,包括24個北京冬奧會體育圖標和6個北京冬殘奧會體育圖標。圖標設計,以中國漢字為靈感來源,以篆刻藝術為主要呈現形式,將冬季運動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結合,既展現出冬季運動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特點,也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與精深,彰顯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理念和愿景。圖標以霞光紅為底色,寓意著日出東方,代表著熱情和希望,也為北京冬奧會烘托出喜慶氣氛。
“‘色彩系統’和‘核心圖形’是什么?通俗來說就是奧運會的外在形象。它們與會徽、吉祥物、體育圖標、口號等一起,構成一屆奧運會的核心元素。設計開發一套獨特的奧運會色彩系統與核心圖形,確保品牌、形象和賽事景觀的整體一致性,是每屆奧運會形象景觀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林存真說。
“顏色有非常強的性格體現和文化體現,我們在做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色彩系統時做了大量背景研究。”林存真介紹,這次色彩的選擇除了對三個賽區城市冬季色彩和春節文化色彩進行調研,靈感還源于對自然四時、天地五方以及二十四節氣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林存真和她的團隊從長久以來積淀的中華文化之“色”入手,從史前巖畫到敦煌壁畫,從瓷器釉色到水墨丹青……所有這些經過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最能代表中國的顏色都有一個特點:源于中國的礦物色。朱砂、褐鐵礦、雌黃、青金石……用這些礦物顏料繪就的傳世珍品,歷經千年而顏色不褪。
整個色彩系統分為五主色與五間色,其中五主色分別命名為霞光紅、迎春黃、天霽藍、長城灰、瑞雪白;五間色分別命名為天青、紅梅、竹綠、冰藍、吉柿。主色和間色之間相互對應組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北京2022冬奧會色彩系統,既體現了冰雪運動、綠色奧運和科技奧運的內涵,又呈現了中國獨有的春節文化和長城文化魅力。
提到色彩,便不能不說“核心圖形”。作為奧運會和殘奧會形象景觀的重要構成元素,“核心圖形”是連接會徽、吉祥物、體育圖標、口號等形象元素的關鍵紐帶,主要應用于場館內外景觀、城市景觀等領域。為做好這一重要元素的設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設計團隊將中國畫《千里江山圖》的青綠山水風格與科技手段綜合表達,描繪了京張賽區山形及長城形態,與象征傳統文化的青綠山水長卷、充滿動感與力量的線條、書法的韻味,以及運動員的激情、賽場的滑道和前沿科技相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中國風韻的冬季美景。
(本文由《藝術與設計》編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