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創意設計>

    創意設計

    以文化設計助力鄉村振興

    2021-12-02    來源:湖南日報 劉偉    編輯:趙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

    中華五千年的農耕文化遺產主要存留在縣域內的鄉村和古鎮中,但多年來一些只注重短期利益的建設行為使鄉村原有生態環境、建筑形態和生活習性等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從今年對我省14個州市的61個自然村開展的鄉村調查來看,非傳統村落的房屋建筑風貌統一性較弱,建筑風格統一比例僅約1.64%——主要原因在缺少風貌引導機制,村民自主建房時對傳統風貌的保護意識不夠,再加上村民公共環境意識淡薄以及拆并舊村落,鄉村許多老建筑和人文遺址被毀壞。

    鄉村要全面實現從脫貧向振興的轉變,必須高度重視鄉村特有的價值和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發展產業、保護生態中的功能和作用。比如長沙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改造前是一個被遺落的村莊,名為“瓦碴坪”,十幾年來經過我們對唐代長沙窯遺址存留的大唐文化持續發掘和價值再造,這里已成為長沙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并且帶動了周邊鄉村的文化振興、產業振興、生態振興、人才振興,是憑借文化魅力和設計助力讓鄉村走向城市、走向國際的成功案例。

    未來鄉村是新文化、新藝術、新哲學、新人文的生發地。立足鄉村資源、地域稟賦、產業優勢、人文特征等要素,依托文化設計來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突出、環境優美、服務便捷、智慧互聯、高效智治、共同富裕的鄉村生態,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課題,建議重點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以黨建引領設計,建議成立省級設計行業學會鄉村振興黨支部。參與打造鄉村生態的設計師應充分認識到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只有站在這個高度看問題,才能堅持正確設計方向、注重因地制宜創新,杜絕“千村一面,千鄉一面”現象。省級設計行業學會應廣泛吸收黨員設計師聯合組成設計團隊,打造一支黨建引領的鄉村振興設計規劃隊伍,更加精準對接社會資源與資本,形成一股清流賦能鄉村振興。比如湖南十八洞村的文旅設計就是一個很好的作品。

    以行業牽頭對接政府,穩妥推進“設計下鄉”公益活動。“設計下鄉”,旨在用設計啟動社會資源精準對接鄉村,促進鄉村一體化運營發展,而非用單個設計服務去解決問題。真正實現“設計下鄉”賦能鄉村振興,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堅持公益性設計服務,把鄉村作為幫扶對象,設計師不按市場機制提薪酬要求;二是設計師要下鄉,全程參與整個設計項目并駐村指導實施;三是設計資源要下鄉,即與設計相關的配置資源要落地。比如瀏陽蕉溪鎮的上云溪民宿設計,對文創、運營、營銷、軟裝、政策補貼以及相應的資源配置進行了全面規劃,讓民宿投資人深刻理解設計師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并通過設計師全程參與建設項目,讓設計實現持續服務增值。這個項目積極推進了瀏陽鄉村文旅市場發展。

    以高等院校為核心,形成“鄉村營造”建設標準與規范,為地方政府實施鄉村風貌與鄉土文化保護提供決策參考。設計行業既要為鄉村建設提供多學科多維度的全面服務,又要建立起規范的建設標準與指導細則。不搞破壞生態的建設、不搞重復建設、不搞表面建設,把建設資金都用在刀刃上,這既是財政資金用于鄉村振興的考核標準,也是資本下鄉的訴求。為此,應加快啟動高等院校對“鄉村營造”美學設計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因為如果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指引,鄉村建設干得越多,也許浪費越大,離“美”反而會越來越遠。比如湖南大學師生以10年持續努力在安化打造的梅山文化園,就是在深度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和產業資源的基礎上完成的設計作品,有效提升了當地公共文化環境、激活了當地文旅資源。

    以公益平臺為組織,推動設計行業、設計師整合社會資源與資本下鄉,讓設計規劃落地,持續賦能鄉村振興。當前,一些設計師為鄉村建設做的設計停留在天馬行空、大談概念層面,罔顧鄉村真實需求與民生訴求,很難在基層落地實施,或者實施效果不理想:一是設計實施成本超出預算,導致一些項目中途隨意更改甚至被迫中止;二是設計中的美好愿景與現實完全脫鉤,社會資源與資本難以有效對接,在地實施時容易面臨土地與政策、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矛盾沖突。鑒于此,建議搭建“湖南設計助力鄉村振興公益平臺”,充分發揮其在“設計下鄉”中的組織、溝通、推動作用。對于鄉村文化的挖掘和創新,設計助力是一個常態化賦能過程,應通過建立一套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鄉村營造指導標準實施細則,帶動資源和資本下鄉,從而讓設計為鄉村振興全面賦能,留住鄉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副理事長)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