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創意設計>

    創意設計

    設計之都對視文學之都:閱讀串聯起兩座城市的精神氣質

    2021-11-09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網 徐平    編輯:趙輝

    11月5日至7日,主題為“當設計之都遇上文學之都:深圳·南京的文化對視”的系列活動在第二十二屆深圳讀書月上舉行。六朝古都南京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文學之都”,而年輕之城深圳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設計之都”,兩座城市以閱讀為紐帶,邀請來自新聞出版、圖書館、文學、美術設計等領域的專家進行跨界對話,以書香為媒串聯起精神氣質的對視。

    推進全民閱讀 構建書香社會

    在“城市閱讀新視界”——深圳·南京全民閱讀交流會上,兩地專家從閱讀服務、閱讀空間、閱讀資源、閱讀方式、書店品牌建設及閱讀與城市關系等角度出發,闡述了南京與深圳在促進全民閱讀,構建書香社會中的經驗與貢獻。

    深圳經濟特區41年,在創造舉世矚目經濟奇跡的同時,也實現了文化的崛起。已舉辦了21年的深圳讀書月,成為深圳市民最具閱讀儀式感的時節。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深圳讀書月組委會秘書長吳筠表示,深圳的城市發展與文化建設同頻共振,經濟科技與創新創意共生共融。深圳讀書月引領下的全民閱讀為深圳創新發展,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提供了強勁動力,塑造了這座城市創新、品質、活力、包容的特質,喚起了城市的文化自覺,催生“實現市民文化權利”“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等閱讀理念和價值觀念,深刻而廣泛地構建了深圳的文化基因、精神譜系和城市形象。城市是我們的閱讀對象,還需要對深圳這個城市再發現、打開新視界。

    南京是全國最早開展讀書節的城市之一,擁有以“南京讀書節”主題活動為龍頭,“共讀南京”“朗讀者”“市民學堂”等一批品牌閱讀活動。南京市新聞出版局(南京市版權局)專職副局長鄭玲玲以“世界文學之都與新時代閱讀”為主題,從打造閱讀新品牌、建設閱讀新地標、引領閱讀新潮流三方面介紹了南京全民閱讀工作。“南京市始終將全民閱讀工作作為推進文化引領力、凝聚力和軟實力的重要一部分,不斷推進全民閱讀高質量發展,激發城市文學創意,從探索中積極進取,挖掘城市閱讀特色,放大城市文化特點。”鄭玲玲說。

    文學精神是創意文化的底色

    城市是人的聚集地,也在文學與創意中被塑造,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語言符號。深圳設計師韓家英對話南京著名作家畢飛宇,就“城市的符號——用設計語言與文學語言解讀一座城”的主題展開探討。畢飛宇與韓家英分別以“城中人”的視角解讀其合理性,并就兩座城的文脈延續和現狀未來展開深入交流。

    “深圳作家首先要找到深圳的文學符號。”畢飛宇認為,作家的語言風格很重要,一個人的審美趣味很關鍵,趣味的高低就是藝術家水平的高低。作家只有用符合自己天性的語言寫小說,形成自己的風格,作品才會越來越好。“好城市一定是熱愛、保護自己藝術家的城市,這是一個城市最寶貴的品質。”畢飛宇坦言。

    設計作為一種創意文化,需要文學的滋養和城市文學氛圍的熏陶。韓家英從設計行業的角度解讀兩座城市,他認為,深圳充滿活力的土壤讓設計人才從早期便集聚起來,龐大的設計行業匯聚,使得深圳成為世界“設計之都”。一直以來,南京的高品質書籍設計在業內反響熱烈,這和這座城市的文學、閱讀氛圍有關。因此,讓深圳的設計遇上文學,讓文學遇見設計,也是深圳設計從業者的愿望。

    文學與建筑構筑詩性城市

    南京詩人、小說家、導演韓東與在深圳工作生活的建筑師、都市實踐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建合伙人、深圳坪山美術館館長劉曉都以“城市的詩性——用藝術與詩歌描繪一座”為主題 ,展開詩性美學爭鳴。韓東說,文學和建筑設計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藝術性都有執著的、很高的追求。劉曉都以一句人們常說的“在大地上詩意棲居”為例,強調城市詩性對人的影響,詩歌、建筑、藝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描繪著一座城的精神氣質。

    韓東說,他很多作品的寫作背景都是南京,但并沒有為南京專門寫過作品。“我欠南京一首詩,欠這座城市一首真正能流傳的杰作。” 韓東表示,對寫作者而言,南京是一座非常相宜的城市。從地理位置上,不南不北;從面積上,不大不小;從風格上,不洋不土;它的雍容、大氣,特別適合寫作者。

    客居深圳的韓東表示,深圳是他最喜歡的城市之一,先鋒、新興、朝氣蓬勃、有未來感。這里還充滿混搭的元素,讓人覺得十分有趣。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這座城市人,因為城市年輕,便有了拓荒、創造的感覺,這種狀態讓他覺得很詩意,是一種創世的詩意。

    城市品位來自物質精神的塑造

    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與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員、東南大學建筑系博士、建筑師張宇星就“城市的想象——用建筑與文學構想一座城”之主題,各自分享真知灼見。作家在城市里的生活,設計師也同樣在城市里進行塑造,文學塑造思想藝術的形態,設計塑造的是物質空間的形態、精神的場所。

    從劉禹錫的詩詞,到孔尚任的《桃花扇》,再到朱自清的散文,葉兆言、蘇童、畢飛宇的小說等等這些組成南京文學的意義鏈與風格鏈,這就是城市對文學的塑造。談到“文學之都”,汪政認為,南京的“文學之都”是南京的歷史塑造的,“‘文學之都’不僅是南京的文學,應該是中國的文學,世界的文學,更應該是未來的文學,海納百川又保持個性。”

    在深圳這個年輕活躍的城市里,設計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在張宇星看來,建筑是城市的一部分或者一個載體,不能等于城市。城市最重要的角色是活生生的人。“建筑構成城市的一半,另外一半需要每個人的活動。我們設計好的建筑,首先要想到這個地方如何被使用。為什么我們現在認為中心書城是好的建筑,是因為南北大臺階,用很簡單的設計讓我們坐下來,就有了故事的發生。”

    文學設計皆是讓生活更美好

    在“城市的種子——用藝術與文學滋養一座城”的主題之下,設計師、靳劉高設計合伙人、香港設計師協會副會長高少康與著名兒童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黃蓓佳展開對話。

    “閱讀一部文學作品,不僅僅是這個作品本身,更是作品背后的社會,寫下這些作品的原因及造就這個作家的時代和社會、人文和自然的環境。”黃蓓佳說,“通過閱讀,我們了解自己是誰,為什么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怎樣活得更好。文學另外一個存在意義,就是批判精神,文學首先發現了人的身上有毀滅性的力量,凡是優秀的文學作品曾經對我們生活的世界表達過不滿,提出過質問,同時也會提醒我們這個世界應該如何改善。簡單來說,我覺得文學追求的價值就是分享,批判和追尋。”

    冊頁設計傳遞書業裝幀之美

    出版業經歷了甲骨卜辭、鐘鼎銘文、簡牘絲帛時代,又經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技術進步,卷軸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書體現了不同時代書籍的裝幀藝術特色。無論是中國傳統的線裝書籍,還是古登堡發明鉛活字印刷以來的現代冊頁書籍,圖書設計者一直用裝幀之美與書本內容形成呼應。

    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舉辦的“2021美哉書籍:深圳南京書籍設計邀請展”,邀請18位兩地極具代表性的書籍裝幀設計師,從獨創構想與設計智慧出發,用作品呈現出兩地當代書籍設計師為閱讀所進行的美的嘗試與貢獻,以及對時代閱讀文化傳播的責任與使命。

    據悉,深圳、南京雙城閱讀交流是全民閱讀城市對話的一個開端,未來深圳的全民閱讀交流也會更多的“引進來”“走出去”,讓閱讀植入城市的精神氣質。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