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潤之江,再繪藍圖。
不久前召開的省委文化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為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鑄魂塑形賦能。近日,《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
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怎么建?浙江又該如何立足自身優勢,打造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區相匹配的新時代文化高地?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來穎杰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圍繞“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進行深入解讀和闡釋。
記者:省委高規格召開文化工作會議,近日又以《意見》的形式,就加快推進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作出具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這些重大舉措背后蘊含著文化工作怎樣的發展脈絡與歷史意義?
來穎杰:時隔十年之后,省委再次召開高規格的文化工作會議,出臺了《意見》,系統性謀劃和部署新時代浙江文化建設。這是進入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邁向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新階段,省委對文化改革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擘畫,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也必將載入新時代我省文化改革發展的史冊。之所以這么說,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這是省委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文化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間就深刻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發展之所以如此奪目,取決于很多因素,最根本的還是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文化的因素在產生深刻的影響。浙江文化是引領和推動浙江發展的最深層次原因”。在習近平同志的親自謀劃和直接推動下,2003年7月,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把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納入“八八戰略”大布局中予以謀劃和部署。2005年7月,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定》,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進一步完善了浙江文化建設的“四梁八柱”。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仍然十分關心浙江文化建設,2015年5月,他考察浙江時強調,浙江歷史文化豐厚,歷史上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只要傳承歷史、守正出新,海納百川、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夠實現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省委以對標看齊、走在前列的政治擔當,堅定不移地沿著總書記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殷切期望轉化為實際行動,一以貫之地深化文化建設“八項工程”,謀好新時代浙江文化建設新篇。
第二,這是省委整體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物質富裕和精神富有協調發展。袁家軍書記強調,文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變量”,要注重以文化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鑄魂塑形賦能,把文化建設作為示范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擺在突出位置,加以系統謀劃。正是這樣,省委鮮明提出實施文化先行發展戰略,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在現代化先行中推進文化先行,讓文化成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識度的標識。可以說,這是文化建設認識上的重大飛躍,理念上的重大創新,思路上的重大突破,打開了文化發展的新空間。
第三,這是省委堅定高度文化自信,努力創造浙江文化發展新的高峰。浙江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極具文化創新力和文化標志性的地區。從史前文明到近代以來,浙江文化弦歌不絕,出現過數次繁榮發展的高峰。大家都知道,像以良渚文化“五千年文明圣地”為主體的史前文化高峰,南宋定都杭州后高度繁榮的宋韻文化,到了明清以后浙江已成為全國無可爭議的財賦命脈和文化重鎮。在這片土地上,綿延數千年,浙江文化宛如錢塘江水,藏珍納景,激波揚濤,蔚為大觀。省委自覺擔負賡續中華文脈的時代使命,從厚重的文化傳承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進一步彰顯浙江文化在中華文化版圖中的“啟明星”地位。
第四,這是省委洞察文化發展規律,勇立文明進步的潮頭。歷史表明,人類社會的每次大變革、大跨越,都將孕育新的文明時代的到來。從社會發展規律看,每一個強國的中興崛起,文化總是發揮著先聲引領的作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以中華文化復興為支撐。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省委敏銳把握文化發展大勢,不斷開辟文化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新境界,率先探索文化強國建設浙江方案。
記者:《意見》中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的總體目標,是基于什么樣的時代背景和現實要求提出的?
來穎杰:《意見》提出,圍繞打造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區相適應的新時代文化高地,推進理論立魂、精神立德、人文立身、四治立信、精品立世、數智立新、融合立業、改革立制等“八項舉措”,實施百年理論創新研究工程、百億文化設施建設工程、百城萬村文化惠民工程、百家文化名企創優工程、百張文化金名片打造工程、百名文化大家引育工程等“六百工程”,也就是文化建設“186行動”。按照這樣的總體要求,明確了到2025年和2035年分階段文化發展目標。具體來講,體現了四個方面的考量。
一是聚焦建設文化強國的國家所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并強調在“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奮力打造“重要窗口”,浙江理應在加快建成文化強省上闖關探路。《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中華優秀文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強省,努力成為傳承中華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生力軍和排頭兵;到2035年,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省域典范。這樣的目標,既充分考慮浙江文化建設的現實基礎,又體現了先行示范的定位要求。
二是聚焦構建以文化力量推動社會進步新格局的浙江所能。文化不僅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手段,也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目標;既是軟實力,也是硬實力。今后一個時期,浙江能否在新的趕考路上繼續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文化力量的深刻認識、對發展先進文化的高度自覺和對推進文化建設的工作力度。《意見》提出,到2025年,浙江文化軟實力明顯提升,社會文明新風尚更加鮮明,人文精神凝聚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軟硬齊驅、形神兼備的文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進而,在更高層次上以文化創新推動思想進步、以文明提升推動社會進步、以文化力量引領社會變革,讓文化成為浙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鮮明優勢。
三是聚焦實現文化共富精神富有的群眾所盼。隨著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文化共富成為反映富裕程度的重要方面,精神富有成為衡量幸福指數的重要標準。《意見》圍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和認同感。《意見》著重在公共文化服務、精神文明建設、文化氛圍營造等群眾感受最直接的方面,設置了具體指標。比如,到2025年,“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覆蓋率達100%,文明好習慣養成實現率達90%以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覆蓋率達100%,等等。到2035年,物質富裕和精神富有達到新高度,充分彰顯浙江的精神之美、人文之美、風尚之美。
四是聚焦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未來所向。推進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是在高原之上攀高峰、先行之中當先鋒。《意見》強調,要加快打造思想理論高地、精神力量高地、文明和諧高地、文藝精品高地、文化創新高地這5個高地,進一步展現浙江“紅色根脈”守護傳承、思想力量充分彰顯的新氣象,人文精神標識鮮明、人民精神昂揚奮進的新氣象,崇尚美美與共、自信開放包容的新氣象,流派高峰涌現、創造活力充沛的新氣象,文化引領驅動、形神融合兼備的新氣象,使文化成為“重要窗口”的閃亮窗眼。
記者: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浙江有哪些現實優勢和基礎?
來穎杰:進入新時代新階段,我省文化建設已經到了積厚成勢、蓄力躍升的關鍵時期,有基礎、有條件更進一步,把浙江文化建設推向新的高度。
從現實基礎看,歷屆省委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建設文化大省、文化浙江,持續寫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這篇大文章。黨的創新理論鑄魂溯源走心工程不斷深化,創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系列成果產生重大影響;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深入實施,形成了《宋畫全集》《元畫全集》等一批重大成果;設區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為首個“滿堂紅”省份,“最美浙江人”名片越來越響亮;浙江美術館、浙江音樂學院、浙江自然博物院、小百花藝術中心等重大文化設施先后建成,之江文化中心、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建設正在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即將實現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成為中國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實證;《外交風云》《雞毛飛上天》《在遠方》《王陽明》等一批影視作品產生廣泛影響;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文藝院團改革、媒體深度融合改革、文旅融合改革、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等重大改革率先破題;四條詩路文化帶、之江文化產業帶、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等重大平臺建設扎實推進,浙江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具備了推進新一輪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基礎。
從資源稟賦看,浙江是人類文明之光最早照耀到的地方,文化遺產十分豐富。歷史上,“浙學”思想繁榮昌盛,文學藝術獨領風騷,人文精神獨樹一幟,孕育了眾多高山仰止的文藝巨匠,誕生了大批千古流芳的曠世巨作。同時,浙江作為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改革開放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在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征程中,改革發展的實踐無比精彩,全省人民的創新創造無比豐富,應該不斷產生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生動實踐的“大書”“大劇”“大作”,創作新時代的“東方紅”“采茶舞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從發展條件看,浙江文化建設具備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的堅實支撐。全省人民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浙江文化有著濃郁的經濟脈息,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對文化創造滿懷激情和期待;浙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文化建設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我省數字化改革正撬動全方位、深層次的社會變革,給文化生產方式、治理方式、生活方式帶來重塑性影響。特別是省委對文化工作高度重視,全省文化文藝工作者倍受鼓舞,文化創新創造熱情更加高漲。
記者:加快推進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中,我省確定大力推進“八項舉措”,實施“六百工程”,這與我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有著怎樣的密切聯系?
來穎杰:文化工作既擔負著為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重大任務,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八項舉措”,實施“六百工程”,都是圍繞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大場景來展開和推進的。可以從五個維度來把握:
思想理念是引領,文化的使命在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共同富裕觀。加強思想理念上的引領,推動全社會樹立正確的共同富裕觀,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意見》緊緊圍繞實現什么樣的共同富裕、怎樣實現共同富裕這個重大問題,加強示范區建設的思想引領,引導人們樹立“創新致富、勤勞致富、先富幫后富”“政府社會企業個人共創共建”“循序漸進、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體”的理念,正確認識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平均主義,以正確的共同富裕觀引領示范區建設。
理論闡釋是支撐,用高質量理論成果賦能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共同富裕作為一種全新的社會變革和社會形態,是一個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螺旋發展過程,需要我們以理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以理論賦能提升實踐效能。《意見》提出,推進“理論立魂,打造思想大省”,持續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百年理論創新研究工程”,深入開展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加快構建智庫大成集智體系,建設省級理論研共體,打造理論研究智庫矩陣,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共同富裕的理論體系,為示范區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人的素質是核心,以人的現代化筑牢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石。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根本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意見》提出,推進“精神立德,打造精神富省”“人文立身,打造最美之省”“四治立信,打造誠信之省”,堅持用人文精神激發全省人民的凝聚力、創造力,豐厚精神滋養、昂揚精神面貌、鮮明精神標識。實施全域文明創建行動計劃,培育“浙江有禮”省域品牌,讓每個浙江人成為文明代言人。通過從文化到化人,激勵全省人民厚德崇文、創業創新,匯聚示范區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文化品質是基礎,通過更加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共同富裕的成色。共同富裕既要有高質量的物質生活,也要有高品質的文化生活。特別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已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躍遷。《意見》提出,推進“精品立世,打造文藝原創強省”,實施文化文藝創作攀峰計劃,以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回饋人民;推進“數智立新,打造數字文化強省”,建好用好文化領域數字化場景應用,打造國家級數字文化產業基地,提升文化生產服務效能。實施“百城萬村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試點省建設,打造“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實施“百家文化名企創優工程”,豐富多元化、高品質文化供給,讓老百姓享受優質文化發展成果。
文化形象是標識,打造文化品牌彰顯共同富裕的辨識度。文化興盛既要有高貴的靈魂,也要有亮麗的外表。《意見》提出,推進“融合立業,打造現代傳播強省”,構建新型傳播平臺集群,建設系統展示窗口形象網上傳播“觀景臺”,打造國際化區域傳播中心。實施“百億文化設施建設工程”,建設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之江文化中心、浙江社科中心,籌建電影學院,統籌都市區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推進城市“文化會客廳”工程,提升浙江文化整體形象。實施“百張文化金名片打造工程”,“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10個以上代表國家形象、體現東方智慧的文化標識,充分彰顯示范區建設的精神高度、人文溫度、歷史厚度。
記者:《意見》謀劃了許多文化領域面向未來、獨具韻味、彰顯浙江辨識度的創新亮點和重點舉措,能否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來穎杰:深入推進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必須找準抓實牽一發動全身的項目舉措。《意見》堅持立足實際、聚焦需求、面向未來、適當超前的原則,謀劃了一批大改革、大項目、大工程、大平臺,引領性強、含金量高,充分體現了省委對文化建設的大手筆。
在重大改革方面,《意見》把改革爭先、再創優勢,作為推進文化先行的關鍵一招,謀劃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項目。比如,關于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意見》提出,深化以國有文化資產監管為重點的管理體制改革,穩妥推進特殊管理股改革試點,建立重大改革容錯糾錯機制。關于文藝院團改革,《意見》提出,深化國有文藝院團“一團一策”改革,健全扶持優秀劇本創作和促進劇目生產表演的長效機制、鼓勵演職人員多演出的激勵機制、可持續發展的劇場運營機制、雙效統一的國有文藝院團評價機制。關于媒體融合改革,《意見》提出,按照“主力軍全面進入主戰場”要求,加快推進省級媒體融合發展,全面深化市級媒體融合改革,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提質增效,打造一體化融媒傳播省級云平臺。關于人才引進改革,《意見》提出,建立緊缺急需和拔尖人才引進“一事一議”“一人一策”制度。
在重大項目方面,《意見》立足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具魅力的人文氣質,謀劃了一系列重大平臺抓手,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特別是兩個項目,各方面尤為關注:一個是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這是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標志性項目,也是我們多年來一直想辦的大事。《意見》提出,要系統開展宋韻文化研究傳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塑造,從思想、制度、經濟、社會、百姓生活、文學藝術、建筑、宗教等方面,展示多元包容、百工競巧、追求卓越、風雅精致的宋韻文化氣象,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大眾、面向現代化的宋韻文化傳承展示中心。另一個是高水平規劃建設之江藝術長廊。這是提升浙江藝術形象和藝術氣息的重大舉措,也是文化建設的內核所在,重點是把散落在之江兩岸的藝術明珠串起來,串珠成鏈、組團打造。《意見》對藝術長廊給予明確定位,就是要建設具有世界影響、時代特色、中國氣派的歷史文化集群、藝術創作高地、藝術教育中心、藝術交流平臺、藝術生活社區,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相呼應,形成科學與藝術在浙江交相輝映的生動畫卷。可以預見,未來的浙江必將是藝術的高地。
在投入保障方面,《意見》著眼于文化發展的任務需求,制定了文化建設投入的突破性政策舉措。比如,《意見》明確,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各地應設立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意見》提出,加強對文化改革發展重點領域的支持保障,落實媒體融合發展專項資金,推動設立媒體融合發展產業基金。《意見》提出,加強國有文藝院團財政保障,適當提高非遺傳承、公益演出、農村電影放映等政府購買、活動補貼、專項補助經費標準。《意見》特別提出,省級有關宣傳文化轉移支付資金,要加大對26縣傾斜力度,推動文化領域實現更高水平的統籌協調發展。
在激勵扶持方面,《意見》對標世界一流、國內一流,系統性謀劃文化建設的扶持激勵機制,不少方面都是具有開創性的。在表彰獎勵上,《意見》明確,設立“之江潮”杯文化大獎,分設金、銀、銅等獎項,每兩年評一次,對為浙江文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在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勞動模范等各類先進典型評選中,增加文化工作者名額,真正做到政治上信任、思想上重視、情感上關愛。在創作扶持上,《意見》提出,設立多層次文化藝術發展基金,建立以績效結果為導向的基金管理機制,藝術發展基金隨著文藝成果績效擴大,實現重大文藝精品創作扶持標準走在全國前列。在政策激勵上,創新文化事業單位扶持激勵政策,加大國有文化企業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健全與傳媒集團發展相適應的工資決定機制,優化完善社科研究經費管理,提升科研經費間接費用比例,等等。這些政策制定與落地,一定能有效促進浙江形成文化工作者積極性創造性充分涌流、各類文化藝術創新資源活力迸發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