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端午假期,游客的出游熱情依然不減。據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端午節假期三天(6月12日-14日),全國國內旅游出游8913.6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4.1%,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前同期的98.7%。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綜合馬蜂窩、同程、去哪兒、攜程等多家在線旅游平臺的數據發現,端午節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游客對文化體驗的需求迅速上升,民俗游、紅色旅游熱度高,紅色旅游人次同比增長超過200%。與此同時,一些“新網紅城市”也憑借著鮮明特點和獨特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游客去打卡。
攜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謝曉青認為,小長假消費呈現的新特點、新趨勢,反映出游客對于旅行中文化內涵、個性體驗、出游品質等不斷提升的需求。端午期間各地文旅活動精彩紛呈,為旅游市場注入了新鮮活力,年輕人逐步成為拉動假日消費的主力,也將從需求側帶動旅游消費新業態加速擴張。
旅游體驗更加注重個性化、主題化
近年來,節假日網紅城市、網紅酒店、網紅玩法引發的打卡熱,帶動旅游體驗朝著個性化、主題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攜程發布的《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數據報告》中,擁有“茶顏悅色”“超級文和友”等一眾網紅餐飲品牌的長沙、以《唐宮夜宴》《只有河南》等文化旅游產品出圈的鄭州首次入圍熱門目的地前十。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劉正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紅地”是其他旅游者進行體驗過的、相對認可的旅游目的地,篩選與做攻略的成本相對低,而且是其他網友推舉之地,基于共鳴的考慮,也是不錯的選擇。
馬蜂窩數據顯示,今年端午節,“當地游”和“定制游”產品訂單量從節前到節日期間平穩上漲。
馬蜂窩旅游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表示:“一方面,游客在旅行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在當地的新發現和喜好隨時預訂當地游產品,這類產品的預定周期會比機票和酒店長很多。另一方面,個性化更強的定制游更符合年輕游客的喜好,跟團游等傳統產品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與“人滿為患”的傳統目的地相比,今年端午假期年輕游客更希望尋找新鮮、小眾目的地,挖掘更深度的當地玩法。去哪兒數據顯示,甘肅蘭州、新疆伊犁、福建泉州、海南萬寧和青海海西的預訂量超過2019年1倍以上。人群不扎堆的甘肅、青海、新疆成了端午最“潮”目的地。
文化類景區景點更受歡迎
端午期間,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成了打卡勝地,特別是出游熱情最高的95后和00后,“沖著文創去打卡”成為新潮流。在去哪兒平臺上,端午期間最受歡迎的景點前三位中,故宮、三星堆博物館分別列第一和第三。
劉正山告訴本報記者,旅游是人們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的更為合理分配和利用時間的考慮。現在的年輕人不僅熱衷于寄情于山水之間,而且熱衷于文博游和文創游,旅游更加具有文化內涵,旅游更有靈魂,意味著旅游升級了。實際上,旅游增加文化內涵,增加創意,是增強旅游的持續吸引力,避免旅游成為“一錘子買賣”,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端午期間,文化類景區景點的門票銷售遠高于其他旅游項目,馬蜂窩平臺的門票銷售數據顯示,全國門票銷售前30名中,文化類景區包攬了其中46%的席位。同程數據也顯示,年輕游客對文化體驗的需求迅速上升。古鎮村落、城市觀光、名人故居等類型的景區,給游客帶來了深度的歷史和潮流文化體驗,訂單量漲幅均超過100%。
同程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端午假期,中國游客出行半徑明顯縮短,短途、高頻、深度的休閑度假和文化體驗成為假期出行的新潮流。
此外,今年端午假期,紅色旅游也成為度假市場的一抹亮色,同程數據顯示,與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端午假期紅色旅游人次增長了200%。上海、北京、長沙、延安、遵義、貴陽、杭州、井岡山等地的紅色旅游景點人氣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