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21-03-28 - 2021-05-30
展覽城市:浙江 - 杭州
展覽機構:浙江美術館
展覽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138號
展覽備注:地址:浙江美術館1,2展廳
指導單位: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展覽介紹
前言
百年奮斗路,開拓新征程。今年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歷史節點,更是開啟又一個新的百年啟航的開局之年。百年的崢嶸歲月不容忘記,而未來更讓我們充滿期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提出的最新要求,明確以“免費開放”和“數字化發展”等舉措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尤其后者,無疑將為美術館的未來發展開辟出一個全新的領域。與此同時,浙江省委于今年新春伊始召開的數字化改革大會,更是吹響了全面打造“數字浙江”的沖鋒號角。從黨中央到浙江省委省政府一致高度重視數字化建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更激勵了我們在“十四五規劃”期間實現美術館跨越式發展的堅強決心。
浙江美術館作為國家重點美術館,自開館伊始便緊隨時代號召,自覺承擔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與社會責任。值此慶祝建黨100周年的偉大歷史時刻,我們既有向建黨百年致敬的主題性活動,也有展望未來百年的研究性探索。在國家數字化全面改革的社會語境中,深入發掘與探討美術館文化視閾的多維面向成為策劃本次“平板向度:從紙面到虛擬的視覺藝術”展覽的關鍵契機,亦是我館響應“十四五規劃”和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的號召與實踐。
“數字化”進程標志著人類信息技術的歷史發展已邁入嶄新階段,這得益于當代科技領域的快速進步,而藝術與科技始終是人類文明史中不斷纏繞、相互輔成的兩大領域,它們貌似代言著人類感性與理性的天平兩端,但在各歷史時期又表現出互為動因的一面。時至今日,平板電腦既是一種新興的科技產品,也是一類實驗性的繪畫工具,日漸盛行的網課還讓平板電腦從“工具”轉變為“文具”,平板已成為當下人們認知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這場基于“平板電腦”的藝術展覽,不僅可以使觀眾采擷當代科技藝術的創作路徑、溝通模式和觀賞方式,更能展望藝術與科技未來結合的多維向度。
本次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錢貴蓀、向際純和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三位耄耋藝術家的平板藝術作品,展現了他們主動跳出舒適圈、尋求非共識的創新精神。另有中青年藝術家視平板電腦為日常積累素材和記錄靈感的重要工具,當他們把這種替代工具提高到獨立創作時,又將為我們展示一個更加多元的藝術面貌。還有以多媒體、計算機為載體的當代藝術家,以更多元與試驗性手法展現平板電腦之于藝術的多維向度,而在“數字時代”成長起來的“95后”藝術家又呈現出藝術發展的新視角。此外,展覽還邀請到多位外國藝術家,為我們提供了西方認知背景下關于當代平板藝術的最新見解。值得注意的是,展覽前期我們特別發起了“平板夢想家”公共藝術計劃,邀請全社會公眾參與到平板繪畫的藝術創作體驗并將觀眾投稿作品一并交流展出,以直觀的視覺對話聯動藝術審美與大眾文化的深層關聯。有鑒于此,展覽不僅呈現了各年齡層藝術家的創作思考,國內外藝術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實踐性經驗,也進行了一次關于藝術與文化的社會性探索,綜合體現了當代平板藝術發展的發展狀態。
近年來,浙江美術館一直堅持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通過踐行各項文化策略呼應國家的發展戰略,持續推動多元、包容和綜合的展覽思路,從而承擔起浙江地域的藝術引領職責。“平板向度”展覽做為我館面向未來百年的探索性展覽,以其前瞻性視野與先鋒性精神,主動勾連起藝術與科技的相融共生。面對科技的迅猛發展面前,人類的認知反饋有時會表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如今,我們處在“數字化”變革的關鍵時期,很多人對科技的未來仍然充滿迷茫與困惑,但藝術家們以自身的敏感性與想象力率先在創作中觸碰科技轉為實際應用的可能性,并以此提供了前瞻性的視野。我們相信,這場展覽不僅能揭示科技與藝術融合的多種可能,更能反饋于社會,助力于探索數字化改革在現實與虛擬的緊密聯系,無疑會成為展望未來藝術發展模式與科技成長形態的“重要窗口”。
應金飛 浙江美術館館長
2021年3月
“平板向度”序言
展覽常常是情不自禁地向后看的,因為我們畢竟擁有可以充分自傲的文化傳統與廣泛深厚的藝術經典資源,尤其是在江南這一塊熱土上,絕不缺乏精彩展覽的豐富素材。
可是“平板向度”展,卻是一次立意迥異的策劃結果,它不僅在展覽對象的選擇上絕無僅有,因為,首而為之地將極其年輕的平板電腦納入策展的焦點中了,而且,通過這樣一種全新的創作媒介或工具,試圖展示其所具有的未來潛力甚至業已嶄露頭角的特殊魅力。雖然我們尚不能言之鑿鑿地申言,這是一種新的藝術類型的問世,或者會無以阻擋地占據一種藝術的C位,但是,“平板向度”作為一種命題稱謂,確實已令人心儀不已。想一想,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用平板電腦,又有多少藝術家與之為友!這是全球性的、現象級的文化潮流!
因而,展覽也必然是要跨越地區的,不僅僅囿于浙江乃至中國,而是一種全世界的文化景觀。盡管目前尚做不到應有盡有,但是,管窺所及,已然風光迷人,足以引起觀眾的興趣與激賞、學界的關注和思考。
在這里,策展人的眼光顯示出了特殊的意義,既要有對流行文化元素的整體攬納,也要對精英文化致以特殊敬意,因為,在“平板向度”上涌動和閃爍的是撲朔迷離的圖像,其相關的主體角色的身份也是多樣化的。在業余與精英藝術家云集的空間里,是否有一種嶄新的PK的可能性?是否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當下感知與體驗,甚至一呼百應的共識以及卓爾不群的覺悟……
凡此種種,展覽無異于一種新問題域的呈現,且讓“平板向度”將我們推向一種頭腦風暴的中心吧。展覽意義若到了這一步,又夫復何求!
是以為序。
丁寧
北京大學教授
2021年2月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