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20-12-08 - 2020-12-21
開幕時間:2020-12-08 16:33:00
展覽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覽機構:敬華藝術空間
展覽地址:上海市靜安區銅仁路92號(南京西路口)
主辦單位:敬華藝術空間
展覽備注:參展藝術家:胡震國、孫家珮、潘汶滟、陳海強、張晨初、姜胤駿、李根、王大志、周子瑾
展覽介紹
架上繪畫是在畫架上繪制畫的總稱,又稱畫室繪畫。西方繪畫也是以架上畫形式傳入中國的,它成為國內油畫等創作的主要方式。
上海是中國油畫的發源地,早在1919年,上海畫家徐悲鴻留法學習油畫。之后,劉海粟、林風眠、潘玉良、顏文樑、吳大羽、常玉、陳抱一、關紫蘭等藝術家去日本、歐洲學習西畫。這批藝術家從上海碼頭出發,學成歸國又回到上海,給上海帶來了一個新的畫種——油畫。更為重要的是,這批藝術家將油畫這門藝術傳播到了全國各地。
曾有一段時間,人們因架上繪畫在世界范圍的藝術格局內的衰落而否定了它,又因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圖像日益泛濫更是對架上藝術產生質疑。其實,架上繪畫在中國和中國當代藝術中仍占有主流地位。架上繪畫之所以不被攝影等其他藝術形式取代,很大程度上緣于它的繪畫性和徒手感覺,它就像人們的手書簽名,是心性、品格和氣質的折射。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國際藝壇人士認為架上繪畫已經過時,正逐漸消亡。在西方諸多的國際性大型藝術博覽會和重要的文獻展、雙年展上,除了那些美術史上已有定評的經典畫家,架上繪畫作品通常只占15%左右的比例,其他大部分是觀念藝術、裝置作品、影像藝術等所謂的“當代藝術”。架上繪畫明顯邊緣化。然而風水輪流轉。進入21世紀,當代架上繪畫卻奇跡般地復蘇,受到評論界的關注和收藏者的追捧。
英國先鋒藝術最重要的推手,倫敦薩奇畫廊的老板查爾斯·薩奇先生不久前在畫廊成立20周年展覽開幕式上,一反常態,不談先鋒藝術,而是對他曾經十分“鄙夷”的架上繪畫大唱贊歌,極盡甜言蜜語。而另一位國際藝術評論界舉足輕重的“大腕”,德國《藝術》雜志主編梯門.索麥爾也發表文章大談特談架上藝術的回歸。在展覽界和藝術品市場,丹青不渝的架上繪畫,又成了人們青睞的“寵兒”,價格飛漲,氣勢如虹,國內亦然。
曾經鑄就了國內架上繪畫輝煌的海派油畫,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整體變革,在美學特征上也發生了轉變,本次《架上年代》通過海派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作品展呈,試著將不同年齡段藝術家的架上作品為樣本,從畫布上探究幾代畫家之間的差異,畫面表達上他們既有難以割裂的共性又具備截然不同的個性化面貌。資深藝術家胡震國“荷花系列”出人意料的形式語言的突破;海派旅日畫家孫家珮對于光線的執著探索;學院派畫家陳海強、張晨初、潘汶滟與李根,他們的作品又有著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抽象、從西洋到東方的融匯與同與異;而王大志、周子瑾以及姜胤駿的繪畫表達顯然更為年輕化。
數字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大眾流行文化的日益盛行,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了這些藝術家們的創作方式他們的繪畫不再停留在審美的節拍上,不再只是迷戀于對藝術語言和技術手法的研究,而是基于社會現實的豐富資源和整個世界的新的變化所引發的感受,是個體生命對于生存境遇的思考。盡管外在的形式各異,但所有參展藝術家的最大共性就是始終于架上繪畫的領域,結合東西方,用本土的、個人的方式不斷提出精神與思想創造的可能性。在信息化、數字化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創造著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彰顯其自身的特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