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7日訊 日前,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印發《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支持洛陽市提升開放能級助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的通知,《若干措施》圍繞建設高端開放平臺、完善開放通道體系、夯實開放產業支撐、激發開放活力潛力、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出臺了28條具體措施。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
《若干措施》提出,將建設黃河歷史文化地標城市。以建設河洛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為契機,加快推進文化地標工程,重點支持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二里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隋唐大運河國家歷史文化公園、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漢魏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世界古都論壇永久會址、偃師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邙山陵墓群保護展示項目等文化標識項目建設,優先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儲備庫,給予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支持通濟渠洛陽段納入國家級大運河標志性線路示范段。提升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游節、中原國際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世界古都論壇“兩節一會一論壇”國際影響力,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
作為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洛陽在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中將發揮重要作用。《若干措施》明確,支持洛陽舉辦“華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寶展”、“世界古都論壇”、“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等活動。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支持洛陽與鄭州、西安合作成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聯盟,共同舉辦世界古都論壇、世界旅游大會、國際文化旅游節等活動,聯合打造世界級精品旅游品牌。支持洛陽以溝域經濟為抓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圍繞“一溝一產業、一域一特色”,建設“溝谷文旅業、半坡林果業、山頂生態林”的全景式溝域經濟示范帶,支持洛陽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擴大“洛陽源耕”品牌影響力,形成“孟津貢梨”、“上戈蘋果”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
以下為政策原文: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支持洛陽市提升開放能級助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洛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相關處室:
現將《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支持洛陽市提升開放能級助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按照責任分工,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2020年9月27日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支持洛陽市提升開放能級助力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洛陽以開放引領加快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豫發〔2020〕3號),推動洛陽市新一輪擴大開放,提升開放能級,打造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結合省發展改革委職能,制定如下措施:
一、建設高端開放平臺
1.高標準建設綜合保稅區。指導洛陽研究制定加快推進洛陽綜保區建設發展工作方案,統籌謀劃產業布局、園區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支持引入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加工制造、保稅研發龍頭企業和服務貿易類等優質項目,爭取2021年通過海關總署組織的封關驗收。(省政府口岸辦公室、經濟貿易處)
2.支持開發區創新發展。支持洛陽持續推進各類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鼓勵各類開發區積極引進境外創新型企業、創業投資機構,打造品牌化招商引資平臺。支持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建設特色創新示范園區、國際合作園區和智慧園區,圍繞主導產業發展,瞄準發達經濟體、世界500強企業、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引進一批龍頭型、旗艦型外資項目。(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工業發展處)
3.加快推動洛陽都市圈規劃建設。建立健全洛陽都市圈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加快推動洛濟深度融合,洛三、洛平聯動發展。支持洛陽與周邊城市產業協同發展、交通互聯互通、文旅合作共融、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突發事件聯防聯控。(城市發展處)
4.推進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建設。啟動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戰略規劃研究。在省級層面建立鄭洛西聯動發展協作機制,定期召開三地政府聯席會議,謀劃實施跨區域合作重大項目。支持洛陽與鄭州、西安合作成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聯盟,共同舉辦世界古都論壇、世界旅游大會、國際文化旅游節等活動,聯合打造世界級精品旅游品牌。鼓勵引導鄭州、西安高等院校在洛陽大學城設立分校或共建學科。加強洛陽與鄭州、西安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整合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產業發展能級。(地區經濟處、服務業發展辦公室、社會發展處)
二、完善開放通道體系
5.推動洛陽軌道交通網建設。支持洛陽建設鐵路綜合樞紐,協調推動洛陽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盡快獲批,支持呼南高鐵豫西通道、洛陽經平頂山至漯河至周口高鐵、洛陽至十堰鐵路納入國家相關規劃,支持開展滬洛銀高鐵規劃研究;支持呼南高鐵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高鐵建設,統籌推進焦柳、洛宜鐵路改線和鄭鞏洛、鄭登洛等城際鐵路項目,規劃研究焦濟洛、洛陽至三門峽城際鐵路。支持洛陽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報批,規劃研究洛陽都市圈市域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處、省鐵路發展辦公室)
6.加快洛陽公路網建設。加快沁陽至伊川、邵原至新安、嵩縣至汝陽至汝州、嵩縣至內鄉、鄭州至洛陽、三門峽至洛寧高速公路項目,構建“五橫四縱三環”高速路網體系。有序推動G208、G310、G207等普通國省道實施改擴建,支持洛陽建設沿黃旅游公路并爭取納入國道規劃網,加快推進S240濟洛快速路等項目前期工作,支持洛陽與周邊地市共同規劃加密跨黃河通道,結合國省道改擴建,規劃建設公鐵兩用橋,暢通公鐵對外通道。支持洛陽全域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打通道路微循環。(基礎設施發展處)
7.加快洛陽機場建設。協調洛陽機場總體規劃修編盡快獲批,支持洛陽機場改擴建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洛陽機場增開國內外航線,支持洛陽適時開展第二機場研究論證,研究洛陽機場支持政策。推動洛陽機場與周邊機場協調聯動發展,支持洛陽龍門通用機場改擴建,支持欒川、洛寧等符合條件的地區布局新建通用機場,培育發展特色臨空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處、航空經濟處、省政府口岸辦公室)
8.加快洛陽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支持洛陽建設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爭取盡早納入國家建設名單。支持洛陽建設國家、省示范物流園區。支持洛陽重大物流項目納入國家、省“十四五”物流規劃。(服務業發展辦公室)
9.完善洛陽航空口岸功能。支持洛陽航空口岸擴大開放事項納入國家、省“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爭取早日獲批并實現對外籍飛機開放。支持新開國際地區航線、增加旅客吞吐量。支持洛陽機場航站樓口岸區域改擴建。支持設立口岸出、進境免稅店。根據境外旅客數量增長情況,支持適時開通口岸簽證功能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功能。(省政府口岸辦駐鄭州航空口岸辦事處)
10.加快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項目建設。支持洛陽依托中國一拖鐵路貨運編組站樞紐打造區域國際貨運樞紐,盡快建成海關監管查驗場所。支持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與鄭州國際陸港合作,適時開行洛陽到歐洲、中亞地區的鐵路貨運專列。穩定開行洛陽到寧波舟山港的鐵海聯運班列,拓展與天津港、青島港、連云港等港口合作。推進鐵海聯運班列在洛簽發海運提單,提升國際陸港功能。(省政府口岸辦公室)
11.加強與“單一窗口”平臺對接。試點建設全省統一特殊監管區域管理平臺和云卡口系統,支持洛陽依托河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升對外貿易無紙化通關覆蓋率,為申報人提供進出口貨物申報、運輸工具申報、稅費支付、貿易許可和原產地證書申領、出口退稅等全流程電子化服務。(省政府口岸辦公室)
三、夯實開放產業支撐
12.加快制造業園區建設。支持洛陽推進“6+3+X”特色園區建設。加快格力智能制造產業園、銀隆新能源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軌道交通產業園、洛陽大數據產業園的中央空調、新能源汽車、特種機器人等項目引進建設;支持宜陽航空航天智創產業園、偃師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園、汝陽綠色建材產業園、吉利-孟津精細化工產業園、嵩縣中醫藥產業園、新安高端醫療設備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管理,幫助協調解決所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缺口,統籌優化布局相關產業項目優先布局洛陽。支持洛陽市洛新產業集聚區加快智能化示范園區建設。(工業發展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數字經濟處、省政府重點項目辦公室)
13.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加快洛陽高端石化基地規劃建設,支持百萬噸乙烯項目列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出臺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政策措施,加快河南西部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支持洛陽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列入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支持中航光電、晶聯電子、黎明院等重點產業集群企業承擔國家重點項目攻關。統籌推動能源要素向優質企業和重大項目集聚。(能源局油氣處、工業發展處、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
14.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持洛陽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提升洛陽綜合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原制造工業共享云服務能力,加快集成應用創新、構建產業生態。支持洛陽加快5G網絡建設,打造一批省級以上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支持洛陽完善大數據園區配套設施,壯大數字經濟規模,建設國家大數據方向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數字經濟發展處)
15.支持服務業提質擴容。指導洛陽編制服務業“兩區”規劃綱要。支持洛陽商務中心區建設,加快金融、會計、咨詢、法律、會展等高端服務業機構集聚。鼓勵洛陽規劃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園區,支持符合條件園區納入省重點管理。支持洛陽市先進制造產業集聚區、伊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省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單位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洛陽創建省家政服務業試點城市。支持欒川、嵩縣等符合條件的縣(市、區)申建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建設,以及符合條件的景區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服務業發展辦公室、工業發展處)
16.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洛陽以溝域經濟為抓手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圍繞“一溝一產業、一域一特色”,建設“溝谷文旅業、半坡林果業、山頂生態林”的全景式溝域經濟示范帶,支持洛陽建設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擴大“洛陽源耕”品牌影響力,形成“孟津貢梨”、“上戈蘋果”等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農村經濟處)
四、激發開放活力潛力
17.打造創新發展平臺。加大洛陽自創區支持力度,推動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國家級區域類雙創基地;支持黎明院、軸研所、洛鉬集團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普萊柯建設生物安全P3實驗室;推動洛陽清洛基地、上交大特種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支持高新區與清洛基地聯合建設河南省智能裝備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牽引帶動周山科創走廊建設。(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
18.激活縣域經濟。支持具備條件的縣(市)設立保稅倉、出口監管倉庫,申建保稅物流中心和功能性口岸(海關指定監管場地)。鼓勵洛陽縣域之間建設“飛地園區”,探索建立稅收分配、政績考核等利益分配機制。總結認定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市),協調推進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省政府口岸辦公室、地區經濟處)
19.提升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支持洛陽大學城建設,指導幫助洛陽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建設研究院或校區。支持駐洛高校加入“新絲路大學聯盟”,推進實施“留學洛陽計劃”。支持河南科技大學爭創“雙一流”大學,洛陽理工學院、洛陽師范學院等駐洛高校建設優質特色學科。支持河南中醫藥大學平樂正骨實習實訓基地、河南林業職業學院遷建等項目建設。指導幫助洛陽創建1-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豫西公共衛生中心、河南省第二兒童醫院、河科大一附院腫瘤醫院等重大項目建設。(社會發展處)
20.建設黃河歷史文化地標城市。以建設河洛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為契機,加快推進文化地標工程,重點支持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二里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隋唐大運河國家歷史文化公園、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漢魏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世界古都論壇永久會址、偃師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邙山陵墓群保護展示項目等文化標識項目建設,優先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儲備庫,給予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支持通濟渠洛陽段納入國家級大運河標志性線路示范段。提升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游節、中原國際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世界古都論壇“兩節一會一論壇”國際影響力,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社會發展處、服務業發展辦公室)
21.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支持孟津、新安、吉利等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支持洛陽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協調行業部門,支持故縣水庫灌區、前坪水庫灌區、洛陽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小浪底水庫庫周地質災害治理列入國家“十四五”專項規劃。支持嵩縣抽水蓄能電站列入國家規劃。(農村經濟處、能源局電力處)
五、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22.深化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支持一拖集團、中石化工程公司等企業利用海外平臺,輸出優勢產能,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興市場。支持洛鉬集團實施海外資源收購,實現企業金屬品種多元化的抵御風險的能力。支持伊電控股聯合忠旺集團與河南國際合作集團共同建設幾內亞鋁土礦項目,加快提升全鋁產業運營效益。支持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泰國設立子公司。穩定運營中白工業園區一拖東歐研發中心。加快推進境外經貿(產業)合作區加快發展,支持烏茲別克斯坦洛陽—布哈拉農業綜合示范區升級為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區域開放處)
23.深化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支持洛陽舉辦“華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寶展”、“世界古都論壇”、“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合作博覽會”等活動。推動河南科技大學與荷蘭澤蘭德大學合作辦學項目、與莫斯科動力學院合作舉辦河南科技大學莫動理工學院等項目落實。支持洛陽師范學院與馬來西亞城市大學聯辦創辦“河洛學院”及“一帶一路”中馬研究院,高質量建設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意大利研究中心。支持洛陽依托職業教育資源,打造“一帶一路”藍領職業教育與培訓基地。(區域開放處、社會發展處)
24.加快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積極鼓勵院所院校及企業,通過共建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合作形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科技合作。推進國際大型龍頭企業與洛陽市合作,積極建設產業研發和培訓基地。(區域開放處、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
25.充分發揮省級重大外資協調推進工作機制作用。加大對洛陽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監測調度,幫助企業解決需省級層面協調解決的問題,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方面要素保障。推動洛陽重大項目納入國家雙多邊合作機制框架,面向全球進行推介合作。對特別重大的外資項目,支持納入國家外資工作專班。(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處)
六、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26.提升營商環境便利化水平。支持洛陽對標國內外前沿水平,加大改革創新力度,開展重點指標攻堅,推動企業開辦、獲得電力、不動產登記、政府采購等營商環境評價核心指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組織協調相關領域專家,加強對洛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培訓指導,補齊突出短板,力爭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邁入中西部前沿行列。(營商環境建設處)
27.創建營商環境示范城市。支持洛陽在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方面進行探索,研究制定提升辦理破產等法治化指標的政策舉措,努力打造全省法治化營商環境示范城市。(營商環境建設處)
28.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指導洛陽編制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方案,優先向國家推薦,積極推動納入國家示范城市名單。(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