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演藝>演藝劇目庫>

    演藝劇目庫

    【深圳】唐詩逸領銜舞劇《昭君》

    2020-07-23    來源:大麥網    編輯:劉穎

    【深圳】唐詩逸領銜舞劇《昭君》

    時間:2020.05.12-12.31

    場館:深圳市|深圳保利劇院

    場次時間均為演出當地時間

    場次 2020-05-12周二20:00  2020-05-13周三20:00

    票檔  280元  480元  680元  880元  980元

    演出介紹

    民族舞劇《昭君出塞》

    舞劇《昭君》講述了漢元帝時期,為了保邊塞安寧,昭君“請纓赴塞上”,終老塞上、完成和親寧邊使命、促成民族和睦的一段佳話歷程。舞劇在戰爭到和平的沿變發展中刻畫了昭君在面臨無奈與苦楚,各種抉擇之間的種種心路,體現了女性在面對“和親”這一政治行為時的大義與勇氣,從而表現出華夏民族的大愛情懷和家國情懷。

    序:烽煙

    邊塞某地,峰火矗立:陳尸遍野,哀鴻遍野,遙居宮中的昭君,似乎聆聽到了邊塞的哀怨,懷抱琵琶,感悟著自己的使命……

    一幕:和親

    漢后宮的待詔,每時每刻都重復著項屑、寡淡、空曠和冷寂。圣旨到,皇命和親奴匈奴單于,王嬙(昭君)自命接旨,香溪愿隨前往,為其分優、陪伴。未央正殿,漢元帝設宴迎接匈奴呼韓邪單于父子,漢將衛疆同復珠累因各自立場,你爭我斗起來。呼韓邪單于為緩解氣氛,提出和親。昭君登場,六宮粉黛無顏色,漢元帝心生悔意,呼韓邪喜出望外,復珠累百思不解。

    二幕:出塞

    長安城外,灞橋柳色,和親車仗,蕩蕩北上。長途跋涉,困頓勞苦,呼韓邪照顧昭君體貼入微,昭君對其漸生愛意,復珠累對此卻不以為然。昭君對新生活,幾分欣喜、幾分盼念。長夜漫漫,苦于奔波。昭君面朝濕地,香溪為其巧梳枚,入帳而憩,夢中想起了故鄉的美好與戰亂,誓在有生之年,筑就邊塞安寧!

    三幕:賀婚

    胡笳聲聲,婚禮如期,盛裝獻舞,鷹踏角力,“海青”翩翩。眾客開懷暢飲,進獻者與侍女交相輝映。

    被復珠累五花大綁的衛疆打破了這和諧的氣氛。呼韓邪怒斥復珠累,昭君則囑香溪松綁,衛疆叩謝,隨即怒目相向復珠累,為此呼韓邪再次下令不得犯邊。昭君望和親可帶來美好的生活。

    四幕:寧邊

    瘟疫流布,人心惶惶。復珠累受命救急安撫,命巫師作法驅病,效果欠佳。昭君不顧安危,親身給藥與病人,效果甚為顯著,復珠累對昭君的飲佩之情油然而生。

    喜極悲來,呼韓邪單于病逝的消息,震驚世人。昭君悲傷過度,在幻境中找尋著呼韓邪的身影,與其憧憬美好。回到現實,昭君為漢匈和平“從胡俗”,共建草原繁榮,共筑邊塞安寧。

    尾聲:共榮

    昭君用盡一生堅守著這份使命,用一生駐守著邊塞安寧,用畢生心血換來漢匈的祥和,用一生贏得漢匈人民的愛戴……


    導演闡述:

    關于昭君,現代人總是帶著偏執的狂想。

    畫工棄市,平沙落雁,靜境寧邊,魂歸青冢……君命與烽火、民族與大義的傳奇,千百年來不停地澆鑄在這個女子身上,“昭君”二字承載著大眾對中國古代女性美好的幻想,成為了人們向往和平的情感寄寓。

    王昭君在史書中筆墨寥寥的虧欠,被藝術家們用無盡的詩歌與樂舞所彌補,以“昭君”為題進行舞劇創作,實際上是從國人文化共鳴的至高點出發,歷經一場關于家國與氣節,勇氣與情感的冒險。珠玉在前,我們一直在思索如何做才是我們所理解的“昭君”,我試圖在新的文化視角和歷史緯度中與她進行一次“對話”,剝離掉所有被附加的符號和光環,以女性的通感,體會每一次選擇背后那令人動容的勇氣,我似乎找到了所有問題的答案:那些個人命運與家國時代的選擇,背井離鄉的無奈,靜境寧邊的苦楚,都在邊塞五十年未起的烽煙中被“大愛”所命名。

    我無法崇高化一個女性在家國與個人之間所作出的選擇,但我相信,每一次選擇都離不開她個人化的情感和思考,而這些則是最吸引我們的地方。舞劇從戰場的《烽煙》開始,以胡漢的《共榮》收筆,戰爭到和平的沿變,不僅僅是時代政治與文化的歷史運籌,更是女性英雄史詩的壯闊書寫。

    離宮絕曠,遠集西羌,一襲紅裘,琵琶擁懷,風沙中的身影愈發清晰,歷史的宏章緩緩打開。

    聽,鼓聲漸近。

    看,烽煙已燃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