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7日訊 日前,北京市文物局印發了《北京市文物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科研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不斷激發科研活力,激勵科研工作人員擔當作為,切實提高局系統文物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具體措施上,意見提出發揮導向作用,注重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工作,建立研究體系;深化機制創新,強化能力建設;夯實科研基礎,發揮“帶頭人”作用;爭取政策支持,加強外部交流;加強標準研究,實施保護戰略;加大宣傳力度,推動成果轉化;注重人才培養,加強隊伍建設。
意見提出,北京市文物局各級領導和全體工作人員要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各單位一把手直接負責本單位科研工作,研究制定符合本單位發展要求的科研規劃和工作計劃、措施,并組織實施。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優化科研工作考核機制,每年安排必要的研究項目,做到日常工作與科學研究協調進展,形成學業務、做科研、比成果的學術科研氛圍。
同時,圍繞北京市委市政府推進“一軸一城、兩園三帶、一區一中心”等重點工作任務,通過深入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為城市發展提供文化研究支撐。與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等優勢科研力量進行聯合研究,形成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的戰略合作機制。建立充實各類科研基地、實驗室和博士后工作站,提升重大課題培育能力。充分發揮重點科研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加快推進各單位科研能力建設,帶動文物局系統科研水平向縱深發展,形成一批具有持續性和突破性的科學研究成果。
另外,意見還提出要加強基礎資料的搜集、整理、錄入、研究;加強文物價值的研究與展示;加強在北京史地、革命文物、文化遺產保護、文物修復綜合技術等方面的研究。鼓勵文博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兼任學術帶頭人,暫無高級職稱人員的單位可外聘學術帶頭人,研究類型相似的單位可聯合聘用學術帶頭人。促進“標準化+文物保護+科技創新”行動,選取有較強適用性的單位為試點,推廣示范地方標準,不斷擴大標準影響力。構建層次明晰、要素完整的文物保護標準體系框架,使文博事業在規范科學的體系下快速發展。統籌規劃每年“北京市文物局學術科研月”活動。充分發揮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北京文博》、館刊等媒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