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在其他行業看來,新冠疫情肆虐之際,由于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業自身的特殊性和準入條件,其所面對整體公共視線與核心社會焦點相對其他行業似乎會呈現一定程度的淡出與靜寂。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總括藝術品拍賣行業實際遭受重創的深度、廣度,不僅并不亞于其他行業,反而具有別樣的苦澀與尷尬。借用美國《藝術日報》網站2月16日新聞標題——“因為新冠病毒疫情,世界藝術市場感受到了壓力”。2月17日北京拍賣行業協會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拍賣行業的影響調研分析報告》甚至指出“受疫情影響拍賣企業損失明顯,經營預期普遍不樂觀”,強調“1月下旬以來全國范圍內被迫暫緩的拍賣活動不少于2000場。同時,影響正溢出至上下游相關行業”。
于是2-3月間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繼續在驚愕之中忐忑觀望,接著就無奈中止傳統、規律與集中、定時的春拍繁忙季運轉程序。大疫當前,具有鮮明公共聚集特征的線下拍賣沒有理由依例“繁忙”,由此出現中國藝術品拍賣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集中空檔期。同時,吻合整個社會抗疫基調的亢進,整體結構變化與應對趨向也不失時機悄然發生。
新冠疫情帶來網絡
藝術品拍賣發展機遇
遽然爆發的新冠疫情,使線下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得不按下暫停鍵,在困惑、焦急中等待轉機,所有相關運轉系統以及諸多有關疫前市場走勢的預測也都不得不接受尷尬。
先是2月初“藝拍”巨擘佳士得、蘇富比、英國哈布斯堡(Habsburg Auction Rooms)及中國嘉德、保利香港等拍賣行宣布將原本規律呈現的3月繁忙拍賣季延遲至2020年的第二個季度進行。
但接踵疫情發展的嚴重程度與不明朗趨勢,又使剛剛延遲的拍賣計劃再度延遲,促成歷史上原本規律呈現的3月繁忙季首顯寂寞,并順勢產生骨牌效應,造成相關藝術品拍賣配套機構系統連鎖紊亂及諸多不理想現象接踵發生。其中紐約亞洲藝術周、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迪拜藝博會等大型活動相繼延期、取消,與藝術品拍賣行業的尷尬停滯遙相呼應,行業表征尤為突出。
面對新冠疫情的肆虐影響,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在短暫困惑、徘徊之后迅速做出反應,集聚精力轉向應對、改變。于是付出成本少、準入門檻低、消費頻率高、跨境交易便利的線上“網拍”不意勃興,獲得了特殊的發展機遇。
數據信息表明,僅2-3月間,至少有2000多家線上藝術品交易平臺脫穎而出。雅昌藝術網因此欣喜預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勢必會迎來新一輪的大洗牌”,“藝術品市場必定‘危’中有‘機’”。
由此認為,基于新冠疫情而異軍突起的線上藝術品拍賣市場所獲得的發展機遇,在揭開線上網絡藝術品拍賣市場新一頁的同時,也開始改寫、彌補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全部歷史。
應當看到,后疫情時期線上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勃興,首先表現在基于大愛之心的慈善“義拍”。也就是說,慈善“義拍”拉開了“網拍”勃興的序幕。
粗略統計,從2月初開始,在全國各大拍賣行紛紛舉辦的抗疫義拍活動中, 2月7日上海玉佛禪寺通過上海拍賣微拍平臺“海上藝槌”舉辦的“玉佛呈祥”主題“義拍”;2月10日西湖當代美術館、童雁汝南工作室等機構聯合華辰拍賣策劃組織的“藝起扛,愛無疆”當代藝術拍賣;2月24日西泠印社推出的“戰疫情,獻愛心——蒲公英計劃師生作品義拍”;2月29日上海嘉禾的“益起善·共抗疫情”義拍;3月9-10日嘉德的“至誠——中國嘉德網絡公益拍賣”等尤為搶眼。有的專場義拍,甚至連續多次進行,反響不俗。這類慈善拍賣適時彌補了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積極參與社會集中抗疫的責任位置,客觀上為后疫情時期線上中國藝術品拍賣逐步走向成熟、穩定奠定了基礎。
“網拍”熱烈,記錄不俗,
翹楚標志仍是“大行”、“精品”
后疫情時期網絡藝術品拍賣的發展機遇,既源自慈善“義拍”,也源自中華民族的愛心傳統。當此時期的網絡藝術品拍賣,在自豪改寫中國藝術品慈善救助歷史的同時,也同時改寫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歷史。
最新信息顯示,熱烈網拍中,較早進行的“玉佛呈祥”專題義拍共得善款296635元。
以抓精致、促頻率著稱的上海嘉禾“益起善·共抗疫情”義拍專場累計圍觀人數68024次,出價983次,籌得善款37.6萬元。
參與面廣、影響較大的華辰拍賣等機構“藝起扛·愛無疆”專場300件藝術品分場拍賣。第一場78件拍品上線瀏覽量達11.8萬人次,籌得善款109.1萬元。
由央視書畫頻道主辦,位居首都北京的榮寶拍賣公司所承辦的“美善不息·全國書畫名家抗擊疫情主題創作慈善拍賣”,因拍品不俗,參與者眾多,一開始就籌集善款1061.2萬元,開創后疫情時期慈善義拍成交紀錄新高。
相比其他慈善義拍,由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巨擘嘉德拍賣主辦的“至誠——中國嘉德網絡公益拍賣”,168件義拍作品100%成交,總交易額達1574.56萬元,穩居榜首。
從關注熱度與最終成交紀錄來看,不惟“義拍”,也不惟“網拍”;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拍場的翹楚,依舊屬于標準的“精品”與實力雄厚的巨擘“大行”。
如上海嘉禾“益起善·共抗疫情”專場,由汪勇捐贈的清光緒間入宮任內廷供奉給事、深得孝欽皇后信任的女史畫家繆嘉惠的《雙喜松壽圖》一出場即頗受關注,累計出價82次,終以3.25萬元價格成交。“至誠——中國嘉德網絡公益拍賣”張曉剛捐贈2008創作“大家庭”系列典型作品《穿海魂衫的男孩1號》爭奪更為激烈,拍得180萬的最高紀錄。
至此,202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得以留下令人難忘的記憶,其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史的價值意義,相信大家在不久就會明顯感覺到。
新冠疫情帶來
藝術品拍賣市場結構變化
新冠疫情在帶給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重創影響的同時,也促使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其具體表現,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基于傳統愛心的線上義拍助推網絡拍賣形式加快規模化、序列化、專題化、品質化、力量化趨勢。
如華辰拍賣等機構連續推出的“藝起扛·慈善義拍”、上海嘉禾連續推出的系列網拍——“每周藝拍”及藝術家直播等。
其中“每周藝拍”至今推出四海集珍、卷云集、琥珀光、新紀元、如磬、海派薪火、拍場拾珍、國石瑰寶、金石永年等11期專場,涉及書畫、瓷器、紫砂文玩、雞血石、青田石、金石篆刻等多個門類。
嘉禾系列網拍和劉海粟、陸儼少、謝稚柳、陳佩秋、程十發等藝術大家后代直播帶貨形式,對凸顯網拍節奏快、視覺沖擊力強等性格優勢與有效發掘海派繪畫潛力、促進海派繪畫持續性發展和生態演化再生及合理塑造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性格、機制等,都具有重要的實踐、示范意義。
2、從一度熱烈真誠的線上“義拍”,轉向相對規范、成熟、集約、穩定的線上“網拍”,翻轉起伏中,標志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結構已發生重要的變化。
與此同時,線上網拍也由原來藝術品拍賣系列中的配角位置,迅速上升為主角位置,標志晚到的“網拍”已開始集中沖擊傳統線下藝術品拍賣市場長期主流的領袖地位。
3、特殊時期、特殊區段的集中瀏覽與集體關注,促使線上拍賣參與群體遽然擴大,原偏向年輕化或特殊群體的個性化現象開始逆轉,推動藝術品拍賣出現新性格特征基礎上的另一種不同意義的大眾化、年輕化趨勢。
4、適應線上拍賣節奏與參與者特殊需求,拍賣主題快捷多變;能滿足新競拍者、瀏覽者年齡、身份結構的新拍賣主題、拍賣形式應運而生并逐漸走向成熟、穩定,推動藝術品拍賣性格更加趨向豐富多元,新性格特征更加準確、明晰。
5、適應市場流動性增強,滿足線上拍賣節奏、性格、特點及參與者年齡身份背景等需求,可視化程度高低、網絡流暢與否、相關配套設施是否合格前衛等新技術要求門檻越來越高。
以4月19日晚21∶00臨近,嘉禾網拍五期“海派薪火——海上書畫名家作品專題”為例,在即將進入藝術品拍賣最激動人心的“結拍”時刻;在遵循常規促使大部分競價者希望能在最后時刻加價戰勝競價對手的關鍵之際,由于訪問量過載,導致所有買家無法打開頁面參拍。待系統恢復時,專場“結拍”的黃金時間已赫然越過,而原來心理價位400萬元的劉海粟《朱砂峰》畫作,因最后一刻網絡發生的意外堵塞,遂讓一位競拍者僅以126萬元價格意外拍到。
后疫情時期
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應對趨向
根據目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出現的一些結構性變化,我們認為即將面臨的應對趨向,或將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新冠疫情導致的“不可抗力”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沖擊影響,促使我們需要盡快制定能夠切實預防不可抗力、保證藝術品拍賣市場迅速應對、可以滿足特殊市場需求、促成平穩過渡的一系列應急預案和必要配套措施。有關部門還應成立專門機構具體協調管理,保證相關措施的順利落實。
2、新冠疫情促進的網絡藝術品拍賣將更加走向穩定、成熟,由此帶來適合這一拍賣形式甚至是整個藝術品拍賣業態,包括材料、技術(競拍系統設計、競價邏輯技術、抗并發技術、背景技術等)、人才(文案編輯、專業直播)、設備及相關文化資源供給等要素在內的一系列發展機遇。
3、適合網絡藝術品拍賣性格及持續、穩定發展、消除不信任感的新誠信機制建構(如嘉禾接受網絡擁堵現實不予變換規則等舉措)、新鑒定機制建構等迫在眉睫,并將不斷強力制約、影響網絡藝術品拍賣市場甚至是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
4、適合網絡藝術品拍賣市場不斷深入發展,系統化、專題化、品格化、精細化、跨界化趨勢將逐步加強。隨著疫情形勢好轉,穩定、高效的線上、線下同步合成拍賣方式,將成為另一種適合當代藝術品拍賣潮流的重要形式。
如3月4日北京市文物局“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北京文物拍賣市場影響”,“促進疫情期間文物拍賣企業發展,推進網上拍賣”專門印發《北京市文物局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支持文物拍賣企業依法開展網上拍賣的意見》。3月5日,北京市文物局又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北京君一明十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辦2020年文物藝術品(一)網絡拍賣會審核做出批復,率先釋放文物拍賣市場將要發生重要變化的信號。
5、隨著新冠疫情局勢的逐步好轉,以及國家文化產業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經久集聚的諸多潛能將待機尋找適時釋放。
這些潛能將至少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后疫情時期網絡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勃興,促使參與拍賣的群體增量迸發、專題競拍幾率增高。
2、各大拍賣公司因疫情影響停擺的常規春拍繁忙季蘊藏的拍場能量亟待釋放。其中5-6月英國哈布斯堡、中國嘉德、保利香港、東京中央、邦瀚斯、蘇富比、佳士得等各大拍賣公司逐步對已經列入的拍賣計劃推進實施,整體拍場將期待新的交易紀錄平衡特殊時期藝術品拍賣市場已經發生的不平衡現象。
3、隨著市場調節力度加大,“減量增值”趨勢增強,特殊投資需求增強,掌控優質收藏資源者將適時投放藏品,博取新的收藏利益;而因疫情影響滯緩、蟄居的藝術品投資人也將尋機釋放投資需求。
4、適應疫情好轉后藝術市場的發展需求,大批藝術家疫情期間養精蓄銳創作積累所不能釋放的藝術作品急切需要投向市場,實現產、需對接。
5、適應線上獨立及線上、線下同步合成等新趨勢所形成的新藝術品拍賣結構,將影響并帶動相關產能尋機釋放。
(相關數據資料由上海嘉禾等拍賣公司提供,特此說明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