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工藝美術>展覽速遞>

    展覽速遞

    朱昱個展——靜音

    2020-05-06    來源:    編輯:邱娟



    展覽名稱:朱昱——靜音

    開始時間:2020-05-16

    結束時間:2020-07-05

    參展藝術家:朱昱

    策 展 人:長征空間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中一街

    朱昱在長征空間的第三次個展“靜音”將于2020年5月16日(周六)開幕,觀眾將通過畫廊升級改造后新設置的入口進入一個對稱布局的空間,出入于藝術家在過去五年中所創作的20件全新作品所構成的繪畫世界。

    “靜音”是藝術家的行為法則——絕對的無聲作為一種選擇,意味著繪畫是一種拒絕系統支撐和觀念佐證的實踐。“靜音”也是藝術家在這個現實世界中的工作模式——如同潛水艇在深海中靜默隱身,把自己變成人類科技所能探測到的世界中的一個“無”,唯有如此,才能以接近理想的狀態完成它的使命。因此,“靜音”也是一個拒絕文字和聲音的展覽——它不會提供藝術家自述、評論人闡釋、展覽標簽、或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展覽指示。

    但這個展覽的確以近乎赤裸的方式呈現了藝術家過去五年的工作,以慣被稱為繪畫的這種形態。展出的作品包括一張近期自畫像、一組靜物和幾個人物姿態的局部。構成展覽主體的靜物,有盛于平盤上的單顆或幾顆心臟——是血與肉的本質,表面卻呈現冰冷的金屬質感;一組金屬質感的盤子,上面殘留著香煙燃燒后的灰燼——作為物質和時間的雙重剩余,為時空的變換提供了著陸點,彈指一揮間形成深邃的宇宙;成對出現的空白瓷盤,對稱地居于畫面的左右——圓盤的形體在月光般朦朧的感性中變換虛實。

    在朱昱的工作中,繪畫是行為,也是實驗,但不是圖像,也不是觀念。作品與觀者的溝通及其與世界的關系基于個人的觀感,而個體經驗間的阻隔——通常表現為觀者見到作品時產生的疑惑和抵抗——正是藝術的唯一性與自由的證明。實際上,對朱昱來說,藝術家的一切早在出生前就已經被上帝安排好了,他一生的藝術實踐就是在尋找那個被上帝賦予的唯一性。以“唯一性”為核心,朱昱拒絕了所有標準話術,排除了人們對共享經驗和共同標準的依賴。

    配合朱昱2020年個展“靜音”,長征空間全新開設的藝術家研究室也將同時啟用,以一部特殊的印刷品展示朱昱以往的繪畫——一張連續的拉頁,呈現出一條由藝術家過去的所有繪畫所組成的河流。在這里,朱昱的畫成了一組物證、一個“案件”。此印刷品是研究者和策展人劉畑針對朱昱的工作而構思制作的出版物項目《A Case》的組成部分。

    關于藝術家

    朱昱(1970)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是90年代觀念藝術的先驅之一。無論是他貫穿藝術生涯的繪畫實踐、觀念作品或是早期的行為作品,其所探索的藝術語言都很難找到類似的參照去進行歸類。對當代藝術語言獨立性的思考及深入探討,才是朱昱身為藝術家工作的目的。

    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00年代初期,朱昱的創作形式以行為藝術作品為主;而后他進行了一系列以藝術方案進行的創作,例如作品《為聯合國成員國所作的192個藝術方案》(2007)將全球化、人文地理、社會、經濟、宗教等等這些內容和符號在一個個框架中形成了一種固定模式,可以任意在任何國家中展開創作形成方案,以看似輕松幽默的態度對當代觀念藝術的工作方法進行調侃和反思。

    2001年的《獻祭》成為朱昱自2004年開始呈現其繪畫工作的楔子,《獻祭》行為現場遺留下的餐盤,成為與高度主觀的油畫作品《剩餐01》(2004)的視覺連接點。朱昱的繪畫并非對靜物的簡單描繪或研究理解,藝術家在此更多的是通過日積月累的身體力行從觀念、技法、視覺語言、觀看方法等不同角度去探索繪畫的本質。自“剩餐”系列,朱昱持續深入在繪畫語言上的研究至今已逾十五年,創作了“茶漬”、“石子”、“痕跡”以及2020年個展“靜音”的全新作品等。朱昱的繪畫試圖回避社會隱喻性,從嚴格的批判實踐中提煉出個體經驗的阻隔,以再現其藝術的自由與唯一性。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