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珠寶>知識小百科>

    琥珀,瞬間即永恒

    2020-04-30    來源:騰訊網    編輯:趙輝

    琥珀,通俗地說就是一種植物的樹脂,是植物分泌出的一種黏稠狀或凝膠狀的液態分泌物,這種分泌物經長期掩埋漸漸揮發掉一些成分后,再經氧化、固結,逐漸形成為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礦物。

    一、琥珀的形成

    雖然在歷史上人類很早就發現并利用琥珀,但對琥珀為何物,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始終不甚了解。唐代詩人韋應物在《詠琥珀》中道破天機:“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該詩生動地描述了琥珀的成因。到了近代,隨著化學、物理學和地質學等現代科學的發展,人類憑借科學知識和手段,真正揭開了琥珀的神秘面紗。

    天然琥珀的形成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部分:樹脂——柯巴脂——琥珀。地質學研究表明,琥珀是松柏科樹分泌的樹脂形成的化石。

    世界上最大的由琥珀制成的馬賽克,在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的琥珀博物館展出。

    地質學家將地球分為若干個地質時期。其中距今2.5億—2.05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蘇鐵類植物和銀杏得到進化和發展,蕨類植物和松科植物多樣化,出現了大型動物恐龍;距今2.05億—1.3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鳥類得到發展,恐龍類多樣化,松科植物處于優勢地位;距今1.35億—6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恐龍滅絕,開花植物發展,現代昆蟲家族形成,在加拿大、法國、黎巴嫩、美國新澤西州和西伯利亞發現有此年代的琥珀生成;在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古新世時期,出現了胎生哺乳動物和庫頁島琥珀;5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出現了波羅的海琥珀和阿肯色州琥珀;在距今3400萬—2300萬年前的漸新世時期,出現了多米尼加和墨西哥琥珀;2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時期出現了比特菲爾德琥珀。當然,隨著對琥珀的不斷發現和研究,有些時間段和產地也被不斷更新。而在距今260萬年的第四紀之后,人類才開始出現和繁殖。

    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時期,地球上生長著許多松柏科植物。那時的氣候溫暖、潮濕,但還無人類。這些樹木含有大量液體樹脂,樹脂從樹木里流淌下來落在地上。隨著地殼的運動,那些原來是原始森林的大片陸地慢慢地變成湖泊或海洋而沒入水下,后來樹木連同樹脂一起被泥土等沉積物深深地掩埋。經過幾千萬年以上的地層壓力和熱力,并在地下發生了石化作用,這時樹脂的成分、結構和特征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最后,隨著地殼不斷地升降運動,石化了的樹脂被沖刷、搬運到一定的地方。由于水流速度的降低,在某些地方沉積下來,然后發生成巖作用,從而形成琥珀礦。

    琥珀按產出環境,可以分為海珀、礦珀和湖珀三類。琥珀形成后,在漫長的歲月中歷經地殼的升降遷移,風蝕日曬,冰川河流的撞擊沖刷,有的露出地表,有的被再次掩埋。那些原本沉積于海床或附著在海岸巖壁的琥珀礦,由于受到日積月累的海水沖刷,匯入大海的琥珀,稱為海珀(也稱為海石)。在波羅的海,這類琥珀的地層位于距海岸較遠的深海海底,有不少琥珀是被大海的波濤從海床中沖刷出來的,一般都在距離海岸線50英里(80.45公里)的海面漂浮,其中一些又被波浪帶到海岸上。這些琥珀常與海草糾集在一起,由于海水的沖刷和侵蝕,盡管外觀比較光滑,但品質也受到了一定影響。據科考研究,該地區的琥珀地層的地質年代為距今4000多萬年前的始新世,后又經科研推算在5000萬年前的晚始新世就已經存在。最著名的海珀為德國和波蘭所產。另一類為礦珀。在波羅的海地區,它直接采自地表以下45~90米的藍泥地層中。處于密封狀態的礦珀,保持了原始狀態,其中與煤層伴生在一起的就叫做煤珀。第三類稱為湖珀,是山谷中的琥珀原礦,歷經長久的雨水穿鑿,自山巖中剝落,隨溪流進入下游的湖泊而得。湖珀的數量最少,礦珀的品質最佳。

    比龍標本的翅膀。

    最早的波羅的海琥珀沉積地點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塞姆蘭特半島的野生世界里。這證明琥珀森林大約在5000萬年前的晚始新世就已經存在。早始新世時,琥珀森林的面積非常大。到了始新世的時候,海洋已經向東升起,摧毀和淹沒了琥珀森林的大片面積。另一方面,大型的河流將樹脂從北方沖刷到早第三紀的淺海中,在那里,它們在巨大的三角洲安定下來,并就此得到自然的保護,不再受天氣劇烈變化的影響。已知最大的琥珀沉積區域塞姆蘭特半島的藍泥層就是這種方式形成的。但是這些琥珀礦層非常深,挖掘的代價甚高。到了距今6500萬—1000萬年前的晚第三紀,地理環境再次發生完全改變,海水幾乎從歐洲盆地西北部全部退出,波羅的海區域重新出現了陸地。從中新世開始,斯堪的納維亞和波羅的海平臺的大型河流將碎屑沉積物向南運送到歐洲大陸西北部和德波盆地的東部,沉積成為褐煤沙地,在這種運輸的過程中攜帶了大量的琥珀。之后,褐煤沙地帶著琥珀離開第二次的沉積點,隨著第三紀地層繼續移動。至少經過這第三次沉積,才再次安定下來,成為今日的琥珀礦藏。

    最具規模的波羅的海琥珀再沉積發生在大約200多萬年前的更新世。對琥珀現在這種向東延伸到俄羅斯、向西延伸到愛爾蘭和英國海岸、向南延伸到德國丘陵地帶、向北擴展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排列走向,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那些界限恰好與冰川沉積物的覆蓋相吻合。大型的大陸冰河作用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開始,穿越波羅的海盆地,把規模巨大、夾雜著琥珀沉積物的巖堆和巖石,運送到北歐平原。當冰塊停頓或后退時,沉積物便不斷在此處沉積下來。從冰河時代到現在,不少琥珀曾被陸地上的河流或是被大海沖刷到另一個沉積地點。全新世的這種地質運動,是后來在北方或是波羅的海沿岸漂流物中找到琥珀的主要原因。

    二、琥珀的文化

    關于琥珀,許多人最初的記憶大約都是因為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琥珀》。課文描寫了“很久很久以前”,一只蜘蛛在捕食蒼蠅的時候,被一滴滴“老松樹的黃色淚珠”包裹。隨著時間的流逝,松脂逐漸變成化石,最后被海邊的一對漁民父子拾到。

    故事似乎有些傷感,兩個小生命就這樣瞬間逝去,但從另一方面講,兩個小生命也因此得到了永恒。那一滴滴“老松樹的黃色淚珠”將它們的生命凝固,同時也把時間凝固,讓它們穿過時間的隧道,來到了海邊的那對父子面前。如今,這種“凝固的時光”正在世界各地大放異彩,成為人們鐘愛的首飾和收藏品。

    事實上,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已經對琥珀這種晶瑩剔透的化石產生了興趣。古代歐洲人常常將琥珀制成護身符攜帶在身邊,認為可以驅邪避惡。那時候琥珀的價格堪比黃金,某些地區更是把琥珀作為流通的貨幣使用。

    “琥珀宮”共有12塊護壁鑲板和12個柱腳,全都由當時比黃金還貴12倍的琥珀制成,“琥珀宮”同時還飾以鉆石、寶石、黃金和銀箔,這些琥珀、黃金和寶石的總數量高達10萬片,總重量超過6噸,建成后的“琥珀宮”被譽為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當宮殿內的蠟燭被點亮后,整座琥珀宮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經過在大自然中千萬年以上的演變而形成的琥珀,自古以來就是歐洲貴族佩戴的傳統飾物,也是歐洲文化的一部分。歐洲人對琥珀的迷戀一如中國人對玉石的鐘愛。古代歐洲,只有皇室才能擁有琥珀,琥珀被用來裝點皇宮和議院,成為身份的一種象征。公元前1600年,波羅的海沿岸的居民,就以錫和琥珀作為貨幣,與其南方地區的部落交易,換取銅制造的武器或其他工具。

    公元前200年,歐洲中部的美錫尼人、腓尼基人和伊特魯利亞人共同形成了一個以琥珀為基礎的商業網。同一時期,波羅的海的琥珀則經由愛琴海輾轉流傳到地中海東岸。考古學家就曾在敘利亞挖掘出古希臘美錫尼文明時期的瓶和壺,在容器中發現波羅的海的琥珀項鏈。

    公元5世紀,羅馬人更是遠征波羅的海,尋找琥珀,琥珀的交易也在這時達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中古世紀,波羅的海琥珀以宗教器物的用途而風行。自13世紀以來,琥珀大量用于裝飾品,主要由一大塊琥珀雕成,然后再嵌有金銀細絲和寶石,如化妝盒和眼鏡框等。

    18世紀,琥珀藝術的巔峰之作當屬著名的“琥珀宮”,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1701年,第一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為了給他的王后一個豪華的居所,讓人在柏林的夏洛特堡宮內建造了這一奢華宮殿。著名建筑設計師安格拉 舍魯特受命設計了這一建筑,并由多國的著名工匠對其進行了裝修。最終成形的建筑內部鑲嵌了大量的黃金和寶石,風格上頗似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由于建筑內部最主要的裝飾材料為當時價格極端昂貴的琥珀,因此,該宮殿得名琥珀宮。

    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的琥珀博物館展品,大約5000萬年前被困在里面的琥珀碎片,經過時代的沉積最終出現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河流中。

    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訪問普魯士,這座宮殿便被新任國王腓特烈 威廉一世作為俄普親善的禮物送給了彼得一世。在琥珀宮的“幫助”下,普魯士和俄羅斯結成了聯盟,共同對抗瑞典。琥珀宮先是放置在俄國的冬宮,之后,便被放置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凱瑟琳宮內。一直到1941年,并在蘇聯時期一度成為旅游勝地。琥珀宮表現了德國和俄國工匠的智慧。經過18世紀的修繕后,這個宮殿擁有超過55平方米的琥珀裝飾,這些琥珀重達6噸。工匠們花費了10年的時間建造這座宮殿。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進抵圣彼得堡(時稱“列寧格勒”)城下,琥珀宮也落入德軍手中。德國極其重視這一無價之寶,在1941年10月14日將其拆下分裝,并于同年的11月13日用火車將其運抵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存放在城市的城堡當中對外展示。1945年初,蘇軍進逼哥尼斯堡,希特勒下令對琥珀宮進行緊急轉移,試圖從海路將其運往德國中部。但在命令下達之后不久,哥尼斯堡即被英國皇家空軍夷為平地。1945年4月9日,蘇軍占領該城,卻未發現琥珀宮的下落,自此琥珀宮即告“失蹤”。

    1979年,蘇聯政府決定重建琥珀宮,并撥800萬美元專款;在1999年,德國一家天然氣進口公司也資助了350萬美元。為了最大限度地重現琥珀宮當年的風采,專家們克服重重困難,只根據100多年前的照片來完成復原工作。經過近25年的努力,在2003年終于重建成功。建成后的琥珀宮足有8米高,房間面積約100平方米,琥珀鑲板面積約為90平方米,共使用了6噸琥珀,重建后的琥珀宮更加光輝耀眼。

    而在中國,在關于清朝的宮廷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具有一定品級的官員在上朝時都佩戴朝珠,在這些朝珠中,用琥珀做成的屬于精品中的精品。從朝珠的材質來看,包括琥珀、象牙、翡翠、瑪瑙、雕瓷、核雕和沉香木等很多種類。關于佩戴什么材質的朝珠,有著明顯的區別和嚴格的等級規定。因此,通過官員們所佩戴朝珠的材質,可以判斷出他們的品級。

    2016年,邢立達團隊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類翅膀和非鳥恐龍內容物,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巨大轟動。

    1993年,在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科學家從琥珀包裹的蚊子血液中提取出恐龍的DNA,然后克隆出遠古時代的恐龍。當然,那只是一個科幻電影,也并非所有的琥珀都包裹著昆蟲。但是隨著這部影片的上映,琥珀卻在美國引發了一股熱潮。琥珀是如此神奇的石頭,人們都以能夠佩戴一塊“可能會制造出恐龍”的琥珀為時尚。

    琥珀收藏的熱風也刮到了中國。從每年在波蘭北部海濱城市格但斯克舉辦的琥珀展上便可以看出,在這個被稱為“琥珀市場風向標”的全世界最大的琥珀交易展上,在近兩三年來,參加琥珀展的中國買家的確越來越多。經常可以聽到波蘭的商家說“MILA”,一開始還以為這是什么英文的專業用語,最后才知道原來他們說的就是中文的“蜜蠟”。因為這些波蘭琥珀商經常同中國人打交道,所以也學會了用漢語說最受中國人喜歡的“蜜蠟”一詞。

    三、琥珀的美麗傳說

    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琥珀的產地,都流傳著很多關于琥珀的美麗傳說。

    希臘傳說中,太陽神赫利俄斯之子法厄同,虛榮而冒失。有一次,他的朋友想挑戰其虛榮心,假裝不相信他的父親是太陽神,法厄同便去找父親證實,想讓父親幫助他證實身份,請求父親讓他駕馭由野馬拖駛的火焰戰車。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是時間不長,當他看到前后令人頭暈目眩的高度和浩瀚的天空時,變得臉色蒼白,野馬突然狂奔起來,失去控制的火焰戰車向地面栽下去,底座開始著火,大地女神蓋亞發出恐怖的尖叫,整個陸地變得熾熱,森林開始燃燒,河流干涸,作物枯萎,土地上傳來了人們的痛哭聲。

    眾神之王宙斯非常氣憤,很快查清了災難的原因,為了拯救地球,用閃電將法厄同射死,法厄同徑直掉入了厄里達諾斯河。水仙女將他的遺體從河里托起,并安葬在河邊。后來,法厄同的三位妹妹下來尋找他的墳墓,當她們找到墓地后,整日整夜抱頭痛哭了四個月,消瘦的身體開始生根,手臂變成了樹枝,最后三位妹妹變成了白楊樹,她們的淚水依然不斷地流著,但由于她們是太陽之女,淚水在陽光下變得堅硬,最后淚水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琥珀。

    明代宮廷用器,琥珀透雕龍紋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在立陶宛的傳說中,波羅的海琥珀宮中住著一位美人魚女神——尤拉特,她擁有世間罕見的聰明和美貌。在美人魚女神管理的領域有一位名叫卡斯圖特斯的漁夫,獨自住在斯芬托吉河入海口。卡斯圖特斯常在尤拉特女神的領域捕魚,尤拉特多次派美人魚向卡斯圖特斯發出警告,禁止他在這個海域捕魚,但是卡斯圖特斯并沒有停止。當派去的美人魚多次勸說無效后,尤拉特決定親自去阻止他。但當尤拉特見到勇敢帥氣的漁夫后,她墜入了情網,愛上了這個小伙子,將他帶入了琥珀宮殿。

    尤拉特此舉激怒了雷神,他認為尤拉特不應該和一個凡人戀愛,于是,一怒之下用雷電摧毀了琥珀宮殿并殺死了卡斯圖特斯,尤拉特被鐵鏈永遠地鎖在了這片海底。痛苦萬分的尤拉特為逝去的愛人流出了帶血的琥珀之淚,女神的傷心讓大海不能平靜,狂風巨浪翻滾著把她宮殿的碎片帶到了波羅的海岸邊。人們說她的眼淚變成了琥珀,而琥珀也因這段凄慘卻唯美的愛情故事顯得更加純凈、透明。

    歐洲人把琥珀看作是愛情長久的庇護石。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國王在新婚時將一串琥珀項鏈送給了自己的妻子,從此,他們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當他們的子孫結婚時,他們會將這串項鏈上的一顆珠子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子孫們,子孫們的婚姻生活也非常幸福。于是,人們相信琥珀擁有讓愛情永不褪色的神奇力量。因此,在贈送新人結婚禮物的時候,常會贈送琥珀項鏈,表達天長地久的美好祝愿。

    琥珀螭龍耳瓶。

    我國古籍《山海經》中有記載,琥珀有活血化瘀、安氣定神的功效,一直被視作是驅邪鎮宅的神奇之物。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曾出土過琥珀雕刻的裝飾物,琥珀的高貴可以與玉石相媲美。中國古人將琥珀稱為“遺玉”“醫”,曾經流傳著老虎的魂魄入地后化作琥珀的傳說,有很多人相信了這個故事,于是琥珀被稱為“虎魄”。關于這個說法,李時珍在修訂《本草綱目》時也記載∶“虎死則精魄入地化為石,此物狀似之,故謂之虎魄。俗文從玉,以其類玉也。”雖然如此,古代還是有人對琥珀有較為正確的認識,唐代詩人韋應物詩中生動地描繪出琥珀的形成∶“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

    不管是“琥珀”還是“虎魄”,在中國人心中,琥珀一直都是非常珍貴的寶物。由于琥珀來自松樹脂,松樹在中國象征著長壽,因此,琥珀作為松樹的精華自然會受到重視。再者,中國人自古就喜好松香的氣味,而琥珀和龍涎香更被當作名貴的香料,唐代《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成帝皇后趙飛燕把琥珀當作枕頭,目的就是攝取芳香,而且有的琥珀不需用火燃燒,只需稍加撫摸,便可釋放出迷人的松香氣息,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正因為如此,琥珀也被廣泛用作宗教器物。

    詩人李白用琥珀的美,比喻美酒瓊漿,“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郁金香”含苞的樣子真的像個杯子,然而“郁金香”在唐朝不是花名,卻是酒名。“郁”,是一種舌尖上的濃郁之感;“金”,是視覺上那種華麗而富貴之感;“香”,則是鼻尖上迷人的溫馨之感。看來,李白不僅會寫詩,愛喝酒,還是位懂得珠寶之美的人。“郁金香”這三個字的字面意思,就是那碗里的琥珀光,正好把琥珀的顏色、光彩和具有的若隱若現的香氣,全部都描述出來。琥珀的色彩雖不絢爛,但卻多變,有代表豐收和財富的黃色,有濃郁美好的紅色,有生機盎然的綠色,更有一般的光線下不易被發現的那抹天空藍——經常要在紫外線的刺激下才能讓人觀察到,那是在億萬年前的陽光下樹木曾經感受的陽光的色彩,也是樹木的“血液”中流淌的種種“情緒”。

    本文載于《世界博覽》雜志2020年第8期

    責編:馬南迪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