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文化產業政策>

    云南

    西安:到2025年,打造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30個

    2020-04-16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編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6日訊 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西安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圍繞民俗文化、農耕體驗、果蔬采摘、戶外運動、民宿、康養度假等鄉村旅游新業態,打造集田園風光展示、旅游休閑觀光、特色民俗體驗為一體的高質量鄉村旅游產品和鄉村旅游體系。到2025年,市級鄉村旅游示范村達到60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達到30個創建2個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方案明確,建設集種養、加工、銷售、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業+”多業態發展。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智慧農業、循環農業等,拓展農業功能。到2025年,全市力爭建設10個以上田園綜合體。

    以下為方案全文。

    西安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陜政發〔2019〕22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培育壯大鄉村優勢特色產業

    (一)穩定糧食生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行糧食安全市、區(縣)長責任制,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旱作節水、立體種植、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集成技術,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到2025年,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400萬畝左右,產量保持在120萬噸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

    (二)做強優勢主導產業。一是促進以獼猴桃為代表的果業轉型升級。創新栽培模式,大力推廣集成技術,加快老園區改造。重點建設省級周至獼猴桃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和市級周至獼猴桃之鄉項目。到2025年,完成獼猴桃品質提升、標準化生產面積10萬畝以上。二是加快發展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現代畜牧業。以臨潼區、閻良區、藍田縣為核心,著力打造奶山羊產業引領示范縣,支持閻良羊乳特色小鎮建設和藍田奶山羊品種改良與擴繁工程。到2025年,全市奶山羊存欄達到30萬只以上。三是做強以瓜菜為代表的高效設施農業。立足閻良區、高陵區、秦漢新城高效設施農業板塊,結合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示范、新材料應用,提升設施大棚生產水平,增加復種指數。創建一批優質高產高效示范田,大力發展滿足市民需求的綠色有機蔬菜和特色瓜菜。(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

    (三)做精區域特色產業。按照“多品種、小規模、高品質、好價錢”的思路,加強地方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基地。以戶太葡萄、臨潼石榴、灞橋櫻桃、長安桃、藍田大杏、閻良冬棗等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時令水果;以奶制品、蜂產品、肉類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依托,重點發展臨潼奶牛、藍田中蜂等特色養殖業;以周鄠沿渭苗木花卉生產區、藍田白皮松苗木生產區、長安和秦漢新城花卉生產區、臨潼番茄制種產業、秦漢新城茯茶產業等為重點,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充分挖掘農村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傳統工藝。發展特色食品、手工業等鄉土產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資源規劃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工信局)

    (四)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大力發展獼猴桃、羊乳產品和蔬菜加工龍頭企業,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規模擴張,不斷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鼓勵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農產品初加工流通。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爭創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

    (五)拓展鄉村旅游業。圍繞民俗文化、農耕體驗、果蔬采摘、戶外運動、民宿、康養度假等鄉村旅游新業態,打造集田園風光展示、旅游休閑觀光、特色民俗體驗為一體的高質量鄉村旅游產品和鄉村旅游體系。到2025年,市級鄉村旅游示范村達到60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達到30個,創建2個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各涉農區縣因地制宜打造2至3條精品鄉村旅游線路、3至5個鄉村旅游品牌。(責任單位:市文化旅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衛生健康委)

    (六)培育農村電商服務業。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升級。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快遞物流園區發展,實現有條件、有需求的鎮(街)和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能力及物流配送能力全覆蓋,創建一批市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區(縣)、示范鎮(街)、示范村,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聯社)

    二、優化鄉村產業空間結構

    (七)優化現代農業布局規劃。依據自然承載條件,科學劃定農業特色產業布局,建立區域特色、資源優勢、生態承載、環境保護基本平衡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格局空間和產業結構。開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示范創建,推動形成生活、生產、生態相協調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資源規劃局)

    (八)統籌縣域城鄉產業發展。在縣域內統籌考慮城鄉產業發展,合理規劃鄉村產業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街道)、中心村層級分工明顯、功能有機銜接的格局。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完善縣城綜合服務功能,搭建技術研發、人才培訓和產品營銷等平臺。(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農業農村局)

    (九)推進特色產業強鎮建設。發揮鎮(街)上連區(縣)、下連村的紐帶作用,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特色產業強鎮。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重心下沉,向有條件的鎮(街)和物流節點集中。引導特色農業小鎮立足產業基礎,加快要素聚集和業態創新,帶動周邊地區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

    (十)促進“一村一品”示范帶動。支持鎮(街)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引導有條件的村建設農工貿專業村。引導農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農戶聯合建設原料基地、加工車間等,實現加工在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的目標。(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

    三、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十一)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由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到2025年,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達到50家。(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十二)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建設集種養、加工、銷售、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業+”多業態發展。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智慧農業、循環農業等,拓展農業功能。到2025年,全市力爭建設10個以上田園綜合體。(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旅游局)

    (十三)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支持各涉農區縣(開發區)積極創建各級現代農業園區,進一步明確創建標準,提升創建水平,把現代農業園區建成優勢特色產業引領區、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展示區、新型經營主體創業創新孵化區。到2025年,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達到22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

    四、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強化農業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業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農業主管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部門以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點為抓手,積極發揮標準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推進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標準化生產及農產品倉儲物流(含冷鏈)標準化建設,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監管。(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局)

    (十五)推進綠色化生產。推行綠色生產觀念和生產方式,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大力實施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化肥、農藥、獸藥及飼料質量安全管理,推進廢舊地膜和農業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推行水產健康養殖。到2025年,全市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

    (十六)實施品牌化發展。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識認證工作,做優做強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我市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持續做優周至獼猴桃、戶縣葡萄、臨潼石榴、閻良甜瓜、藍田大杏、灞橋櫻桃等區域公用品牌;做強愛菊糧油、銀橋乳業、眾天蜂蜜、百躍羊乳、聚仙獼猴桃等企業品牌。繼續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對獲得國家級、省級著名品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等農產品經營主體給予獎勵。(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

    (十七)提高市場化水平。立足大基地,對接大市場,堅持線上線下融合,推動“互聯網+流通”,促進建立立體化營銷模式。統籌農產品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引導供銷合作社、糧食流通、大型商貿等企業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倉儲物流體系建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供銷聯社)

    (十八)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圍繞農業產業發展技術需求,支持農業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產學研聯合創新,每年組織實施農業技術研發項目50項;推進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每年選派不少于120名科技特派員活躍在農業農村科技服務一線。(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

    (十九)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支持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和“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創新創業。加強鄉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藝人和經營管理人才等創新創業主體培訓,提高創業技能。(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退役軍人局、團市委、市婦聯)

    五、完善政策措施

    (二十)健全財政投入機制。加大農業農村發展專項資金投入,推動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在項目安排上向鄉村產業傾斜,支持重點產業、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品牌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鼓勵按規定對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農村殘疾人就業的農業企業給予相關補貼,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資源規劃局、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市稅務局)

    (二十一)創新鄉村金融服務。支持中央和我省政策性涉農保險提標、擴面,積極推進我市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工作。各涉農區縣(開發區)要落實國家、省級、市級政策性保險配套資金,充分發揮“三農”保險保障能力。鼓勵我市融資擔保機構加大鄉村產業項目融資擔保力度,拓寬擔保業務類型。引導縣域金融機構提高新增存款在當地投放的比例,重點支持鄉村產業。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優惠政策探索應用于鄉村產業和農村創新創業。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積極推廣“統貸聯放”金融服務模式,統籌融資需求、深化聯結機制,圍繞“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提供“信貸+投資+擔保+保險”綜合融資方案,提升農業產業融資獲得感。(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西安分行營管部)

    (二十二)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鼓勵龍頭企業發展良種種苗繁育、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引導工商資本“上山下鄉”投入鄉村產業。加強工商資本跟蹤監管,引導監督企業嚴格依法依規開發利用農業農村資源,不得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產業,不得侵害農民財產權益。(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資源規劃局)

    (二十三)落實和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探索市縣聯動“點狀”供地模式,并將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產生的土地指標,優先用于支持鄉村產業振興。有序開展鄉村閑置集體建設用地、閑置宅基地、村莊空閑地、農業生產與村莊建設復合用地及“四荒地”等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于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責任單位:市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

    (二十四)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各類創業扶持政策向農業農村領域延伸覆蓋,鼓勵返鄉下鄉興辦產業。加大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支持職業學校擴大農村招生。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落實面向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職稱評審支持政策。建立健全農業科研成果產權制度,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農業企業。實施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和鄉村振興巾幗行動。(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退役軍人局、團市委、市婦聯)

    六、強化組織保障

    (二十五)加強統籌協調。堅持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建立由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推進機制。(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二十六)強化服務指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審批服務便民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為從事鄉村產業的各類經營主體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加強調查研究,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提高服務質量水平。(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

    (二十七)營造良好氛圍。及時總結宣傳鄉村產業發展經驗,推廣一批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村創新創業典型案例。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導誠信守法,營造崇尚創新、鼓勵創業的良好環境。(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