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業:金漆
大師級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代表作品:《瀟湘奪魁》、《香山勤政殿》
1979年進北京金漆鑲嵌廠,先后師從王喆希、劉錫恒。1983年考入北京市工藝美術品總公司職工大學學習繪畫。她經過20多年的悉心鉆研,技藝不斷提高,2005年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萬紫在創作設計中,不斷探索追求,開發創新,不僅熟悉漆藝品的工藝設計,而且對室內設計、室內陳設、環境設計有所研究,使傳統漆藝為現代所用。她先后設計了很多大型室內壁飾,采用雕填、罩漆、堆古、搜金等工藝手法,使屏風色彩艷麗,達到了漆藝所特有的藝術效果。
作品銀彩繪屏風《瀟湘奪魁》(合作)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杯獎(1983年)。
作品金漆鑲嵌寶座系列《香山勤政殿》(集體)獲首屆北京工藝美術展“工美杯”金獎(珍品)(2003年)。
金漆鑲嵌 香山勤政殿寶座
北京西郊的香山公園,在清代是“三山五園”中的靜宜園。勤政殿位列靜宜園二十八景之首,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是乾隆皇帝來園駐蹕臨時處理政務,接見王公大臣之所,于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焚毀。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香山勤政殿復建竣工。殿內寶座由北京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制作。
《香山勤政殿寶座》是一組大型皇家禮制專用家具,包括屏風、寶座、足踏、地臺等主件和寶扇等配件,形制復雜而宏大,總重量4噸。這次制作屬于文物復制,對寶座的整體造型設計、局部裝飾雕刻和金飾設計,都有嚴格規范的要求,選材之嚴格,制作工藝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香山勤政殿寶座》的復制,運用了北京金漆鑲嵌的各種技藝,如木雕裝飾,采用鏤雕、圓雕、浮雕等多種技法;髹漆工藝,采用傳統的“一麻五灰十八遍”的繁復工藝;各種鑲嵌裝飾,采用了百寶鑲嵌工藝;皇家專用的金飾,采用真金實料貼金工藝,用24K金箔3萬余張;最后罩透明的籠罩漆。
《香山勤政殿寶座》復制成功,是對北京金漆鑲嵌工藝技術實力的一次檢閱。
骨雕 故宮
《故宮》是一件表現紫禁城建筑的超大型擺件,占地48平方米,由20多名技藝人員歷時9年完成,是骨雕工藝有史以來最大、工藝水平最高的一件。
骨雕所用牛骨是牛的腿腕骨,一頭牛體量僅有四塊,制作《故宮》超大型擺件共用兩萬余頭牛的腿腕骨,還要經過煮沸、去污、脫脂、消毒、漂白等一系列處理,才成為骨雕材料。制作者要按一定的比例微縮,用不易變形的木材做出紫禁城建筑的模型,然后把骨料加工成各種建筑物的部件,嚴絲合縫地拼鑲在木模上。干透后再用平刻、浮雕、圓雕等技法進行精致加工。紫禁城中巍峨壯麗的宮殿及殿外陳設的鼎、爐、日晷、獸等都歷歷在目,連瓦壟、瓦當、滴水也都刻畫得精細入微。
《故宮》工藝難度和工作量之大,超出人們的想象,其制作成功是北京骨雕技藝的一次飛躍,是骨雕工藝品具有時代特色的鴻篇巨制。
黃岫玉 華夏一百文人圖
玉雕“插牌”是北京玉雕傳統藝術表現形式,作品成功的關鍵不僅僅是要有一塊夠大的玉料,而且還要有高超的開玉片技藝和浮雕技藝。
此作品是玉雕“插牌”中的鴻篇巨制,歷時3年創作完成。所用四塊黃岫玉片,出自一塊遼寧岫巖所產2噸重的老黃玉,在剜臟去綹之后還能開成薄厚均勻的玉片實屬不易,何況幾塊玉片的色調、光度、紋理基本一致,更是千載難逢的造化。
作品題材融貫古今,極具觀賞性。正面以浮雕形式刻畫了從老子到魯迅共100位文學大家的風采,題材新穎,展示了炎黃兒女在人類文明史上樹立的一座座豐碑,文化內涵豐富。
從雕刻技法來看,此作品有三點處理是非常成功的:一是能以鮮明的形象刻畫出每位文學大家的個性特征和社會背景,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誰;二是能兼顧玉片的材質、顏色、紋理,因材施藝,合理布局;三是整個畫面采用散點透視,依年代將100位文化名人疏密得當的排列,局部畫面又采用焦點透視,使每位文學大家與襯景相對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