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0日訊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消息,3月20日,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2020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其中,第六項內容明確將關注弘揚中醫藥文化模式的創新。
“工作要點”明確將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旅游等各部門積極性,協同推進上海市中醫藥文化活動,推出承載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適宜于不同人群的中醫藥文化科普活動,正確引導群眾認識中醫藥、熱愛中醫藥、用好中醫藥,提高市民中醫健康素養,實現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此外,“工作要點”指出將進一步推動中醫藥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推進浦東新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建設;會同上海市文化旅游局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一批養生體驗和觀賞基地,打造中醫醫療健康旅游品牌。>>>更多政策可查看中國經濟網“中國文化產業政策庫”
以下為政策原文:
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202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2020年04月01日)
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現將《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2020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代章)
2020年3月20日
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領導小組2020年工作要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本市中醫藥工作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戰略新部署,推動《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全面推進新時期中醫藥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貫徹落實國家部署
(一)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戰略新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和本市實施意見,制定操作性文件和具體方案,明確具體實施步驟,搞好配套銜接,協調推進各項重點領域工作,適時召開本市中醫藥大會。同時,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創新行業監管模式,推動中醫藥服務發展邁上新臺階。
(二)貫徹落實《中醫藥法》及相關配套政策。積極推進《上海市中醫藥條例》修訂草案正式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推動條例完成修訂。新條例頒布后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貫徹工作,確保條例實施,依法保障本市中醫藥發展。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配套政策措施,包括中醫診所備案管理、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完善和優化院內制劑備案管理等。
(三)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完善優化中西醫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加強各級醫療機構中西醫結合救治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強化本市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西醫協同響應平臺建設,加強新發突發傳染病中醫藥專家隊伍建設和中醫藥技術儲備。
二、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各項工作
對照《上海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全力推進、抓好落實,確保目標任務全面完成。開展本市中醫藥“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工作總結評估和“十四五規劃”編制研究,謀劃中醫藥“十四五”各項工作內容。啟動第三輪中醫藥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項目終期評估和第四輪中醫藥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前期研究工作。
三、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一)加強中醫醫療機構建設。加強以郊區為重點的二級中醫醫院建設,推進崇明區第三人民醫院加快轉型。繼續推進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基建建設。正式啟動上海市中醫醫院嘉定院區建設。
(二)深化中醫內涵建設。加強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與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建設一批中醫臨床重點專科、特色優勢專科和中醫非藥物療法示范中心,打造系列中醫藥臨床服務優質品牌。強化中醫藥在兒科、婦科、康復醫學等領域服務能力建設及作用優勢發揮。加快推進符合機構、居家特點的中醫藥適宜技術規范制訂及相應的培訓、應用推廣。
(三)推進中西醫臨床協同。強化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過程管理,繼續挖掘培育新的協作病種及協作領域,落實推進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建設。強化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利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開展艾滋病、結核病診療工作,積極發揮中醫藥在耐多藥肺結核治療、康復中的優勢。
(四)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面實施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和標準化建設。以新一輪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中醫藥服務示范崗等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中醫藥融入社區健康服務一體化發展。推進中醫專科專病聯盟、中醫專家社區師帶徒等項目建設,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開展“中醫服務品牌社區行”和新一輪社區好中醫評選活動。
(五)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建設。加強中醫醫療機構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完善治未病健康工程平臺構建,制訂慢性病人群、亞健康人群及婦幼人群等系列中醫藥特色治未病服務技術包,形成一批治未病技術、服務與產品,開展治未病服務人員培訓。進一步推進治未病行業組織建設,促進治未病服務健康發展。
四、強化中醫藥高素質人才培養
(一)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開展中醫藥院校教育模式改革研究,試點中醫經典等級考試,強化中醫專業學生中醫思維培養;開展臨床醫學類專業中醫課程設置標準研究,落實提高臨床類別醫師中醫藥知識和技能水平相關要求;探索中西醫融合的中國式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過程管理。
(二)加強醫教協同。結合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調整,完善本市以中醫思維和臨床診療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中醫藥畢業后教育培訓模式和標準。繼續開展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師資培訓,提升培訓內涵。
(三)強化中醫藥人才培養功能。加強本市國家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中醫藥特色優勢教育基地等建設,發揮本市有關高校、研究機構科技、人文和中醫各學科優勢資源,通過優化培訓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資源等,加強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團隊建設,繼續打造本市國家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基地,探索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新模式。
(四)加強中醫藥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啟動上海市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培養項目,提升本市中醫藥行業中藥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
(五)完善本市西醫學習中醫制度。制定不同類型的西醫學習中醫培訓方案,構建完整的西學中培養體系。開展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后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的政策研究。
五、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
(一)加強本市中醫藥創新體系建設。將中醫藥科技研究納入上海市科研計劃項目(課題)支持范圍,加大對中醫藥科技研發投入力度,支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支持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研攻關,支持中醫藥基礎理論、中藥新藥和器械、“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產品、中醫古籍整理和文獻研究,以及中醫藥標準化建設。
(二)加強本市中醫藥臨床研究體系建設。重點支持多中心系統開展中醫優勢病種、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臨床研究。大力推動上海市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中心及醫療機構各臨床研究中心能力建設;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中有關“用3年左右時間,篩選100個療效獨特的中藥品種”要求,支持滬產中成藥多中心臨床再評價。持續推進本市3家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新一期建設。
(三)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重大項目開展。推動本市3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的全面實施。繼續推進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第二輪建設和上海市海派中醫流派專科中心建設,通過系統繼承流派學術理論及學說,總結流派中醫優勢病種臨床診療規律,打造優勢專病專科。以名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為載體開展中醫藥智慧傳承試點。繼續推進全國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全國中醫康復服務能力規范化建設項目等重大項目。
六、創新弘揚中醫藥文化模式
(一)協同推進中醫藥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宣傳、文化旅游等各部門積極性,協同推進本市中醫藥文化活動,推出承載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適宜于不同人群的中醫藥文化科普活動,正確引導群眾認識中醫藥、熱愛中醫藥、用好中醫藥,提高市民中醫健康素養,實現中醫藥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在中小學開展中醫藥專題教育、課外活動等形式,培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推動中醫藥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進浦東新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建設;會同市文化旅游局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一批養生體驗和觀賞基地,打造中醫醫療健康旅游品牌。
七、推動本市中醫藥開放發展
(一)繼續支持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支持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做強做大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平臺。做好上海市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中心前期立項研究。推動ICD11傳統醫學部分國際合作和國內應用。
(二)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加快推進中摩中醫中心建設并爭取揭牌,持續推進其它海外中醫中心和“太極健康”發展;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中醫對外教育、醫療、文化傳播和研究的合作;深化中醫藥服務貿易,積極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醫藥服務貿易市場主體,推動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
(三)推動長三角中醫藥一體化發展。開展長三角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規劃研究,依托三省一市中醫藥高校研究機構,啟動中醫藥發展智庫建設。推進長三角中醫藥質控以及有關專病專科聯盟建設,推動長三角國家中醫藥發展高地建設,推進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合作共建。
八、深化中醫藥服務行業監管
(一)開展中醫醫院評審評價工作。實施本市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等級評審。全面推進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啟動二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深化公立中醫醫院評審評價機制研究,建立常態聯動機制,不斷提升中醫醫療機構監管效能。
(二)進一步強化中醫醫療安全及醫療質量管理。完善中醫質控組織網絡及標準體系,深化專業質控內涵,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優化質控手段,不斷提升中醫質控水平。依托信息網絡,繼續加強中醫藥相關專項及專業培訓。
(三)加強中藥藥事管理。實施中藥飲片服務質量提升工程。進一步完善醫療機構中藥藥事管理。推動中藥飲片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強化中藥飲片代煎服務相關培訓和日常檢查,啟動新一輪煎藥資質企業評估。
九、深入推進中醫醫改各項任務
(一)優化中醫醫療資源布局。深入推進全市中醫醫聯體建設,繼續深化中醫專科專病聯盟建設及作用發揮,優化完善全市東、西、南、北四大中醫醫聯體建設工作框架,探索建立較為明確的中醫醫聯體協作制度和機制,建立健全相關合作網絡及工作平臺等基礎支撐,制訂出臺相關管理文件。
(二)著力開展中醫醫改專項研究。深入推進現代中醫醫院管理制度、中醫藥服務產出評價改革試點。加快推進中醫支付方式改革、中醫藥服務價格動態調整等專項研究,保障醫改工作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