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珠寶>知識小百科>

    知識小百科

    因態成飾 中國傳統珠寶首飾時尚生活態

    2020-03-18    來源:互聯網    編輯:趙輝

    當我們在追捧著西方品牌工藝和審美的時候,傳統首飾曾經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是老舊、過時之物而被忽視、遺忘了。然而當西方奢侈品認為“手藝是奢侈品牌的根基”的時候,才幡然醒悟,我們擁有的數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首飾,它在美學、工藝、歷史積淀和文化韻味都不在西方之下。

    1.jpg

    呈現南宋人物生活狀態的畫像

    從原始社會有狩獵、祭祀起,人類便開始了制作、佩戴首飾。首飾一直是一個時代的時尚風向標,近年來,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了東方美學興起,傳統首飾復興大浪日益高漲。

    由此慢慢得到各方面的關注,主要聚焦在傳承問題上,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的原因、入手的便捷性和成效的速度上,我國首飾行業較為注重“工”的特性,多是從技術層面切入,評選工藝美術大師、保護非遺傳承人,固然有它的好處所在,容易操作,有一定的評價標準。除此之外,如今市面上各大品牌推出的“古法”概念,也是對傳統首飾工藝進行包裝的一個商業噱頭,還是在對“工”這一概念的強調。但其實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傳承,更展現了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中對美的心靈傳遞、審美與情感表達。

    2.jpg

    南宋銀鎏金蝶戀花、蜂趕花耳環 臨安市文物館藏

    了解中國傳統首飾首先要了解“首飾”這個物,看它的外形、內涵和所呈現的技藝,傳承需要通過“物”實現,對于“物”的體味無法達到一定水平,就無法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傳承將很難延續。而僅有孤立一物也是難以為繼的,唯有多種不同類型的組合形成一個“態”,形成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方可良性循環,不斷傳承。因態成飾,造境顯飾,才是出飾之道。它會是一種狀態的展現、風格表達,態度呈現,心境所至,綜合起來就是時尚生活方式體驗。

    時尚到底是什么呢?一提到“時尚”,人們會馬上聯想到T臺時裝,衣著打扮。“時尚”,我們從百度百科里可以看到,“它從字面上看就是‘時間’與‘崇尚’的相加的意思,時尚,就是大眾對社會上某項事物一時的推崇,這里的‘尚’是指一種境界和高度。”

    3.jpg

    吹簫仕女圖(局部)

    真正成熟的時尚行業,有其文化的根源,中國的時尚應該發掘自己的文化價值與風格,讓傳統首飾以一種時尚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被社會大眾認知,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時尚不僅僅是各大時裝周里風起云涌的服飾變幻,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最早在上層社會萌芽、傳播,后來為社會大眾所崇尚和仿效。時尚遍及我們生活的每個方面,如服裝鞋帽、配飾美容、吃喝玩樂、行為模式、居住環境、消費形式,甚至美學信仰與思考方式,以及情感表達等。時尚進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各種“物”,這里的“物”包括實物與抽象的物,它們聯系起來便形成了一個“態”,“態”則是對“物”的態度和其所形成的一個生態。在這個生態中,美學引領方向,其他“物”圍繞它展開,首飾成為它的一個部分,讓民眾身臨其境感受文化和生活美學。

    4.jpg

    六朝炸珠雙龍紋金帶飾余姚博物館藏

    時尚生活態不僅是個空間立體概念,更是一個四維甚至是多維度的概念,它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帶給人的是一種視覺和精神的不凡感受,賦予人們不同的氣質和神韻,能體現生活品位,并展露個性。

    5.jpg

    宋“十分金”雙圈金飾件為儒士裝飾

    浙江省鄞州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藏

    “Fashion”一詞雖為外來詞,但時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可謂一直存在。宋代文獻《吹劍四錄》中寫過:“夫道學者,學士大夫所當講明,豈以時尚為興廢。”清朝的《履園叢話藝能成衣》中也寫過:“今之成衣者,輒以舊衣定尺寸,以新樣為時尚,不知短長之理。”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每個朝代都有其當時的風尚和潮流,朝代的更替,文化風向的變遷,時尚之風亦隨之轉換。

    6.jpg

    吹簫圖(局部)可以看到明代人物服飾的狀態

    商周乃中國時尚青銅的時代,酒器、食器、禮具皆為青銅制品。商代首飾充滿了濃郁的宗教幻想,威嚴、神秘、懾服的精神力量反映,可以從華麗厚重的饕餮紋中感受到那個繁麗而激情的血性年代。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學術領域所出現的“諸子蓬起,百家爭鳴”的空前活躍局面,當時狀態所呈現的物多巧思、清新、活潑等特色。漢代首飾受到儒家思想兼容并蓄的影響,呈現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特點。漢代的“方”和“圓”概念和造型,是宇宙基本的道理和秩序,漢代經學,把五行、四時、四方、色彩、音律、醫藥……全部納入一個系統中,完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生活系統構建。以平凡見偉大,是最基礎的生活態的展現。六朝時期,文人藝術興起,造就了一次中國藝術史上空前的“唯美時期”。文人多移情山水,藝術風格清麗超脫,豪放無羈,玄虛幽雅。唐代物產富足,社會穩定。人們注重生活,面向自然,廣泛采用了現實生活中所關注的一切美好事物。例如雍容華麗的花朵,流暢豐滿的卷草,自由飛翔的禽鳥,翩翩起舞的蜂蝶……表現出自由、舒展、富有情趣的特色。唐代時尚生活態具有博大、華麗、豐滿的特點。宋代的首飾使人感到一種清淡而優雅的美。從美學的角度看,宋代時尚生活格調是所有朝代中最高雅的。可能是繪畫直接進入了手工藝領域,文人文化漸趨平民化,首飾生產也走向商品化。我們可以從很多宋畫作品中了解當時的宋文人的生活狀態。例如宋畫《人物畫像》中,“士人坐于榻上,注目凝思,執筆似欲書寫。身旁陳設琴、棋、書、畫四事,以及飲食之物,童子在旁斟酒。榻后有座屏風,其上懸掛著士人之寫真畫軸。畫中主角集文人之雅玩趣事于身邊,表現出閑適雅逸之生活。”這幅畫所呈現的就是南宋時期的一個時尚生活態,以“燒香、點茶、褂畫、插花”等情趣為時尚之事,表現出雅逸文人的生活狀態。明代時尚生活態中最大亮點就是家具,概括有力,恰到好處,實而不浮,具有端莊、敦厚的特點。特別是晚明日益熾盛的閑適消遣之風,文化與藝術審美在日常生活中展現,享受茶酒美饌、擁有鮮衣怒馬、賞玩文房雜件、花木禽魚、泉石山嵐等。渲染閑適生活的小品文和生活美學著作的涌現,興起了一股以直接獲取感官刺激和愉悅為目的的生活時尚。清代的整體藝術境界不高,雖然技藝精絕,使人贊嘆不已,但他們用技術來衡量藝術,在技術方面其制作水平遠遠超過前代,使技術得到了飛躍的發展,但不能使人得到美的陶冶。清代首飾的所崇尚的是繁縟與精巧,矯飾造作,已偏重“工”為導向。由于政治因素,中國帝王的文化修養、藝術造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各個朝代的美學境界的高度。

    7.jpg

    明銀鎏金頭面(一副)嘉興市博物館藏

    文化通過首飾得以表達,承載和孕育著獨特的中國文化美學精神。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現在很多人的觀念都停留在復刻上,古代的時候這個首飾長怎么樣,現在一模一樣做一個出來。這個不是傳承的概念,我們現在所做的首飾,等將來也會成為未來的傳統,每個時代都要有自己的表達,古代主要是通過帝王將相墓葬將曾經的時尚保存下來,如今這個平面化的時代我們通過每個人的生活展現當代中國文化。首飾根植生活自然離不開人,要讓傳統繼承下去,需要年輕人,而年輕人對時尚的接觸度、敏銳度都很高,借助時尚將傳統融合,或許會讓年輕人由淺入深地去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8.jpg

    金鑲寶石女簪明荊藩王墓出土蘄春縣博物館藏

    時尚生活態的觀點本人在十多年前就在各個講座中反復提及,如今在很多領域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例如“無印良品”品牌的整體格局就是這種趨向。它在一種生活美學的指引下,提倡簡約、自然、富質感的生活哲學,它從生活各個方面入手,服裝、家居、辦公、飲食、行為等眾多領域,讓大眾感受這種生活氛圍和狀態。這種通過實物環境進行交流的方式,使人親身感受,而無須言語就能得到藝術反饋。由此,抽象的美學和價值觀,不再是深奧的藝術理論,普通民眾可與它產生直觀互動和情感共鳴,這種審美體驗,都有可能成為一時之風尚。時尚生活態是可以深入人心的傳承方式。傳承的關鍵并不只是保護,而是讓它進入我們的生活。

    我們所要做的不是單一的買賣首飾產品,而是傳承歷史文化,闡述生活理念,營造生活狀態,讓人們身臨其境,感受東方美學的魅力。注重精神領域的消費才是奢侈品的標簽。

    9.jpg

    杜秋娘圖(局部)元代畫家周朗創作的唐代仕女形象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國傳統首飾的傳承對于我們來說更像是一種內心及行為的修煉,多維度考量,而不是單純的視覺語言表達。而這樣的一種需求也許剛好是對當下浮躁、急功近利、欲壑難填的社會注入一劑最好的冷卻劑。將傳統首飾作為生活化的文化形式,根植于生活,承繼珍貴遺產,活化傳統工藝,開啟中華美學新感知,回歸藝術與自然的時尚生活狀態,通過生活美學的渲染烘托出首飾的精彩。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