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藝術產業>展會預告>

    展會預告

    “懸浮”蘇州當代藝術群集展

    2019-12-27    來源:雅昌藝術網    編輯:黃麗

    image.png

    展覽海報

    展覽時間:2019-12-27 - 2020-01-17

    開幕時間:2019-12-27 15:00

    展覽城市:江蘇 - 蘇州

    展覽機構:56文創園·梵融美術館

    展覽地址:蘇州工業園區通園路80號

    策 展 人:吳鴻

    主辦單位:56文創園·梵融美術館

    展覽備注:展覽總監:王曉東

    展覽策劃:張玉贏 陳平

    媒體支持:藝術國際 風凰網 頭條 東方頭條 UC 新浪 騰訊 網易 今日頭條 天天快報 視覺江蘇 一點資訊 雅昌藝術網 搜狐

    展覽介紹

    所謂“懸浮”,如果按照物理學術語來解釋,是指固體微粒分散在流體中。這就會涉及到兩層意思:其一,固體微粒彼此分離,并相互之間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樣,微粒雖然微小,但是它堅持著自己的獨立性,不抱團,不茍合,而自由的代價就是只能以個體微小的獨立性懸浮在環境中。這是所謂“懸浮”狀態的內因。其二,之所以會形成懸浮狀態,除了固體微粒的均勻分散作為內因之外,外在環境的流動性和復雜性,也是形成這些微粒不易沉積的外力因素。否則,即使是微粒彼此分散,但是在一個封閉而靜止的環境中,也終歸會靜止下來,停止懸浮。所以,“流體”狀態的環境因素就是“懸浮”的外因。正是因為“懸浮”作為一種狀態性描述所包含的內因和外因兩個層面的意思,我選擇這個詞來作為對于蘇州的當代藝術生態特征的主觀概括。

    首先來談外因。蘇州自古以來水陸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文風昌盛。及至近代,在實業救國的口號下,所謂民族資本家的群體亦多發軔于蘇錫兩地。隨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開運動的不斷深入,又恰逢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推波助瀾,以蘇錫常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漸成為與珠三角并列的所謂外向型經濟增長的代表。與經濟的日益外向型特點相對應的是,其文化的發展并沒有能夠延續自民初以來得時代風氣之先的傳統。具體到視覺藝術的范圍中,雖然在二十世紀初有顏文樑所創辦的蘇州美專和蘇州美術館領一時之風騷,但是時至今日,當代性的藝術實踐卻難以能夠與蘇州的經濟規模和產業模式相適應。究其原因,其一無非是蘇州的民間收藏風尚以傳統的勢力過于強大;其二或許又因為距離作為區域文化中心的上海太近,文化漏斗效應使蘇州難以長期附著當代藝術的地區氛圍。數年前,蘇州藝術界的一些有識之士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以公立的蘇州美術館新館和民營的雨村美術館為代表的一批藝術機構的出現,一時間使沉寂多年的蘇州幾成為全國當代藝術版圖中的熱點。然而時至今日,或者因為文化體制的保守,或者因為市場風潮的殘酷,蘇州區域性的當代藝術整體氛圍又幾近歸于寂寥。與此同時,我所知道的蘇州本土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藝術家們上下奔徙,苦心謀劃,委曲求全,無非是想謀求一個能夠安心創作和正常交流的空間和環境。但是,經濟的快速增長不但不能反哺文化,而且,在經濟的快速增長刺激下的房價和地租使藝術家們的夢想一次次在現實面前成為泡影。所以,我們作為一個外來的過客,可以想象著蘇州的漁舟唱晚、園徑通幽、昆聲婉轉;卻難以想象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蘇州的文化體制和藝術氛圍的僵化和困寂。繼之者,梵融美術館重聚蘇州當代藝術群集的大旗,其牽集者、參與者、呼應者,又讓我在大腦的記憶中重新喚醒了對于這些老朋友們以及他們的作品的記憶。希望在蘇州這塊現今中國經濟形態最為活躍、人口遷徙最為頻繁,同時也是當代文化生存最為不易的區域中,蘇州梵融美術館的當代藝術“重啟”之旅能夠長久且光大。

    繼而來談內因。首先,正因為外部環境的種種局限,雖然身處經濟最發達地區,在蘇州能夠完全以作品來維持生活的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藝術家”反而少之又少。蘇州的藝術家們大部分在藝術家的身份之外,還有大學老師、藝術機構工作人員等另一個職業身份。這樣,在家庭、單位和工作室三者之間的空間轉換,就成為了很多蘇州的當代藝術家們的生活常態。這種生活及工作狀態,必然會導致蘇州藝術家相互之間的創作交流機會極少。這樣,一方面促使了他們個體創作獨立性的建立,從而減少了那種因為藝術家之間“扎堆”居住和創作而必然導致的藝術風格的趨同。精神的獨立性,以及同行之間交往的非功利性,形成了蘇州的當代藝術群體的個體化的生存經驗。他們之間可以互相偶有幫襯,而絕無互相無故打擾和酒肉交集。這種若即若離的群體交往方式也即是蘇州藝術家們的生活常態。而另一方面,在個體鮮明的創作邏輯和風格特征之外,我們又很難找到一種地域或群體式的共同點。從成功學的角度而言,這也確實不利于作為一個群體的共同視覺識別經驗的建立,從而也導致了在蘇州之外的展覽中,蘇州的藝術家們只能代表他自己,而無法在一個更大的范圍中以一種地域性的精神氣質或圖像經驗的共同性來被外界所熟悉和選擇。其次,在蘇州的當代藝術家群體,既有像王曉東、王緒斌這樣的“老蘇州”,更多的還是來自于全國各地,畢業于各個院校的“新蘇州”。“老蘇州”們不急不躁,堅持著他們的終極之追問或書齋式的冥思。而在“新蘇州”們的性格中也更多地融入了這種獨立而不爭的文化氣質。在快速市場化的中國當代藝術進程中,各種時尚和流行風格如過眼煙云,所謂各領風騷三五年。而蘇州藝術家的群體卻能夠以一種“獨立而不爭”的文化定力,堅守著自己的藝術品質和生存尊嚴,這是我能夠與他們引以為朋者,并敬重他們的理由。

    長太虛兮浩渺,惟微粒兮獨存。

    吳鴻 2019年12月24日于北京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