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可謂對2019年經濟形勢最鮮明的注腳,這也同樣適用于今年的內地拍賣市場。從全年的拍賣數據來看,市場的下行態勢還將延續,尤其是中國書畫等板塊的動蕩調整以及不確定的買方訴求,使得市場前景不甚明朗。
成交額持續下滑
藝術品拍賣市場自2012年陷入調整以來,業界盼望已久的“回暖”依舊缺席,同時2019年文物藝術品市場繼續下行,數據已經清晰勾勒出量額雙減的變化。
從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統計的數據可以得出答案。以北京保利、中國嘉德、西泠拍賣、北京榮寶、北京匡時、廣東崇正、北京翰海、北京誠軒、上海朵云軒、北京華辰為樣本分析,10家拍賣公司2019全年總成交168.67億元,春拍成交額74.72億元,秋拍成交額為93.95億元。較之2018年176.35億元、2017年220.27億元的總成交額,市場呈現持續下滑態勢。
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藝委會秘書長余錦生看來,影響今年拍賣市場發展的因素大致有幾個方面,首先,整體經濟環境影響。其次,社會流動資本全面收緊,M2同比增長已下降至8.5%以下。再次,2018年市場出現2010年以來的市場最低谷,影響到市場參與者的信心。最后,一些政策問題懸而未決,難以通過政策調控擴大市場供給。
值得一提的是,拍賣行業的兩極分化不斷加劇,頭部效應凸顯,中小型拍賣企業遭遇生存困境,而一些實力雄厚的拍企則走出了獨立行情。比如北京保利2019秋拍總成交33.17億元,較之2018秋拍的25.5億元漲幅明顯,同比2019春拍增長15.52%。中國嘉德同樣表現不俗,2019春拍總成交額為18.3億元,秋拍總成交額攀升至25.68億元。
有專家強調,“拍賣市場的頭部效應正在助推市場走向壟斷化、寡頭化,好的拍品資源和藏家資源會被更大程度匯聚到大的拍賣企業手中,一些實力弱、規模小、無特色的拍賣企業,其生存空間將進一步被擠壓,與此同時,原有的市場格局和平衡逐漸被打破”。
9件破億后的審慎行情
億元拍品,早已成為衡量市場的重要維度之一。綜觀2019年內地市場,已有9件拍品過億元,過千萬元拍品更是超過百件。其中,3件突破2億元大關,趙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以2.67億元成交、李可染《萬水千山圖》拍出2.07億元、潘天壽《初晴》以2.06億元成交。除此之外,清乾隆 外粉青釉浮雕芭蕉葉鏤空纏枝花卉紋內青花六方套瓶(1.495億元)、清雍正御制青花釉里紅云海騰龍大天球瓶(1.47億元)、王蒙《芝蘭室圖》(1.46億元)、吳冠中《獅子林》(1.44億元)、李可染《井岡山》(1.38億元)、崔如琢《冷碧清秋水》(1.38億元),這些億元拍品的出現不斷為2019拍賣市場提供支撐。
從億元拍品的數量來看,今年低于2018年的10件,更遠低于2017年的18件拍品。有業內人士表示,億元拍品的出現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億元拍品的數量不能完整反映市場的走勢,但卻是市場信心提振的重要載體。從今年的市場來看,億元拍品的數量減少,但3件突破2億元,說明好的拍品還是會創造好的市場價格。
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給出了他的解釋,“億元拍品的減少是因為大尺度的名家名作越來越難征集到,買家出手也相對謹慎,導致一些高價位的拍品沒能叫出更高的價格”。比如在保利秋拍中,清乾隆御制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以9200萬元成交,雖然破單體轉心瓶全球成交之最,但最終抱憾未能突破億元大關。北京保利拍賣古董珍玩部總經理李移舟在拍后就曾表示,“重要專場的成交率都比較高是這次拍賣的一個特點,但一些重要拍品的價格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調動買家的積極性,提高對中國古董珍玩市場的參與度”。
值得一提的是,兩極分化的態勢同樣體現在拍品之中。一方面億元拍品不斷創造天價,另一方面,更多中低價位的普品成交遇冷,甚至一些千萬級別的拍品出現縮水,一旦估價過高,就會面臨流標的風險。
板塊輪動效應凸顯
綜觀近年的拍賣市場,熱點板塊的輪動明顯。客觀而言,市場調整下探,很大程度來自于幾乎占據半壁江山的中國書畫板塊的深度調整。以雅昌藝術市場數據監測中心統計顯示,中國書畫板塊自2015年以來不斷萎縮。2019年上半年中國書畫板塊成交77.72億元,占中國藝術品市場總額的37.59%,同比2018年上半年減少14.66%。
有市場研究專家表示,許多重量級拍品已經沉淀到重要藏家和機構的手中,短期內沒有釋出的意愿或可能,這也造成了市場中高端拍品資源的枯竭,作為成交額重要保障的板塊失守,也使得中國書畫板塊的大幅下滑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在傳統書畫市場份額的縮減態勢之下,熱點板塊的輪動效應正在凸顯。隨著市場結構不斷發生變革,年輕化、國際化、多元化的審美趣味開始反映到拍賣市場之中,市場的這一變化正在倒逼拍賣企業不斷優化、完善拍品內容,這也直接推動了現當代藝術、潮流藝術份額的逐步提升。正如中國嘉德拍賣董事總裁胡妍妍所講,“最近兩三年市場結構在變化,其根本是客戶在變化,甚至‘90后’藏家也在不斷涌現。對于藝術品拍賣企業來說,除了商業考量外,對于文化的敏感度也要更強一些,甚至要成為發現和引領潮流的藝術機構,所征集的拍品要能夠吸引藏家目光,這是能否成為一家優秀拍賣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