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未來智慧:2019人工智能藝術與科技展暨數字媒體藝術教育論壇 即將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開幕,感性的藝術與理性的人工智能將在這里相遇。 2016年,阿爾法圍棋(Alpha...
2019年12月13日,“未來智慧:2019人工智能·藝術與科技展暨數字媒體藝術教育論壇”即將在上海油罐藝術中心開幕,感性的藝術與理性的“人工智能”將在這里相遇。
2016年,阿爾法圍棋(AlphaGo)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進行圍棋人機大戰,以4比1的總比分獲勝,將“人工智能”這一概念變得不再遙不可及;又經過三年的發展,如今在機場車站隨處可見的人臉識別系統,亦或是路上開過的一輛輛智能汽車,都標志著所謂的“智能”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迄今為止,“人工智能”已經在棋類競技、圖像處理、聲音信號處理、文字處理等多個領域超越了人類平均水平,而藝術將是“人工智能”要挑戰的終極目標之一,藝術家也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有許多深入的思考。
人工智能AI,會發展到什么程度?
會如何影響藝術與科技的發展方向?
又會如何深度影響人類社會生活?
此次展覽將在藝術與科技這兩個人類智慧的交叉領域,深入探討AI本體的現狀、問題和未來。
板塊一:AI·新問題
人工智能通過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能使計算機在某種程度上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機器擁有“自主意識”的智能,是否意味著機器具有與人同等或類似的創造性、自我保護意識、情感或自發行為?
人工智能可能存在的某種“自我意識”會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將會帶來哪些影響?會產生哪些倫理認知問題?以及人們如何處理這些潛在的“詭異”問題帶來的影響。
板塊二:AI·新觀念
我們是否被圖靈對智能的定義所束縛了?
莫拉維克悖論:現實中最簡單的問題比最復雜的游戲更難解。我們沉迷于令AI在游戲中超越人類,并將其作為智能的指標,并作為一種與圖靈測試一致的標準。但始終忽略這樣一個事實: 對智能的最終判斷由現實本身,而不是由一個人類組成的委員會作出。當人類社會要突破這個悖論,勢必需要在圖靈的定義之外定義“智能”的特征。
板塊三:AI·新形態
AI賦予人類和機器以更多的可能性,作為工具出現的“數據”和“算法”為藝術與科技領域的創造提供新的表達方式。
板塊四:AI·新物種
本次展覽由上海美術學院與油罐藝術中心聯合主辦,上海美術學院數碼藝術系承辦,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協辦。展覽以人工智能與數字藝術為核心,由上海美術學院數碼藝術系綜合主管陳志剛教授、上海美術學院數碼藝術系特聘教授Tim Gruchy 擔任主策展人,邀請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20多位國際先鋒藝術家,教育家和創意團隊的作品,類型涉及人工智能、新媒體、裝置藝術、影像等不同形態,力求從“未來智慧”等視角呈現數字媒介在新時代下的樣貌。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是一家非營利藝術機構,是一個開創性的和多功能的藝術中心,通過當代藝術展覽、活動,公眾可以親近感受藝術、建筑、城市、自然和出色的黃浦江景觀。
在教育部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信息與交互設計專委會的指導下,將同時舉辦“智能時代下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的可能性”主題論壇,論壇由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擔任學術主持,從數字藝術教育及作品創作的實踐角度出發,探討未來教學的方向。
時間細則
開幕時間:2019年12月13日 09:00
主旨演講:2019年12月13日 10:00
數字媒體藝術教育論壇:2019年12月13日 13:00-17:30
展覽周期
展覽時間:2019年12月13日-2020年01月05日
展覽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2號罐
參展作品名及作者
“Traces of Things” Anna Ridler
“Shaping Now” Ernest Edmonds
“Second Nature -Hldden Layer” Field
“Agnosis: the lost memories...” Fito Segrera
“Cutouts” Helena Sarin
“Closed Loop” Jake Elwes
“The Unknowable” Jon McCormac
“AI painting-Generative Neural Style” Joshua Stanton
“Bird Sounds” Kyle McDonald
“Neural Zoo” Sofia Crespo
“Three Latent Body Problems” Mario Klingemann
“Beauty Unbeauty” Tim Gruchy
“Scorpions” Tom White
“鉎命·MetaLife” 盧秋宇、米海鵬、師丹青、徐迎慶
“人機關系” 李元素 / Element Lee
“Genesis” 張哲源 / Rca
“八卦沼澤 / Baguamarsh : An Immersive Narrative” 蔣飛 / Fred
“非遺技藝的數據基因Data gene of ICH techniques” 李謙升、張婉君、黃鑫、關以晴
學術主持與策展人介紹
學術支持:金江波
主策展人:陳志剛、Tim Gruchy
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
教育部高等學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信息與交互設計專業委員會
聯合主辦: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
油罐藝術中心
承辦單位:
上海美術學院·數碼藝術系
協辦單位:
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
工作執行團體
執行團隊:
上海美術學院·數碼藝術系
論壇版塊:
策劃執行:李謙升、蔣飛
設計團隊:
林智鋆,倪垠佳、孫晨宇、王帥、朱映亭、謝思群、王琬琳、蔣婷婷、雷雨晴
報名請長按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