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文化產業政策>

    廣西

    廣西深入開展消費扶貧:鼓勵貧困縣聯合創建區域性特色品牌

    2019-07-31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編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1日訊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全力拓寬貧困地區產品流通渠道,著力提升貧困地區產品供給水平。建立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目錄,支持貧困地區“一縣一品”、“一村一品”建設,鼓勵貧困縣聯合創建區域性特色品牌。

      》》》點擊查看更多政策內容

    實施意見提出,組織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開展消費扶貧行動,開展直供食堂活動、定向采購活動、優先選購活動。鼓勵各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大專院校、城市醫療及養老服務機構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優先從貧困地區聘用工勤人員,引導干部職工自發購買貧困地區產品和到貧困地區旅游。

    為進一步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消費扶貧行動,全力拓寬貧困地區產品流通渠道,實施意見明確,將依托“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社會扶貧網等平臺,針對貧困地區策劃相關活動,推動參與消費扶貧各類主體的需求與貧困地區特色產品的供給精準對接,推介鄉村特色美食和美景。深入開展展銷行動。結合舉辦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廣西特產行銷全國”、“壯族三月三”電商節等活動,集中推介、展示、銷售貧困地區特色產品;支持在大型超市、購物中心、農貿市場及機場、車站、景區景點、賓館飯店、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開設貧困地區產品銷售專區(柜)。支持有條件的貧困地區設立電商產業孵化園,推廣“電商+鄉鎮自營店”發展模式。

    在加快旅游脫貧方面,實施意見提出,指導和支持貧困地區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力爭到2020年創建不少于100個示范點。支持貧困地區打造和包裝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彰顯民族文化風采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優質產品與精品線路,通過系列旅游宣傳活動或專題推介活動,促進貧困地區旅游消費,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此外,實施意見還提出,對在貧困地區從事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企業,在金融、用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充分運用報刊、電視、廣播及網絡等媒體,積極宣傳消費扶貧政策及活動,發布貧困地區產品供應信息。

    以下為政策原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桂政辦發〔2019〕74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129號),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應水平和質量,推動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加快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組織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開展消費扶貧行動

    (一)開展直供食堂活動。組織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定向直供直銷機關、學校、醫院、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食堂活動,各單位每年認購貧困地區農產品數量不低于年消費農產品總量的20%。(牽頭單位: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國資委、地方金融監管局;配合單位:各有關單位)

    (二)開展定向采購活動。各級工會要按照有關規定組織職工到貧困地區開展工會活動,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每年采購金額不低于本單位當年職工福利支出總額的50%。(牽頭單位:自治區總工會;配合單位:各有關單位)

    (三)開展優先選購活動。鼓勵各級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大專院校、城市醫療及養老服務機構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貧困地區產品,優先從貧困地區聘用工勤人員,引導干部職工自發購買貧困地區產品和到貧困地區旅游。(牽頭單位:自治區機關事務管理局、教育廳、衛生健康委、民政廳、國資委、地方金融監管局;配合單位:各有關單位)

    二、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消費扶貧行動

    (一)建立粵桂消費扶貧協作機制。將消費扶貧納入粵桂扶貧協作范圍,鼓勵和支持我區貧困地區企業與廣東省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貿物流企業和機關、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等建立長期穩定的農產品供銷關系。(牽頭單位:自治區扶貧辦;配合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衛生健康委、教育廳、國資委等)

    (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消費扶貧。深入開展“千企扶千村”活動,鼓勵民營企業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和就業安置、項目開發、定點采購等方式,優先采購或推銷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牽頭單位:自治區工商聯;配合單位:各有關單位)

    (三)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作用,組織動員愛心企業、愛心團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形式采購或推銷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牽頭單位:自治區民政廳;配合單位:自治區工商聯、國資委等)

    (四)掀起消費扶貧活動熱潮。依托“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社會扶貧網等平臺,針對貧困地區策劃相關活動,推動參與消費扶貧各類主體的需求與貧困地區特色產品的供給精準對接,推介鄉村特色美食和美景。在每年國家扶貧日前后發出倡議、組織活動,引導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牽頭單位:自治區扶貧辦、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商務廳、文化和旅游廳、發展改革委等)

    三、全力拓寬貧困地區產品流通渠道

    (一)建立產銷對接機制。大力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進高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園區、進社區、進商超、進電商、進電視、進深加工“九進”行動,組織各類批發市場、電商企業、大型超市等農產品流通主體到貧困地區對接考察、簽訂協議,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支持郵政系統、供銷社系統發揮其農村網點布局廣泛的優勢,與貧困地區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聯系。(牽頭單位:自治區商務廳;配合單位:自治區教育廳、廣電局、國資委、機關事務管理局、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民政廳、郵政管理局、供銷社等)

    (二)深入開展展銷行動。結合舉辦廣西名特優農產品交易會、“廣西特產行銷全國”、“壯族三月三”電商節等活動,集中推介、展示、銷售貧困地區特色產品;支持在大型超市、購物中心、農貿市場及機場、車站、景區景點、賓館飯店、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開設貧困地區產品銷售專區(柜)。(牽頭單位:自治區商務廳;配合單位: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等)

    (三)補齊電商扶貧短板。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建設,在資金和項目安排上傾斜支持貧困地區;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在知名電商平臺設立廣西特產館,培育一批廣西特色物產網銷品牌;支持有條件的貧困地區設立電商產業孵化園,推廣“電商+鄉鎮自營店”發展模式。探索建立“普惠商城”等廣西扶貧產品網絡交易平臺。(牽頭單位:自治區商務廳;配合單位:自治區財政廳、扶貧辦、供銷社等)

    (四)完善物流集散體系。統籌整合商務流通、服務業發展等專項資金,支持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布局建設一批適度規模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整合供銷、郵政、快遞等物流通道資源和村鎮服務網點、便民站點等資源,推動“郵政在鄉”和“快遞下鄉”工程提檔升級,到2020年基本實現建制村直接通郵和貧困地區鄉鎮快遞網點全覆蓋。(牽頭單位:自治區商務廳;配合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郵政管理局、供銷社等)

    四、著力提升貧困地區產品供給水平

    (一)建立交易服務平臺。開展貧困地區農產品產地、產量、供需、價格等調查分析,并依托廣西農產品信息網,及時發布信息,提供交易平臺。組建涵蓋農業種養、加工、銷售等經營主體的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聯盟,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支持廣西農村投資集團等建立區直單位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平臺,鼓勵各市縣建立類似平臺,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應的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牽頭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商務廳、供銷社等)

    (二)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落實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傾斜支持貧困地區提升農產品儲藏保鮮、分揀分級等能力,提高貧困地區農產品初加工率。支持貧困地區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農民工創業園等,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貧困地區縣域、重點鄉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產業園區集聚。(牽頭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

    (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貧困地區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到2020年,每個脫貧摘帽貧困村有1個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建立1個以上特色產業基地。加強扶貧龍頭企業認定、管理,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導龍頭企業到貧困地區建設原料、加工基地,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牽頭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扶貧辦等)

    (四)著力打造特色品牌。建立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目錄,支持貧困地區“一縣一品”、“一村一品”建設,鼓勵貧困縣聯合創建區域性特色品牌。優化貧困地區“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流程,認證和標志使用費按照“先認后補”的原則給予減免扶持。(牽頭單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商務廳等)

    (五)加快推進旅游扶貧。指導和支持貧困地區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力爭到2020年創建不少于100個示范點。支持貧困地區打造和包裝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彰顯民族文化風采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優質產品與精品線路,通過系列旅游宣傳活動或專題推介活動,促進貧困地區旅游消費,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牽頭單位: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農業農村廳;配合單位:自治區商務廳、廣電局等)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全區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消費扶貧,明確目標任務,制定具體措施,積極推進本地區本部門消費扶貧工作。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扶貧辦等單位要加強統籌協調,結合自身職責,細化實化相關舉措,建立工作機制,抓好具體工作落實。各市、縣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細化措施,統籌推進本地區消費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二)強化政策激勵。全區各級各部門要統籌相關政策資源和資金項目,支持開展消費扶貧示范推廣。對在貧困地區從事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企業,在金融、用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對參與消費扶貧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采取適當方式給予獎勵激勵。探索建立消費扶貧臺賬,重點統計購買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帶貧成效突出企業、合作社的產品相關數據,并作為政策支持、評先評優等的重要依據。

    (三)強化督促落實。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加強對消費扶貧工作的督促指導,及時跟蹤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自治區扶貧辦要將消費扶貧納入區直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考核及市縣扶貧成效考核內容。各市人民政府及區直有關單位要認真總結消費扶貧工作情況,于每年6月25日、12月25日前報送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扶貧辦,以便匯總報告自治區人民政府。

    (四)強化宣傳引導。全區各級各部門要充分運用報刊、電視、廣播及網絡等媒體,積極宣傳消費扶貧政策及活動,發布貧困地區產品供應信息,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消費扶貧工作中涌現出來的經驗做法、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良好氛圍。

    2019年7月5日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