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04-05.05
場館:上海市|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
主要演員(團體)
羅莎舞團
演出介紹
極簡主義女王經久不衰代表作
超豪華主創團隊
復演驚艷巴黎歌劇院及愛丁堡藝術節
中國大陸首演上海僅此一站
雨,再次落下
劇目介紹
首演于2001年的《雨》,是安娜·特蕾莎·德·姬爾美可最成功且最為詩情畫意的作品之一。數學形狀、不斷的重復、對空間的幾何化利用以及看似永恒的變化。我們看到的是一灣湍流,一片潮汐和一團火焰,不間斷地從一個身體蔓延到另一個身體。
活力與憂郁持續的情感浪潮
在這部舞蹈作品的對應戲劇作品中,部分創作靈感來自于新西蘭作家克絲堤·甘恩的小說《雨》中講述女主人公試圖拯救自己溺水的弟弟的故事。書中用隱晦的暗喻,將客觀的醫療描寫轉換成了深刻的心理感受,“雨”是追尋逝去的生命和無法挽回的蹤跡,是一種活力與憂郁這兩種對應情緒的暗喻。
舞蹈與音樂的天作之合
《雨》采用了斯蒂夫·萊奇的極簡主義代表作《十八位音樂家的音樂》進行了編舞創作。在精彩紛呈的音樂中注入了快速突進的節奏與令人愉悅的和弦,音樂中貫穿了流暢飄逸的動人旋律——人類呼吸的韻律填補了樂器演奏的空白。配合節奏,十名舞者將個體交托給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集體能量漩渦,構成了一個由呼吸和加速的身體組成的獨特脈動網絡。
超級豪華的主創團隊
編舞歐洲極簡主義女王,安娜·特蕾莎·德·姬爾美可
音樂《十八位音樂家的音樂》,斯蒂夫·萊奇
布景及燈光設計阿姆斯特丹劇團御用舞美/燈光設計師,恩·瓦斯維費爾德
服裝設計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德賴斯·范·諾頓
藝術總監介紹
安娜·特蕾莎·德·姬爾美可
ANNETERESADEKEERSMAEKER
比利時編舞大師安娜·特蕾莎·德·姬爾美可1983年在布魯塞爾創建了羅莎舞團,并創作了《相位:根據史蒂夫·萊奇音樂所編的四段舞蹈》(Fase,FourMovementstotheMusicofSteveReich,1982)、《羅莎舞羅莎》(RosasdanstRosas,1983)、雨(Rain,2001)等里程碑式作品,并由此建立了探索舞蹈與音樂關系這一嚴謹的、標志性的基礎。
通過對極簡主義編舞方式的不斷探索,并以此為基底塑造出的身體語匯,姬爾美可的作品在簡約俐落的動作、流暢的場面調度和卓越的音樂選擇中,自然流露出優雅的當代女性氣息。
羅莎舞團(AboutRosas)
姬爾美可創立的羅莎舞團(Rosas),名字靈感來源于玫瑰花的雌蕊花瓣結構。更直白地講,姬爾美可的編舞理念或許與玫瑰自身的獨特結構有關,正如她自己所言:“在我內心深處,有著一種對自然結構和形態變化的迷戀,可能這其中最讓我驚嘆的便是螺旋結構了。”(本段摘自假藝術節)
羅莎舞團自1992年到2007年間是比利時皇家鑄幣局劇院的駐場舞團。在這段時間里,德·姬爾美可執導了多部歌劇作品和多部被世界各地舞團不斷上演的大型作品。1995年,德·姬爾美可與比利時皇家鑄幣局劇院共同在布魯塞爾創立了表演藝術研究與培訓工作室(P.A.R.T.S.)。經過數十年發展,該工作室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舞蹈培訓中心之一。
主辦單位: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