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文化產業政策>

    云南

    陜西省農業廳發文開展升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行動

    2018-06-29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編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9日訊 近日,陜西省農業廳發布關于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行動的實施意見。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微信號:cewenhua)了解,該《意見》提出了5項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二是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三是堅持以綠色為導向,四是堅持以創新為動力,五是堅持以文化為靈魂。計劃到2020年,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年接待1.5億人次以上,營業收入超過150億元,從業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該《意見》制定了7個重點任務:(一)以規劃設計為引領,加快發展理念升級,(二)以品牌培育為重點,加快業態類型升級,(三)以設施建設為支撐,加快硬件配套升級,(四)以融合文化為核心,加快內涵品質升級,(五)以培養人才為關鍵,加快服務能力升級,(六)以規范管理為抓手,加快標準體系升級,(七)以壯大主體為路徑,加快產業規模升級。>>>更多政策可查看中國經濟網“中國文化產業政策庫”

      以下為《意見》全文。

    陜西省農業廳關于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行動的實施意見

    陜農業發〔2018〕34號

    各設區市農業(農林)局(委),楊凌示范區農業局,韓城市農林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省關于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系列決策部署,促進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省農業工作中心任務,以建設美麗鄉村、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閑消費需要為目標,著力破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同質同構、模式雷同單一、鏈條延伸不足、產業融合不夠,以及配套設施不完善、文化內涵不豐富、管理服務不規范等問題和短板,推進理念升級、業態升級、硬件升級、內涵升級、服務升級、體系升級、規模升級,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滿足市民休閑旅游需要推動產業發展,不斷增強城鄉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二是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依托特色產業深入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不斷延長產業鏈,豐富價值鏈,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三是堅持以綠色為導向。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注重環境友好和生態文明,提供綠色優質產品和服務。四是堅持以創新為動力。把創新創意作為引領產業發展的引擎,不斷提升供給能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五是堅持以文化為靈魂。立足農耕文明,發掘人文內涵,講好人文故事,打造鮮明文化印記。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年接待1.5億人次以上,營業收入超過150億元,從業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類型多樣、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產業格局,支撐農業現代化、帶動農民增收、促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作用更加突出;服務水平、發展質量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重點任務

    (一)以規劃設計為引領,加快發展理念升級。加強規劃對產業發展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做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與相關上位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的銜接,積極推動“多規合一”,因地制宜編制(修訂)完善發展規劃,推動產業“近城、靠景、依產(特色農業產業)、沿路”有序布局,合理發展。重點開發建設以西安為核心的都市休閑農業圈,構筑沿渭河、漢江、黃河、丹江四條“黃金水道”,南北交通干線、關中環線兩條“黃金干線”的六大休閑農業帶,凸顯陜北黃土風情、關中農耕民俗、陜南山水風光,推動全省加快形成“一圈引領、六帶升級、三區聯動、多星擴散”發展格局。

    (二)以品牌培育為重點,加快業態類型升級。在全省組織實施休閑農業精品工程,盡快形成省市縣聯動的示范創建機制。繼續開展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創建工作,打造一批田園觀光類、民俗風情類、農業體驗類、民宿度假類等特色鮮明的休閑農園、休閑農莊、休閑鄉村。整合項目資金,按照扶優扶強原則,支持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宜居宜業宜游的農村特色產業小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春賞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等主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發布推介活動,培育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地方品牌。聯合有關單位辦好“綠水青山家鄉美”特色與休閑農業品牌推廣系列活動。

    (三)以設施建設為支撐,加快硬件配套升級。把握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要歷史機遇,充分利用政府、社會和金融機構等不同渠道資金,加大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一批休閑農業場所道路、供水、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設施,扶持建設一批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特色突出的休閑鄉村、休閑農園、休閑農莊和農村特色產業小鎮。鼓勵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特色民宿、特色產品、休閑體驗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四)以融合文化為核心,加快內涵品質升級。結合各地資源稟賦、人文歷史和產業特色,挖掘農耕文化,開展產品、包裝、活動、景觀等創意創新活動,講好自然和人文故事,不斷增強產品的藝術創造力、想象力、感染力,提升產業文化軟實力和持續吸引力。繼續做好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加大對已認定遺產保護和合理適度利用。組織有關單位參加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主題展,提高全社會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認識。

    (五)以培養人才為關鍵,加快服務能力升級。落實中省人才振興計劃,加強行政指導、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內容的培訓,在陜南、關中、陜北三大片區,分類別、分層次組織開展“百企千人”現場培訓活動,培育一批懂業務、善經營的行業發展管理和經營人才。鼓勵各地就地就近開展解說、住宿、餐飲、服務知識培訓,增強服務意識、規范服務禮儀、提高服務技能,提升從業人員服務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組織編印易學、易懂、易操作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100問》培訓教材,加強對規劃設計、經營管理、接待服務、營銷宣傳的指導。

    (六)以規范管理為抓手,加快標準體系升級。鼓勵各市(區)結合實際制定(修訂)完善現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標準,加大宣傳貫徹力度,提升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水平。注重發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協會、產業聯盟和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快形成經營主體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管理服務體系。加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主體安全宣傳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完善預警機制,提升應急能力。

    (七)以壯大主體為路徑,加快產業規模升級。以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路徑,加快推動產業規模升級。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休閑鄉村、休閑農園、休閑農莊和農村特色產業小鎮建設。鼓勵規模適度的家庭農(林)場發展休閑農業。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休閑農業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休閑農業企業。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市(區)農業部門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認識,把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行動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統籌支持,不斷充實工作力量,完善管理體系,認真履行規劃指導、監督管理、協調服務等職責,盡快組織制定區域發展戰略、政策、規劃、計劃并指導實施。同時加大與發展改革、財政、國土、住房和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水利、林業、文化、旅游、扶貧等相關部門對接協調力度,形成更大工作合力。

    (二)強化政策落實。各地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帶動城鄉居民增收、全省農業現代化推進規劃、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等系列文件精神,加大政策創設和項目爭取力度,爭取在落實用地政策、加大財政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公共服務等方面創新理念,創新方法,探索出臺更加具體有效措施,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省農業廳列設專項資金,支持產業升級行動。

    (三)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媒介,大力宣傳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政策措施,及時總結宣傳新進展新成效、好做法好經驗。創新形式,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線上線下聯動,因地制宜舉辦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發布推介活動,加強對各類精品品牌、先進主體、優秀人物宣傳,發揮好典型示范的引領帶動作用,傳播好聲音、好故事,營造產業發展良好氛圍。

    (四)強化公共服務。要認真落實全省休閑農業統計調查及動態監測制度,及時開展動態監測分析,為產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對已認定的各類省級以上休閑農業示范點示范縣等品牌實行動態管理考核。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研發休閑農業APP,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借力市場化信息平臺,加強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景點宣傳推介,帶動沿路特色農產品營銷。充分發揮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有關研究所、創意中心、職業院校的人才優勢,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陜西省農業廳

    2018年6月19日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