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時間:
2018-06-18 周一 19:30
選擇票價:80元 120元 180元
演出場館 泉州影劇院(西街)
項目介紹
簡介
演奏:作曲家、音樂會導聆/李和莆、第一小提琴/陳沁紅、第一中提琴/楊瑞瑟、第一大提琴/歐陽伶宜、第二小提琴/吳怡宗、第三小提琴/花苾茲、第四小提琴/陳逸群、第二中提琴/黃冠蓁、第二大提琴/蔡奕程
【演出詳情】
弦樂八重奏這種室內樂形式在門德爾松之前的時代幾乎聞所未聞。1825年,年僅16歲的作曲家突發奇想,將兩個四重奏組合并在一起共同演奏他的新作--《降E大調弦樂八重奏》。作曲家希望用室內樂形式能創造出與弦樂隊媲美的音響效果,豐富而飽滿的音色帶給人前所未有的愜意和舒適,博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堪稱室內樂中規模最 大最有名的弦樂作品,門德爾松隨即成為弦樂八重奏的開創者。
本次音樂會弦樂八重奏采用四把小提琴、兩把中提琴、兩把大提琴的編制。從樂器數量看,弦樂八重奏是規模龐大的交響樂隊的濃縮版。弦樂八重奏的聲部數量并不亞于大型的管弦樂,它可媲美交響作品的艱深復雜, 因而對演奏者的要求更高了。
臺灣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是臺灣地區最著名的高等音樂教學機構。本次,八位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們將精彩演繹多首弦樂八重奏作品。同時,臺灣作曲家李和莆教授將作為本場音樂會導聆,為大家賞析弦樂八重奏作品。
演奏人員介紹
作曲家、音樂會導聆 / 李和莆
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
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專長領域:作曲、數字創作藝術、計算機音樂與音樂理論,亦積極參與結合影像互動的數字跨領域藝術創作。創作涵蓋各類型古典獨唱(奏)、室內樂、管弦樂、舞劇及音樂劇場。近年更在音樂劇、流行音樂與商業配樂有大量作品出產,成為跨界音樂創作的重要作曲家之一。
于2006年榮獲臺灣新聞局舉辦第十七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 佳作曲人獎』殊榮,2007年再度以「水鬼城隍爺-艋舺過水霞海城隍-數字音樂劇場-五幕舞劇(2006)」入圍第十八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 佳專輯制作人獎』,2013與臺灣"中央廣播電臺"合作的「幸福進行曲」拿下第48屆廣播金鐘獎。自幼學習鋼琴,由賴秋鏡老師啟蒙;17歲時由林進佑教授啟蒙理論與作曲課程。隨后進入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先后隨曾興魁、陳茂萱及陳樹熙教授學習。1993年負笈美國麻州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繼續攻讀作曲及音樂理論,隨美國即興音樂創作前鋒,佛斯 (Lukas Foss, b. 1922 ―2009)、希臘現代音樂之父,安東尼奧(Theodore Antoniou, b. 1935 ― )以及波士頓大學音樂系作曲組主任,瑪利曼(Majorie Merryman, b. 1951 ― )等大師學習。2013獲選為美國波士頓大學維基百科網站(BU WIKI)唯一臺灣知名校友(Notable Alumni)。
第一小提琴 / 陳沁紅
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專任小提琴教授暨系主任
馬里蘭州立大學小提琴演奏博士
陳沁紅由鄭昭明老師啟蒙練琴,而后師從知名「臺灣小提琴教母」李淑德老師,于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以學術科第一名畢業后,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攻讀碩士,期間跟隨Henryk Kowalski、Dubinsky Trio與Josef Gingold等大師之指導,接受法比學派大師Eugène Ysa?e嫡傳門派之正統訓練。之后獲馬里蘭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全額獎學金繼續攻讀小提琴演奏博士,期間隨Daniel Heifetz (Efrem Zimbalist、Jascha Brodsky、Ivan Galamian之入門弟子)、瓜奈里弦樂四重奏以及荷蘭巴洛克小提琴專家Jaap Schr?der等名家學習,以極為優異成績取得馬里蘭州立大學博士學位,為臺灣首位女性小提琴演奏博士,同時獲邀成為PI KAPPA LAMDA榮譽學會會員。
陳沁紅的演出活躍,積極參與作品發表,及海內外作曲家邀請為其新作發表及錄制CD,亦應海內外各樂器名家之邀約合作演出室內樂、協奏曲等。演出地點除臺灣各地外,亦包括美國、歐洲、加拿大、澳洲、香港與大陸等。除經常性音樂會演出外,陳沁紅亦常受邀于學術單位授課、演講與發表文章;擔任各種比賽評審、學校與職業樂團小提琴招考的評審。亦曾二度應「奇美名琴基金會」邀請以該基金會所收藏「年代最早、最珍貴之數把稀世名琴」錄制CD。
由于多年來深入臺灣民間,推廣古今中外經典室內樂作品不遺余力。因此更深覺,需帶領弦樂后進繼續此使命之傳承。因此自2011年開始帶領學生組成弦樂八重奏,積極深入各地推廣弦樂室內樂,期能將這精致文化推廣進而深植民間。
第一中提琴 / 楊瑞瑟
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
臺灣中提琴室內樂團團長
巴黎師范音樂院高級演奏家文憑
楊瑞瑟,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畢業后,獲得臺灣教育部門公費留學獎學金負笈法國,并在巴黎師范音樂院榮獲高級演奏家文憑。已發行數張錄音專輯:《采歌》、《弦中之歌》、《心聆 I》、 《心聆II》、《對話6×6》。專輯內容從中提琴的經典作品,乃至跨樂種與風格的創意性突破。兼具傳統與當代。
2012年起,亦致力于消弭城鄉文化資源的差異,帶領弦樂四重奏團至臺灣各地區偏鄉學校義務演出,讓當地兒童有機會接觸精致音樂。至今足跡已遍及中小學達七十余所。
第一大提琴 / 歐陽伶宜
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系大提琴專任教授
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大提琴演奏博士
歐陽伶宜,大學畢業后,赴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受教于大提琴家David Wells,后追隨Professor Suren Bagratuni于密執安州立大學取得大提琴演奏博士學位。
伶宜學成后除了持續制作并執行演出專題系列的個人獨奏會,并積極參與海內外作曲家作品發表會;其演出活躍多元,應允海內外各方音樂名家、樂團之邀合作演出音樂會。
除音樂演出外,伶宜于2005年成立「歐陽伶宜大提琴音樂方程式」工作室,開始投入專輯錄音制作。已出版的專輯中較為代表性的有:首張專輯《歐陽伶宜大提琴四重奏Live Recording》獲2006年金曲獎「最 佳演奏獎」及「最 佳作曲人獎」兩項大獎,并獲邀于2007年第十八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演出。2006年與新竹縣五峰鄉桃山小學泰雅族師生合作錄制《桃山小學的夏天音樂課》專輯,入圍第十八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 佳制作人」提名,更獲得「最 佳跨界音樂專輯獎」之肯定。 2007年出版《歐陽伶宜 演譯 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是第一位錄音出版并巡回演出完整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全集的臺灣大提琴家。2008年1月與鋼琴家廖皎含錄音出版《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與變奏曲全集》,也是首張演奏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與變奏曲全集之專輯。值得一提的是,歐陽伶宜也是演員歐陽娜娜的老師。
第二小提琴 / 吳怡宗
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研究所小提琴演奏博士
吳怡宗,5歲習琴,啟蒙于林勝雄老師,后曾師從孫巧玲、謝中平、陳沁紅、Maurice Moulin教授,1988、1989年連續獲得高雄市小提琴少年組比賽第一名,1994畢業于臺灣藝專音樂科、1997年赴法國巴黎留學,1998年以優異成績榮獲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 Region Rueil Malmaison最 高級金牌獎( edaille d' Or)、次年獲得優異級優異獎( rixd'Excellence a l'Unanimite)、2000年更榮獲完善級超技獎( rix De Virtuosite)。
在校期間,吳怡宗擔任學校樂團首席,習琴于Olivier Charlier及Laurent Kocia門下,并與M.Boufil修習室內樂課程,也多次參加尼斯、普羅旺斯等國際音樂營,及海華藝術節的演出。
吳怡宗目前擔任中正高中、三重高中、南崁高中、仁愛初中、南門初中及古亭小學音樂班小提琴老師,也任教于鈴木小提琴臺北教室,除每年定期舉辦音樂會之余,也積極地投入音樂教學。
第三小提琴 / 花苾茲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員
德國科隆音樂院碩士學位
現攻讀臺灣師范大學博士學位
花苾茲,5歲習琴師從蔡文河、陳振生、宋俊錚、方永信、鄭斯鈞。考取臺北藝術大學的同年赴德國科隆音樂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K?ln)深造,師承Gorjan Ko?uta (Igor Ozim嫡傳弟子)。曾接受Olivier Charlier、Gerhard Schulz、Sebastian Hamann、Itzhak Rashkovsky、Tomasz Tomaszewski等大師指導。
15歲與高雄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協奏,赴大陸沿海廣州、佛山、東莞、深圳巡回演出。旅德期間為德國青年愛樂Junge Deutsche Philharmonie正式團員,于德國各大城市、荷蘭等地巡演。2010年與室內樂團"La Tramontana"巡演意大利。
以優異成績取得德國科隆音樂院碩士學位后,2012年考取瑞士琉森音樂院,并榮獲臺灣教育部門留學獎學金。同年通過甄選,成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正式團員。
第四小提琴 / 陳逸群
畢業于東吳大學音樂系
現攻讀臺灣師范大學碩士學位
陳逸群,主修小提琴,先后師事劉妙紋、楊智超、楊智欽、徐錫隆、陳沁紅教授。在校期間亦接受多位大師指導,如 Prof. Vesselin Paraschkevov、Matheos Kariolou、Wolfgang David、Christophe Boulier、Fran?ois Fernandez、Fanny Clamagirand等知名音樂家。
在校期間擔任管弦樂團與弦樂團之首席,累積豐富的樂團演出經驗。大學在校期間亦積極于室內樂形式之展演,曾獲全臺學生音樂比賽弦樂四重奏特優第一名;參與樂興之時之「追求卓越」巴洛克培植三年計劃,跟隨希臘小提琴家Simos Papanas學習巴洛克音樂演奏法。除巴洛克音樂之外,時常受邀演奏現代作品。
第二中提琴 / 黃冠蓁
任教于臺灣師范大學、高雄師范大學、屏東大學音樂系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音樂藝術博士
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音樂演奏碩士
黃冠蓁,師從Katherine Murdock(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amuel Rhodes(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曾受多位名演奏家室內樂指導。在美學習期間,獨奏與室內樂表現優異,獲得茱莉亞音樂院中提琴協奏曲第二名,并多次獲得推薦于Masao Kawasaki、Michael Ouzounian、Kim Kashkashian等大師班中演出,以及校際教師音樂會中,與教授同演出的殊榮。
多次參與音樂營演出并獲得獎學金,并與許多知名演奏家合作演出。在臺學習期間,獲得臺灣區音樂比賽中提琴第一名,2001行天宮大專組第一名,以及2000中提琴協奏曲大賽,并于2000年接受公視采訪,轉播于中提琴家Nobuko Imai大師班的表演。
第二大提琴 / 蔡奕程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學院大提琴專任教師
臺灣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大提琴演奏碩士
蔡奕程,福建晉江人,中國音樂家協會大提琴學會會員,首位以主修大提琴演奏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弦樂演奏組的大陸人士。曾登上世界著名音樂廳:紐約Carnegie Hall, Weill Recital Hall公開獨奏演出。其個人形象已被收錄于中國郵政總局系列文化藝術郵票。
自幼啟蒙于薛鵬舉老師,后師事蘇力教授,并畢業于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獲音樂表演(大提琴)學士學位;后以大陸地區聯招之唯一演奏組名額錄取于臺灣地區最 高音樂學府--臺灣師范大學音樂學院(Taiwan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Music)碩士班,主修大提琴演奏,跟隨歐陽伶宜教授學習,以在學期間全A+的最 高 等級主修成績被授予藝術學碩士學位。活躍于各類獨奏和室內樂展演與交流,個人曾榮獲多個獎項:如 "愛琴杯"全國大提琴比賽專業組優秀表演獎;臺北"文化杯"音樂大賽大提琴青年組第一名;美國紐約"金色古典"國際音樂大賽弦樂最 高 級別組第二名等。
演奏曲目
1、蓋德: 弦樂八重奏,作品 17
Niels Wilhelmina Gade: String Octet, Op. 17
2、肖斯塔科維奇: 2首為弦樂八重奏的小品,作品 11
D. Shostakovich: Two Pieces for String Octet, Op. 11
3、李和莆: 光影的城堡 四部曲 為弦樂八重奏
Wen-Pin Hope LEE: A Castle Between Light and Sha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