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化產業網>文化產業政策>

    四川

    《四川省戲曲進鄉村工作方案》發布

    2018-01-0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編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財政廳印發《四川省戲曲進鄉村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確了戲曲進鄉村的目標任務:2017年,廣泛動員部署,各市(州)重點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先行先試;2018年,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在更大范圍推動戲曲進鄉村工作開展;至2020年,在全省范圍實現戲曲進鄉村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

    方案提出,各地合理安排演出時間,盡量安排在重要傳統節日、節假日和重大節慶活動期間,錯開農忙、自然災害和當地舉辦其他重大活動的時段。參與對象以全省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各級各類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戲曲藝術專業人員和其他相關的社會團體和人才資源等。主要內容為將戲曲進鄉村工作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多種形式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實施戲曲人才培養計劃和開展戲曲藝術普及工程。

    方案要求,各地將戲曲進鄉村作為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具體舉措,擺上重要日程,抓好工作落地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帶動作用,落實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項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支持戲曲進鄉村工作開展;加強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預案,確保活動順利實施和觀眾安全觀演;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加強宣傳,不斷擴大戲曲進鄉村的社會影響,吸引更多群眾參與。

    以下為政策原文:

    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四川省戲曲進鄉村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黨委宣傳部、文廣新局、財政局:

    現將《四川省戲曲進鄉村工作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 四川省文化廳 四川省財政廳

    2017年11月22日

    以下為方案全文

    四川省戲曲進鄉村工作方案

    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充分發揮戲曲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中的積極作用,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部、財政部印發的《關于戲曲進鄉村的實施方案》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施意見》以及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提供,整合資源,提升服務的基本原則,著眼于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以縣為基本單位,組織各級各類戲曲演出團體深入農村基層,為農民提供戲曲等多種形式的文藝演出,促進戲曲藝術在農村地區的傳播普及和傳承發展,促進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獲得感。

    二、目標任務

    2017年,廣泛動員部署,各市(州)試點開展戲曲進鄉村,重點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艱苦邊遠縣、“四大片區”貧困縣、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省級示范縣創建城市等先行先試;2018年,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在更大范圍推動戲曲進鄉村工作開展;至2020年,在全省范圍實現戲曲進鄉村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通過戲曲進鄉村,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解決農民看戲難問題,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

    三、內容方式

    (一)時間安排

    各地根據縣域內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整體安排和農民的觀賞習慣,合理安排演出時間。盡量安排在重要傳統節日、節假日和重大節慶活動期間,錯開農忙、自然災害和當地舉辦其他重大活動的時段。

    (二)參與對象

    1.全省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

    2.全省各級各類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含劃轉為保留演出職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藝術院校演出團隊、優秀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公共文化機構文藝隊等,以下統稱戲曲藝術表演團體)。

    3.戲曲藝術專業人員(含藝術專家、表演人才、研究人員、非遺傳承人和志愿者等)。

    4.其他相關的社會團體和人才資源。

    (三)主要內容

    1.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各市(州)、縣(市、區)將戲曲進鄉村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疇,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相關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實行“政府買單、群眾看戲”形式,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提供符合老年人、婦女、兒童等不同群體需求的戲曲節目,推動優秀傳統戲曲藝術作品進農村進行惠民演出。從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大對縣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的扶持力度。

    2.多種形式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結合農村實際和當地農民文化需求特點,因地制宜地選擇優秀、經典、適合農民觀看的戲曲藝術作品,結合各類公益演出、文化惠民活動,以及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觀看經典劇目等多種形式開展戲曲進鄉村活動。

    ①依托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文體廣場和其他具備條件的公共服務設施場地,組織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以整臺演出、名段集萃等形式,就近開展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在村落密集的地區,鼓勵“聯村演出”。偏遠分散的小型村落,可采取小分隊形式靈活安排。

    ②鼓勵各地利用廟會、節慶活動等時機,適量增加戲曲專場演出活動。

    ③鼓勵群眾結合實際需求,邀請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開展專場演出服務活動,以地方小戲為主的多種形式的文藝演出,歷屆群星獎參賽和獲獎作品均可納入服務項目。

    ④推行戲曲駐場演出活動,在景區等有條件的場所開展戲曲駐場演出。

    ⑤加強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戲曲人才培養,深度挖掘和創作四川藏戲、羌戲等民族題材戲曲,并開展巡演活動。

    3.實施戲曲人才培養計劃。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戲曲人才培訓,著力培育農村戲曲團隊,建設戲曲志愿者隊伍。

    ①依托有條件的職業學院、文化館等,建設戲曲人才培訓基地,組織農村地區小劇團、戲曲社團和戲曲表演隊等進行專業培訓。有條件的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機構,把戲曲藝術知識普及納入日常服務項目,開展戲曲排演觀摩、角色和行當體驗互動等活動。

    ②鼓勵戲曲藝術表演團體與農村戲曲團隊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對農村文藝人才進行傳幫帶,幫助他們提高創作小平和表演能力,帶動當地群眾文化活動開展。

    ③支持農村地區小劇團、戲曲社團和戲曲表演隊等多種類型的業余戲曲表演團隊發展,增強農村戲曲傳承發展的自主服務能力,讓農民多渠道、多途徑參與戲曲體驗,享受戲曲服務。

    ④開展不同層次的“小戲小品”比賽和展演活動,為戲曲愛好者提供展示的舞臺,提高戲曲演出積極性。

    ⑤結合“陽光工程”、“春雨工程”和“大地情深”等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培育戲曲志愿者隊伍。

    4.開展戲曲藝術普及工程。根據當地文化特點和農民群眾的欣賞習慣,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戲曲鑒賞、戲曲知識講座以及名家進鄉村等活動,加強戲曲藝術在農村的傳播和普及。有條件的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機構,要把戲曲藝術普及納入日常服務項目,舉辦戲曲培訓,開展戲曲排演觀摩、角色和行當體驗互動等活動;聘請戲曲專家、非遺傳承人和知名戲曲票友作為文化志愿者深入鄉村講解戲曲知識,開展戲曲輔導。

    四、時間步驟

    (一)先行試點階段(2017年7月-12月)。制定《四川省戲曲進鄉村工作方案》,先行試點的市(州)、縣(市、區)結合實際制定本地落實方案,明確時間安排、參與對象(農村地區的農民群眾、各級各類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戲曲藝術專業人員及其他相關的社會團體和人才資源等)和主要形式,開展試點工作。

    (二)整體推進階段(2018年1月-2019年12月)。總結試點經驗,在全省各地全面推開。

    (三)全面覆蓋階段。力爭實現戲曲進鄉村工作全省農村地區全覆蓋,形成戲曲進鄉村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普及化的長效機制。

    五、組織管理

    (一)相關部門職責。省委宣傳部、文化廳、財政廳指導和支持各地開展戲曲進鄉村工作。各市(州)宣傳、文化、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工作的指導和協調,共同推進落實。黨委宣傳部門負責宏觀指導和統籌協調,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文化行政部門負責戲曲進鄉村的規劃實施和組織管理,做好各項工作的部署、落實和反饋,注意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戲曲進校園等搞好銜接,避免重復安排和資源浪費。財政部門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對戲曲進鄉村給予積極支持。

    (二)做好劇(節)目目錄認定。各地宣傳文化部門通過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機構,采取問卷調查、直接訪問、網上征求意見等方式,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以此為依據,聘請相關專家和人員組成評審工作組,按照“思想性、藝術性、教育性和觀賞性”原則,研究確定年度戲曲進鄉村的劇(節)目目錄,每年可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認定的目錄于上年度11月30日前通過網站向社會公布。

    (三)確定服務主體。把戲曲進鄉村納入各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根據“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原則,對照采購需求清單,采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單一來源等方式,確定承接主體。承接主體不分所有制性質,考慮到就近服務和降低成本等因素,服務主體以縣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為骨干,國家、省、市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以及其他相關的社會團體等為補充。

    (四)抓好組織實施。由市(州)宣傳文化部門制定本地可操作的落實方案,明確開展活動的目標任務、內容方式、時間步驟和經費投入等,提出工作要求。縣級宣傳文化部門按照省、市安排,結合當地實際,科學制定全縣的活動方案,根據公布的劇(節)目目錄,合理確定年度活動開展的規模數量、承接條件、購買方式、配送方式等,指導文化館(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幸福美麗新村文化院壩)等公共文化機構具體組織實施。同時,加強對實施情況的動態管理和監測,每年年底對本地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預算安排、收入分配和人員獎懲等掛鉤。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宣傳、文化、財政部門要充分認識戲曲進鄉村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具體舉措,擺上重要日程,抓好工作落地。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將導向意識貫穿到工作全過程,把服務群眾與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文化陣地。

    (二)落實經費保障。市(州)、縣(市、區)、鄉鎮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支持開展戲曲進鄉村。省財政部門通過現有資金渠道對“四大片區”貧困縣予以適當補助。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帶動作用,落實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各項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支持戲曲進鄉村工作開展。

    (三)確保活動安全。戲曲進鄉村活動規模大、范圍廣,參與人員多,各地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遵守重要文化活動的審批程序,加強安全教育,完善管理制度,特別是在組織群眾觀看演出過程中,活動組織方要增強安全意識,做好安全預案,確保活動順利實施和觀眾安全觀演。

    (四)擴大宣傳推廣。加大對活動的宣傳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各種宣傳媒介,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活動開展的重要意義、重點演出、成功經驗和群眾反響,不斷擴大活動的社會影響,吸引更多群眾參與。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